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市旅游

九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镜源水口桥
  镜源水口桥位于九江市武宁县石门楼镇镜源村1、3组。在江西武宁县西南边陲的石门楼镇镜源村,一个叫关山口的地方,两岸青山一横桥,有一座名为水口桥的廊桥。水口桥桥身由石头堆砌而成,全长约21米,宽约5米,高约10米,桥上建有砖头砌的风雨亭。这种廊桥又叫虹桥、蜈蚣桥,风雨亭可保护桥身,也可以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水口桥建于乾隆44年,公元1779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桥两头曾建有拱门,写有两幅对联,一副是古诗“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副是嵌字联“镜明月朗光一色,源远流长达三江”,现已倒塌。清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东、西各向外延伸2.9米,南、北各向外延伸5米.面积:268平方米.……[详细]
122、千眼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眼桥
  千眼桥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西山-岭脚下的鄱阳湖水底,属于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930米,宽1.2米,长条花岗石铺成桥面,松木大柱立于湖泥中支撑桥面。因为泄洪孔共983个,故得名为“千眼桥”,也称“千孔桥”。千眼桥自古以来,是都昌至星子、庐山去浔阳,翻-岭,过鄱阳湖的必经之路,夏季涨水有船可渡,冬季枯水则要蹚水踏泥跨湖,北风凛冽,涉水者往往苦不堪言。明崇祯四年,为官都昌的钱启忠领倡捐俸集资,历时五年,在此横跨江流,建造此桥,故又名钱公桥。从此,千眼桥成了都昌、星子两县沿湖民众便捷往来的要道。2012年4月由于鄱阳湖进入枯水期,这座古石桥终于露出了其“庐山真面目”。2013年10月,鄱阳湖进入枯水期,位于湖底的一座明代古石桥也随之露出真容。2014年12月30日,随着湖鄱阳湖由于水位持续下降……[详细]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旧址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旧址1937年12月初,中共赣东北特委委员,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田英率领红军武山游击队赴浮梁瑶里改编成新四军。根据陈毅同志安排,田英率领中心县委成员于1938年1月下旬回到都昌,在大港街设立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积极开展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活动。但国民党反动派却视田英等人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1938年4月6日,他们派出300余人,武装包围了大港街的新四军留守处,残酷地将田英等7位同志杀害,制造了震惊赣东北的反共惨案。周恩来同志指示《新华日报》先后发表消息和社论,对国民党政府在都昌制造反共惨案提出了严正的-。建国后,田英等烈士的遗骨被移葬于大港街西南0.7公里处的烈士陵园。这里成了都昌一个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都昌县大港镇大港老街……[详细]
锣鼓洞石亭
  锣鼓洞石亭建于清代1857年。《重修锣鼓洞石亭记》是这样记载:锣鼓洞石亭倚秀岭,傍清源,因溪流湍急,轰然作响,似锣鼓之声交响轰鸣。故称为锣鼓洞石亭。始建于清代咸丰七年,(公年前1857年)据“《河鼓涧石亭记》载此亭乃当地葛姓村民集资而建。内外心八柱,周遮盖履檐,角作牙玑状,皆砌于石,无土无木,亭高二丈,长一丈七尺,宽一丈三尺,石亭顶部原有石花瓶,瓶上有一石鸟,头向平源尾巴朝罗溪,有人理解为:吃平源,富罗溪”。1951年有人以枪击毁。1990年前后又两次遭文物--者毁坏,2006年12月罗溪乡党委政府、视为文物加以保护,亦为开发旅游,出资六千余元维修,使得锣鼓洞亭旧貌换新颜。历史已远去,先人已作古,但这座无一土一木,全用整块条石搭建起来的建筑,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遗产。……[详细]
李烈钧墓
  李烈钧墓距九江市武宁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西北80米处,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方形墓葬,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高大的青石墓碑醒目地竖刻着魏体丹字:“李烈钧将军华世琦女士之墓”。李烈钧墓墓向朝西,墓为长9米、宽7米的水泥平台,前部有高近1米、形同凹状的六柱围栏,墓室后部两旁各有台阶六级以供行人上下。李烈钧墓墓室呈长方形,为钢筋水泥结构,上部出檐平顶,顶下四柱之间除前部镶水泥挡板、板中嵌制墓碑外,其余三方均围有镂花半身栏杆。四围底部被砌成两层台,墓亭高27米、长3米,庄严大方。……[详细]
庐山诺那塔
  诺那塔院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为无染和尚创建,初名法海寺,也叫小天池寺。塔院内供奉近代著名爱国大--诺那呼图克图的舍利塔,特殊的西藏造型喇嘛塔,及塔院内供奉的藏密本尊、祖师、-,在内地的寺院中极为罕见。恢复后的诺那塔院十分庄严,大殿供奉圆觉宗的历代祖师;大殿左侧为度母殿,供奉着观音化身本尊绿度母;再左边则为财神殿,供有财宝天王和黄财神、白财神。在大殿前面下方不远处,供着俗称“四面佛”的大梵天王,他的四个面分别表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大梵天王的右边为-殿,供养着千手观音为调伏顽恶众生而变化的愤怒金刚玛哈嘎拉和玛哈嘎里,也就是大黑天和吉祥天母。从大殿右边有阶梯通往诺那--舍利塔,塔身整体为白色,塔座为折角式四方须弥座,座上承托着覆钵式塔身,中部正中有壶门式眼光门,塔的上部为圆锥形十三层,顶部有赤铜……[详细]
九江日本台湾银行旧址
  九江日本台湾银行旧址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江路85号,是二战之前台湾银行九江支行的旧址九江日本台湾银行旧址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江路85号(原湓浦路14号),是二战之前台湾银行九江支行的旧址。1986年被列为九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11年11月,日本台湾银行在九江设立分行。1985年后旧址被九江市文联、社联、侨联作办公使用。旧址为砖混二层建筑,面阔24米,进深12米,建筑面积576平方米,坐南朝北,面向长江,建筑风格受20世纪西方建筑复古主义思潮影响。1992年其左侧建江阴宾馆时,房屋东北角墙体出现较大裂缝。1999年对其大修,基本保持原貌,仅二楼阳台有所改动。……[详细]
岳园遗址
  在赛阳镇东南,石门涧两大溪流交汇地带。据毛德琦《庐山志》载:“出石门涧,由官路稍前,即岳家市,自此可上化城……”。南宋绍兴三年(1133)岳飞将其亲眷安置此地,购置田产、屋宇。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在南昌举兵叛乱,攻下九江,岳氏子孙遂逃散,岳园自此荒弃。1997年,相继发现一枚印文为“曾经戎马”的铜印和数处摩崖石刻:“岳氏名园”(楷书,落款为南宋“淳祐七年”)、“牡丹亭”、“石门蒙井”、“枕流”、“漱石”。……[详细]
九江日本领事馆旧址
  日本人旧称领事府,位于市浔阳区湓浦路12号(原湓浦路16号)。第二次-战争后,日本政府为扩大其侵华势力,搜集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情报,于1912年设立此馆。1925年6月13日,九江人民为了打击帝国主义的势力,声援“五四”运动,曾在日本领事馆前聚众演讲,愤怒冲击了该领事馆,为九江的反帝斗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该领事馆为砖石结构,俄式两层红色楼房,建筑面积425平方米,门前台阶高1米,台阶以下房基均为麻石结构,顶原为四坡顶,并有顶窗和烟囱,后拆除改加一层楼房,其他均保持原貌。……[详细]
西林寺塔
  西林寺塔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境内。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西林寺塔依庐山而立,相距不过百丈,景观各有千秋。西林寺塔小巧紧凑,秀丽严谨。北宋大师人苏轼曾有《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传颂千古,也使西林寺声名远播。世事沧桑,西林寺也数度兴废。该寺在今天的兴盛局面。是与觉海法师分不开的。西林寺塔,高大雄伟的山门飞檐斗拱系砖、石、木结构。门前四尊石狮守护佛地。墙上两侧“若般”、“脱解”道出佛教真谛。而由德高望重沪上名家杜宣老人书写的:“古刹立云间七纪兴衰尚留,禅风到西林十方护持重显宝塔光。”一副对联更是道出西林寺……[详细]
生命活水医院住院部旧址
  生命活水医院住院部旧址位于九江市塔岭南路48号。生命活水医院旧址为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创办,现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现仍保留有门诊大楼、住院部及其它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均为砖木结构,铁皮红瓦青砖墙体,颇具西式建筑风格。……[详细]
九江修道院旧址
  九江修道院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1号,坐北朝南。这里花木扶疏,环境幽雅,自1937年建成以来,保存基本完好,为江西最大的修道院。该修道院由法国神父孟法良制图设计,神父罗望达监工建成。面阔38、进深48米,楼高18米,计三层,建筑面积3057.7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红瓦,四坡顶木构屋架,东面为两坡屋顶,西面为四坡顶,屋面上有一排屋顶窗,进门处为穿廊和楼梯,穿廊西是面每层都有中廊和侧廊。第一层东面为客堂和膳房,西面有中修士宿舍、风雨球场等;第二层东面有圣堂、祭台,西面有大修士教室、宿舍和钢琴室;第三层为唱经楼和中修士宿舍,院内尚有门房和厨房等建筑,2018年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但福德医院院长公寓旧址
  但福德医院院长公寓旧址,位于九江市浔阳区甘棠街道黄土坡社区甘棠南路61号(原甘棠南路15号),市妇幼保健医院内,是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在九江开创但福德医院的一部分。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15.6米,进深14.7米,高三层,底层为半地下室建筑,总建筑面积为699平方米。2003年底,妇幼保健院对该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除进门从南面改为北门外,其余建筑均保持原貌,201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英亚细亚公寓旧址
  亚细亚洋行公寓旧址,位于九江市湓浦路120-1号院内西侧,旧址座南朝北,分主楼与附楼,楼高均为二层。主楼面阔20.23、进深15.8、高13.4米。为二层砖木结构,四坡顶,红机瓦屋面,屋顶有壁炉烟囱。屋檐有排水管,檐角及窗檐采用水泥砂浆混浇线角。其底层东西立面,由8块墙砖砌筑的立柱组成过道。附楼在主楼南侧,砖混结构。面阔23.15、进深4.5、高6.55米。平顶且有晒台,四周均有护拦。主附楼间距约2米,二楼与顶层天台有楼梯相连。该公寓是亚细亚洋行的外藉职员的住所,属亚细亚洋行的附属建筑。……[详细]
135、忠烈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烈亭
  忠烈亭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该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为四方石亭,四面各两根共八根亭柱。忠烈亭是九江市唯一一座纪念北伐军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详细]
136、揖庐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揖庐亭
  “揖庐亭”位于九江市浔阳区廷支山山顶,以面对匡庐,翘首远眺,巍巍匡庐如拱如揖,故名曰“揖庐亭”。亭高8米,六角攒顶,南北向,均有台阶拾级而上亭。该亭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9)两江总督瑞方所建。1914年12月,九江镇守使戈克安为纪念辛亥革命,将此亭更名为“光复亭”。1930年重加整修,使其焕然一新。该亭旁边还陈列了二石狮,相传是从督府巷原鲁肃衙门前移置的,一个隐约可见全貌,雄姿可敬;一个年代久远,严重风化,已难识辩。1937年该亭被日寇所毁,石狮推下埋入土中。1982年九江市城建部门开山时被挖出来,其中一只完好,另一只被挖成两半,被当地市民保存下来。1986年,九江市政府拨款,按原图木架结构重建,并题款“廷支远眺”列为九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九江市政府又拨专款,将该亭修……[详细]
松门别墅
  河南路602号---松门别墅,陈散原1929年至1933年住过的地方,人所共知,齐白石善绘花木虫鸟,著称世界,可是,您知道齐白石画过国画人物吗?他画过,画的就是陈散原老人。那张画像,吸取了西洋绘画的手法,讲究明暗调子、肌骨解剖。画上陈散原白须飘拂,目光炯炯。齐白石可不是泛泛之辈能请他画像的。陈散原是民国年间著名学者诗人。1922年印度文豪泰戈尔访华时,也曾经提出要和他晤谈。松门别墅建于20年代。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为德国式大坡屋面。1929年,陈散原来庐山居此。松门别墅是他命名的。陈散原,清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戊戌变法的参加者。……[详细]
庐山中四路286号别墅(邓小平旧居)
  中四路286号别墅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牯岭东谷中四路286号,于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四路286号别墅为“原美国科齐南别墅”,1903年由美国传教士科齐南建造。1936年,该别墅由国民政府教育部驻庐山办事处购得。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在此居住。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期间,董必武在此居住。该别墅为一层平房,面积约200平方米,平面呈矩形。……[详细]
南康府谯楼
  南康府谯楼,又名鼓楼,俗称周瑜点将台,位于庐山市南康镇,始建于宋代,元代至正年间重建,元末毁于战乱,明代天顺二年重修后,为旧时南康府郡署之望楼。2000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庐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庐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九江市庐山市庐山风景名胜区小天池景区内。1946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5年9月下旬,陆军第九十九军到九江受降并接替新三军防务。1946年4月至9月,梁汉明军长命令日俘在庐山小天池建造起了九十九军抗日阵亡纪念碑,一以雪国仇,二亦使日俘得以反省服罪。当时建成的“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身成三角锥形,象征--,顶上像一柄宝剑,直插云霄。主持建碑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九军军长梁汉明为纪念碑撰一对联:“风萧易水屠龙去,月冷庐山跨鹤归”。1949年后,石牌坊、纪念碑和烈灵台建筑群完整保留。只是碑身上原有“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已被“革命烈士纪念塔”所代替。文革期间,纪念碑被拆除;牌坊被推到,十分遗憾。当文革结束后,扶起了纪念碑;“烈灵台”则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