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旅游

桂林市文物古迹介绍

马君武墓
  马君武墓位于雁山镇南面公路西侧,马君武为民主革命早期的活动家、教育、爱国诗人。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等职。……[详细]
南边山双凤桥
  南边山双凤桥位于临桂区南边山乡双凤桥村,年代为清。南边山双凤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雁山科学馆(旧址)
  雁山科学馆(旧址),全称桂林雁山中央研究院科学馆(又名李四光科学馆)该馆位于桂林植物园展览中心,国家已把雁山科学馆作为永久性陈列纪念馆,桂林人民政府已确定作为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岭古墓群
  马岭古墓群位于荔浦市马岭乡永明村一带,年代为汉-南朝。马岭古墓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05、雷公岩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公岩
  雷公岩位于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雷公岩为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华江烈士纪念碑
  华江烈士纪念碑位于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华江烈士纪念碑为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漠川协兴村烈士墓
  漠川协兴村烈士墓位于兴安县漠川乡,漠川协兴村烈士墓为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石文家洞小学校内红军标语
  金石文家洞小学校内红军标语位于兴安县溶江镇,金石文家洞小学校内红军标语为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蒋方正墓
  蒋方正墓位于兴安县湘漓镇,蒋方正墓为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桂柳运河
  古桂柳运河(又名陡河):座落在会仙镇境内,与兴安灵渠(东渠)相对,也称西渠,开凿于唐长寿元年(620年),全长15公里。沿河建闸水陡24座,均用料石砌就,运河源起会仙圩北角面积约30亩的分水塘,东流至桂林市雁山镇社门岭与良丰河连接,注入漓江;西流经四塘大湾达苏桥,注入洛青江下汇柳江。离桂25公里,路面为三级柏油路,当地人称睦洞湖。小湖星罗棋布,纵横交错,一扁小舟,是各户农家必备的交通工具,牛乘小船,是南国水乡独特的风景。每天早上,当晨曦在东方露出时,千舟竞发,浩浩荡荡,载着农具纷纷驶往各自耕作的目的地;暮色降临时,扁扁轻舟满载着劳动的果实和喜悦,踏波归来,好一派南国鱼米之乡的自然风光。……[详细]
211、秦崇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崇墓
  秦崇墓位于兴安县高尚镇,秦崇墓为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巢古城遗址
  黄巢古城遗址位于兴安县溶江镇,黄巢古城遗址为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同仁塘坊边小红军烈士墓
  同仁塘坊边小红军烈士墓位于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塘坊边小红军烈士墓为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方灵泉
  四方灵泉是位于灵川县潭下镇山口村。井水清冽,长流不涸。井口顺次砌有环形石板,四周用料石砌成围栏。古井东面筑有高3.88米的石牌坊,牌坊四柱三门,柱端各蹲有一座石狮。正中额枋刻有楷书“四方灵泉”4个大字,在距井口3米处还有一面照墙,墙上镶砌着两块石碑,左碑刻有《山口四方灵泉记》,对古井修建始末作了详尽叙述,右碑刻有修建古井时集资捐钱人的姓名。据碑刻记载,古井始建于北宋初年的太平兴国年间,原名“四方泉”。虽然秦时温泉和汉时醴泉皆是当时名泉,但都不如该泉灵验,后人因此为其加上一个“灵”字,井名改称“四方灵泉”。此外,古井北面围栏中间还立有一块石碑,碑上有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浮雕,遗憾的是龙头遭到人为损毁,细数有12个枪眼。当地老人称,1944年山口村曾驻扎有一部分日军,败退时日军拿枪对着龙头一阵狂射……[详细]
古城岗古墓群
  古城岗古墓群位于新街镇马家坪村背后,北距古城岗约200米,古墓分布范围宽250米、长300米,墓葬多集中于山顶松林内,墓与墓之间相距10米至100米。墓封土高1米至2米,宽10米至15米,多为馒头形。在耕地内和附近地面发现的遗物,有碎砖块、方格印纹陶片。砖块是青色、红色,侧面饰几何纹、平面一侧为绳纹,一般长30厘米,宽16厘米。厚7厘米。这座山的古墓很集中,面积约75000平方米。1974年至1980年经实地勘查登记,古墓葬近400座,多为战国至晋代墓葬。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沿河古墓群
  沿河古墓群位于全州县绍水镇沿河村,年代为汉-南朝。沿河古墓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巨塘古墓群
  巨塘古墓群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和平乡巨塘村,年代为晋-南朝。巨塘古墓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朗山民居
  恭城朗山古民居是广西境内现存的一处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平面布局规划最科学的古建筑群。古民居为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硬山风火山墙高低错落有致,艺术构件花饰繁多,显示了往昔主人家的富贵、儒雅。而房屋发生火灾时邻里不秧及,遇盗时各房又可相互联防共同御敌,如此的功能设计,更为少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朗山古民居位于莲花镇朗山村,建筑共六座,每座占地约300平方米。古民居依山而建,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各户独门独院,三进三开间,带厢房或跑马楼,一般格局为正大门、厢房、跑马楼、天井、主楼、敞厅、中庭、厨房;窗棂格扇、梁脊、楼顶等处均有雕花或书画等。村内还有一座“惜字炉”,是瑶族人民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良好例证。朗山民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灌阳翠福亭
  灌阳翠福亭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清代。灌阳翠福亭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西义渡亭及渡口
  江西义渡亭及渡口位于灌阳县文市镇联合村江西渡屯的灌江两岸,年代为清代。渡口的灌江东西两岸各有古亭(东岸亭已毁)。西岸渡口有寄木树生石上,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凡过此渡者,无不暂息乘凉。村人唐运照虑其根离石土而易枯死,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捐资砌石墙固土护根。据渡口碑文记载,此义渡建于明万历年间。江西义渡亭及渡口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