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文物古迹介绍

德安禅寺俗称老爷庙,始建于1927年,位于洮南市西郊。由山门、正殿、后殿、配堂、钟鼓楼等建筑组成,整个寺院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在历史中几遭破坏,1996年经白城市政府批准复修,并改现名。现在的寺院占地面积6592平方米,建筑面积865平方米,有正殿1处,还有地藏殿、观音殿、伽兰殿等3处殿堂,有东西寮房各1处,寺内有2米高1吨重的铜制佛像1尊,1米高铜制佛像10余尊。相传1927年,镇守洮南的张海鹏(张-子)突然日做一梦,见关公横刀立马大呼他为“三弟!”,于是他立即提枪上马随关公向西狂奔,直追到现在的德安禅寺附近——那时还是一片荒茅之地,那马却死活不再前进一步。醒后颇觉神奇。至此,“张-子”乃张飞转世之说便不胫而走。张海鹏为感谢关老爷点明其身世的大恩大德,决意按照梦境所指之处建一座关帝庙终生供……
[详细] 磐石天主教堂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磐石市内年代:清代类别:古建筑管理单位:磐石市宗教局天主教堂始建于光绪十三年(一八八八年),由传教士任保衡倡议在磐石县城内建成。到现今传教活动已经118年,最盛时期拥有教友一千余人。大礼堂占据大院的东侧中间部分,是个南北方向的长方形建筑,青砖墙黑瓦盖,高窗阔门。原来紧连大厅正门处有尖塔式钟楼一座,高15余米。在1932年9月发生的“磐石事件”中,被驻守磐石的日寇击毁,事后再没有修复。现正门上方的墙壁上弹痕累累,它是磐石人民抗日斗争战绩的见证。大厅有左右两个正门,室内双排柱式大厅,内有红漆顶柱二十四根,顶棚呈园拱形,地板涂以红漆,内壁洁白整齐,挂画栩栩如生,令人凝眸。在大厅的尽北端有木雕矮栏一道,栏内有讲坛设置在木制的两层木台上,后台有……
[详细] 龙潭山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城东8公里的龙潭山上。龙潭上,山势挺拔雄伟,远望犹如巨大的屏障横亘在市区东方。山形似一仰盆,山城城垣就雄踞在山的脊梁之上。山城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山城平面呈不规则多边形,城墙周长2396米,大部分为黄土杂碎石叠筑,凹伏处为黄土夯实,厚6~12厘米,高约10米。城郭呈不规则多边形。城内低平,适宜屯兵;城外山崖陡峭,易守难攻。设西、南、北三门。在城垣四面凸起处各有一平台,其中以南平台为最高,俗称“南天门”,高出附近地面约100米。台上曾发现红色绳纹瓦,推测当年其上有角楼之类的建筑。山城内的主要建筑,即俗称的“水牢”和“旱牢”。“水牢”又名“龙潭”,实为蓄水池,位于山城西北隅的最低处,龙潭山因此而得名。池呈圆角“凸”字形,东西长52.8米,南北宽25.75米,深11.5米。……
[详细] 向阳西山遗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柳河县向阳镇年代:原始时期类别:古遗址管理单位:柳河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遗址位于柳河县城西南38公里的向阳镇西南的山坡上,当地群众称此山为王八脖子山。地理坐标,东经125°27′,北纬42°02′。王八脖子遗址是一统河流域原始文化遗址中较典型的遗址,一次出土的20多枚铁铤铜镞,均为弩机用箭。其中2枚带铭文的,应是赵国制造。赵国兵器传入东北,其原因大约是战乱和移民携带而来,进一步证实了北方与中原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遗址处在半山腰,地表散见少量的陶片,山顶有一周长约30米的圆形平台,发现少量石器。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米。王八脖子遗址出土遗物及遗迹表明这里是一处原始文化遗址,经济类型当以农业为主。原始居民生……
[详细] 六顶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敦化县城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顶山南坡的山坳中。六顶山古墓群是唐代渤海前期王族的茔地。渤海国是粟末靺鞨人-于698年,以牡丹江流域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并在其统治的地区置忽汗州,设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国和内地往来频繁,典章制度多仿效唐王朝,社会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926年被契丹所灭。1949年延边大学、1959年吉林省博物馆、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六顶山呈东西走向,由起伏毗连的六座山头组成,最高峰的海拔是603米,由此向东南伸出一个山岔,山岔的两侧都是墓地,共有90多座古墓。古墓分石室墓和石棺墓两种。1949年在这里清理的贞惠公主墓,是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女儿的墓地,墓0土有陶器、玉壁、鎏金铜饰件和墓……
[详细] 长春地质宫博物馆(又名吉林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陈列面积1500平米,以藏品丰富、精品荟萃、特色鲜明享誉中外,是我国乃至亚洲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之一。建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数十万人,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曾来馆视察。博物馆分科普厅和恐龙厅。科普厅设有奇石展区、宝玉石展区、古生物展区及地学科普知识展区。恐龙厅展有三具巨型恐龙骨架化石及珍贵的恐龙蛋、恐龙脚印化石等。为了充分地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1998年吉林大学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1999年,博物馆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国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博物馆被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建馆数十年来,博……
[详细] 天恩地局位于吉林省洮南市兴隆街中段北侧,天恩地局始建于1903年,它的名字是从清末光绪皇帝赐封札萨克图郡王旗“蒙荒行局”而来的。“天恩地局”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是洮南古建筑一条街上的亮点。那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建筑,依然展示着古城洮南曾经拥有过的辉煌。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东徙外蒙“喀尔喀三汗”之一札萨克图汗子孙建部落于内蒙科尔沁草原、洮儿河畔。清廷为笼络其上层人士,采取“羁縻怀柔”的手段,赐以“亲王旗、郡王旗和公爷旗”。1891年后,札萨克图郡王旗传至十二代郡王乌泰时,因袭爵兴讼,迭遭参控;屡借外债,无力偿还。故私自开放荒原土地、招垦汉民;私吞荒饷,有待异举。后乌泰抗旨拒“官放”。是年六月六日,清廷下谕乌泰革职留任,以观后效,并谕旨首立“札萨克图蒙荒行局”,开放洮、蛟两河沿岸的……
[详细] 伪满国务院成立之初,临时定在长春市七马路2号原吉长道尹公署旧址。1937年7月迁至今新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汇处东南侧新楼。此楼1934年7月动工,1936年11月竣工,1937年1月交付使用,占地面积近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0平方米。楼主体五层(地下一层),两翼四层。出入门厅用两根方边柱和四跟变径圆柱直竖至三层楼顶。塔楼铺棕色琉璃瓦,外墙用咖啡色瓷砖贴面。正门朝西,酷似东京日本国会大厦的造型。伪国务院是伪满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枢机关,掌握伪政权的行政事务。主要行政领导部门是总务厅,设日本人总务厅长和次长。伪满洲国在组织上标榜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中央集权,实际上是以总务厅为中心的高度集权。总务厅长或总务长官都受命于关东军第四课(满洲课),所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才是伪满洲国的真正统治者。1……
[详细]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坐落在长春市人民大街与新发路交汇的西北侧。1932年开工,1934年8月竣工,建筑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日本关东军悍然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军事武力占领了中国东北土地。1931年底,关东军又与满铁勾结,设立了关东军统治部(即后来的特务部),加紧策划殖民政权,成为伪满洲国的实际统治者。关东军疯狂镇压东北人民的爱国抗日活动,大力掠夺东北的资源,并挑起对苏联、东南亚的侵略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先后任命了七任关东军司令官。关东军司令官兼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并且领导其他各级行政机构。为了控制溥仪,关东军司令部在溥仪身边设一名被称为“帝室御用挂”的日本军人,负责控制和监……
[详细] 吉林大学“鸣放宫”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区东临人民大街、北靠东中华路、西连同志街、南隔前卫北区图书馆与解放大路相望的牡丹园的一角。“鸣放宫”是伪满时期的建设物,当时叫神武殿。据文献记载,工程造价伪币140万元,用工67455个,历时13个多月,于1940年10月31日竣工。该建筑采用日本传统建筑形式。黑色陶瓦的大屋顶,雪白的墙壁,花岗石的基座。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殿的屋顶采用钢屋架。建筑主体部分设有半地下室及局部环廊。总建筑面积5245平方米,其中半地下室2189平方米,一层2829平方米,局部夹层环廊158平方米。建筑总高达22.04米。它是供日本人习练武术和祭祀神武天皇的场所。鸣放宫能容纳近2000人,学校师生大会、学术讨论会、文娱演出和电影放映都在这里进行。匡亚明校长以及后来的唐敖庆校……
[详细] 正觉寺位于敦化市南郊,六顶山旅游风景区内,距市区4公里。为该寺第三代传人旅美高僧,释佛性大师于1993年恢复重建。总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是国内大型庙宇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尼众道场。寺院分殿堂区、生活区、佛学院三个区。中轴线上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互殿和藏经殿五座双檐大殿随山势渐次升高,钟鼓楼与牌楼门相映照,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红墙黄瓦,楼阁重叠,其中,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高居于饰有九龙墨石雕御道的三层围栏月台之上。殿内高12.5米的三尊樟木大佛,以及释迦牟尼成道景德镇的陶瓷壁面,八根汉白玉盘龙柱,云南剑川青皮木雕隔扇门,华贵的藻井均属届宇建筑之精品。六角六亭的观音殿更别具特色。殿中用6.6公斤纯金贴面的六面体六千只手眼观音圣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精美的石雕、木……
[详细] 长春解放纪念碑矗立于长春市南湖公园北门入口处,是为纪念长春解放而修建的。为了长春的解放,数千名干部、战士 献出了宝贵生命。为深切悼念为解放长春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建长春解放纪念碑,并以此向为解放长春、建设长春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1988年10月18日,在长春解放40周年之际,长春解放纪念碑正式竣工落成。碑中心在贯穿长春市新民大街轴线的延长线上,纪念碑正面有彭真同志的题词“长春解放纪念碑”。纪念碑碑身背面,刻有长春市政府作的碑文:“向为解放长春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为解放长春、建设长春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纪念碑台基南面中央利用地形高差设置了3米多高、22米宽的浮雕墙,其两侧布置了11米宽的台阶,整个建筑由纪念碑主体、台基、浮……
[详细] 刘公抗俄碑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柳河县五道沟镇年代:近代类别:石刻管理单位:柳河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刘公抗俄石碑位于柳河县城南部30公里的五道沟镇沙家街村西山上,地理坐标,东经125°52′,北纬42°08′。距沙家街村1.5公里。1987年3月,柳河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重新立起石碑。1995年被山洪破坏,1996年重新立起。1927年(民国16年丁卯),刘宽之孙刘玉祥出任柳河三区二道沟巡官,与好友廉瑛楼述其事,廉为之撰写了此碑文。碑身高1.8米、宽0.60米、厚0.33米。文字清晰,阴刻赵体,竖书,写刻俱佳。共18行,629字。刘宽,出身于望族,光绪初年迁至柳河县团团点名沟。日俄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俄军侵扰-同胞的残暴行径,义愤填膺。号召乡民反抗……
[详细] 百草沟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城西南15公里安母村东嘎牙河畔台地上,是一处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大型聚落址。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河岸断崖出露文化层长达数百米,分布面积广,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0.8米~1.5米不等,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厚0.15米左右,为铁器时代遗存,居住址为浅地穴式建筑,居住面为黄沙土加黑灰抹平,厚约0.1米,居住面上发现有础石以及灶台、烟道等。出土器物有石斧、石刀、研磨器、石匕首、环状石器、磨盘、磨棒、砂岩磨石、陶豆、陶甑、陶盆、陶罐、陶瓮、铁斧等。下层,厚0.6米左右,为青铜时代遗存,居住址亦为浅地穴式,居住面多未经加工,房内少见灶台、烟道,但亦有础石。出土文物有-、石斧、青铜扣、骨针、骨匕首、卜骨、骨凿、陶……
[详细] 双塔遗址位于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双塔村三社北侧一条东西向延伸的漫岗上,南距洮儿河4公里,西北距乡政府6公里。德顺乡至双塔村的公路自遗址西缘穿过。遗址所处的岗地坡度较缓,岗上地势略有起伏,高于周围地表5至6米。漫岗之南直到洮儿河边,早年是连绵的沼泽地,如今被改造成稻田。据地表踏查,遗物主要散布在岗顶及南坡上,范围约东西长1200、南北宽200米。结构洮南双塔位于吉林省洮南市德顺乡双塔屯中,两塔高皆为12米,相距23.8米,青转结构。塔身呈锥形,上部有塔刹相伦十三通{俗称十三天),中有塔龛,下为四方形塔座,座周围有梵文经咒砖刻,座下四周有神兽及火焰宝珠砖浮雕十三块,座的底部为四层塔阶。景观经考验,双塔属清代早期建筑的喇嘛塔,双塔遗址位于洮南市德顺乡双塔屯东一条东西走向的慢岗上。南距洮儿河4公……
[详细] 一战爆发后,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外国面粉输入减少,东北地区华侨制粉业和官僚制粉业纷纷兴起。当时的长春是南满和中东两条铁路的中枢重镇,位置得天独厚。天兴福制粉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建起来的。始建于1917年的天兴福制粉厂旧址位于东八条5号,是辽宁商人邵乾一投资100万元在长春兴建的。1918年开机生产时,有5台美制制粉机,可以日产“天官”牌面粉2000袋。因面粉质量好而广受欢迎,一度供不应求。天兴福制粉厂在生产数量和质量上均已超过王荆山经营的裕昌源制粉厂。1919年,天兴福扩大生产,又添购了7台美制制粉机,日产面粉达3800袋,成为长春最大的面粉生产厂家。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天兴福先后在哈尔滨、开原等地开设分厂。1921年,长春天兴福制粉厂改称天兴福第一制粉厂。1924年,邵氏家族……
[详细] 海城子古城遗址位于洮南市福顺镇翟家村海城子屯西北1000米处,蛟流河东岸,又名土城子。地理坐标:北纬45°38′51.0″,东经122°23′06.5″,高程191.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西长180米,南北宽97米,面积约17485平方米。蛟流河流经城北向东蜿蜒流过,近年因河水改道,城址的北墙大部,东西墙的北段均已被蛟流河吞没,沦为河道。城址平面近长方形,周长约900米,城外有一条宽约11米的护城河。城址四角筑有角楼,东、西两面偏南部各有一座“马面”,南墙正中有一门,宽约6米,外有瓮城,瓮城直径约17米。夯筑城垣,夯层清晰可见,每层厚约约0.12米,城墙宽约5.5米,顶宽约3米,残高约2米,整个城内地面文物较多,大部为灰陶片和布纹瓦残片、青砖残……
[详细] 阿斯冷昭遗址地处洮儿河南岸2500米处,大体呈长方形,遗址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漫岗上,地势高而平坦。地理坐标:北纬45°23′27.5″,东经123°06′12.0″,高程156.4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为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480米,东西宽195米,面积约93956平方米,大体呈长方形。遗址西临一条南北走向的乡村土路。地表砖瓦,勾滴,础石等物都有暴露,应是一组建筑,东端是骨灰罐群葬区,过去这一带多次发现骨灰罐和散乱人骨,至今地表仍可见到许多排列有序,直径为1米许的园形凹坑。整个遗址地下遗物十分丰富,在此遗址出土过多件鸡腿坛子,有一石狮,无首,石狮为红色粗砂岩雕刻,前腿支撑,后腿蹲坐,残高0.85米,现保存于白城市博物馆。该遗址为辽金遗址面积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
[详细] 位于珲春市中心广场旁边的龙虎碑亭。是为纪念清末爱国将领吴大澄将军而建。1840年以后,沙俄侵吞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领土,并屡开衅端,横行不法,致使华夏之邦的边民生计日,颠沛流离。1880-1886年间,吴大澄钦差大臣身分奔走于吉林,珲春,宁古塔之间,抵抗沙俄入侵。为了防止沙俄入侵,他与沙俄签定了《重勘珲春东界约记》,并于图们江口补立了土子界碑,在珲春中俄边界添设了啦字,萨字,二界碑和十六个边界记号,在长岭子竖立了铜柱。从而有效地扼止了俄国向西扩张,保卫了中国领土地处图们至珲春公路边的凉水镇,原名凉水泉子。当时,由于沙俄入侵,烧杀抢夺致使村民们民背井离乡。1881年,吴大澄查边至此,帮助边民整修房屋,举办”劝农所”,组织边民抗击沙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凉水之地日益兴盛。当地……
[详细] 不仅可以看到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还能感受僧人们“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的清净生活。白城华严寺,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原寺坐落于现在的市民生中学院内,当时占地面积近四万平方米。正殿三间,为砖木材料,结构精致,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等三尊坐佛,立佛四尊,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供僧人居住使用。另有四十余间庙产房屋对外出租。僧人也做道场和化缘,平时香火不断,庙会时香火更是盛极一时,是当时白城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心。文革期间,寺院惨遭破坏,僧人遣散,经像法器荡然无存,部分建筑因濒临倒塌,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彻底拆除。落实宗教政策后,由于信教群众强烈要求恢复重建华严寺。一九九四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恢复重建,但该地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属草原牧区,经济落后,生活贫困,靠信众集资建庙非常困难,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现……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