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它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对研究清代的民间祠堂建筑有重要价值。1995年以来,花都区委、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资政大夫祠古建……[详细]
  遗风小学——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地旧址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泮北村内,东经110°25′16″,北纬21°25′25.46″。全面抗战爆发后,原中共南路特委委员陈信材回祖籍泮北村,动员泮北村群众,以祖尝作为办学经费、以祖祠作校舍,创办遗风小学。1939年春,遗风小学正式开学。中共高雷工委派党员梁红到遗风小学任教,建立工委联络站。1940年春,中共南路特委派中共党员、香港学生赈济会(简称“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卫生员袁惠慈(化名张越)和党员梁惠章(梁伟勋)、苏娟(苏坚)到遗风小学任教,成立党支部,袁惠慈任书记。从1939年到l944年底,高雷、南路党组织先后派出黄景文、陈婉文、陈汉雄、何……[详细]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现寺观建于明洪武七年(133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寺庙,寺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人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五仙观依山而建,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五仙观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五仙观在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址亦经历多次变迁。据有关史籍记载:北宋时广州就建有祀奉五仙人的寺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寺观迁至西湖玉液池畔,即今西湖路附近,称奉真观;南宋末年又……[详细]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海区大沥镇大沥公园内,碑高9米,平台长为4.5米,宽为5.5米,四周用水泥六角形阶砖铺砌,并设有栏杆,是南海人民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在当年掩埋先烈的地方兴建的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由原广东省副省长,1929年任中共南海县委书记的林锵云同志题写。1958年8月由南海县人民政府树立。1927年春夏间,适值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之北阀战争发展到紧要关头,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4月12日于上海举行-政变。随之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亦相继进行所谓“四.一五”清党运动,实施残酷野蛮的-政策,其时中共南海县委陈道周、周侠生等同志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农运动至此遂遭受挫折,李羽吉、黄苏等二……[详细]
  为了永远缅怀英烈们的英雄业绩,解放后,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10月在三元里村西门楼的山冈上,建起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四周建成三元里抗英纪念公园。公园占地面积7920平方米,布局庄严肃穆。公园中心高处耸立着高约10米的英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两行醒目的大字:“一八四一年广州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1985年,纪念碑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阳明镇先烈路城南的小山顶上。该纪念碑是为纪念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和平籍革命烈士而建造。于1957年2月动工兴建,基座六棱体形,每边长2.5米。碑台680平方米,纪念碑建在平台中央,山石砌成,弹头形尖顶。纪念碑用山石砌筑,表面批荡石米,平面六棱形,高14.6米,二级高30厘米底座,底座边长4米,碑体底边长2.6米,高2.8米处砌出腰檐,檐下镶嵌碑序与烈士名单碑刻。檐上南北两面浮塑“和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其余四面分别塑“壮志凌云伟大功勋,无产阶级的好儿女,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壮烈牺牲千古流芳”。六棱台形顶,绕纪念碑有六棱形平台。近年来,烈士纪念碑平台下新建了4座凉亭,……[详细]
  北伐战争纪念馆位于广东韶关市区帽子峰北坡,2008年10月开工建设,经过近两年的筹建于2010年6月29日正式落成,馆藏大量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文物实物以及历史图片,于7月1日正式向广大市民与游客免费开放。该纪念馆是广东首座北伐战争纪念馆,占地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主馆是一幢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二层,外墙为仿古青砖清水墙砌筑。建筑物为二层西式四合院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内设方形天井,南北楼设有楼梯与二楼相通,上下两层四周均有走廊为通道。主馆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966平方米,主体高为12.32米,总投资为899.92万元。馆前一座由中山市政府捐献的孙中山铜像庄严肃穆地矗立于……[详细]
  陈心陶纪念碑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九龙山,是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心陶1925年在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广州岭南大学任教。192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1929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尔后,又在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学成以后,他拒绝了学校的极力挽留,回到岭南大学任教,担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0年,陈心陶积极响应号召,来到广东三水、新会血吸虫疫区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血防工作最有成就的血防科……[详细]
  洪秀全(1814-1864),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近代中国杰出的农-动领袖,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洪秀全纪念馆座落在花都区新华街新华路52号,为纪念太平天国农-动领袖洪秀全而设立,于1991年11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主体馆建筑面积1715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仿古青砖琉璃瓦。馆内设有洪秀全历史陈列,辅助陈列花都区太平天国诸英烈的历史。展馆陈列采用场景造型、木板雕刻、大型油画等形式,集中反映洪秀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以及领导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展馆陈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馆内设有序厅和四个展室,每个展室的陈列根据内容不同而变化,烘托出鲜明的主题。第一展室内容是介绍洪……[详细]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旧址于1978年5月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详细]
  谢晋元是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其故居位于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园墩子下芳塘子,由谢晋元曾祖父在清代咸丰年间建造。房屋坐西向东,为沙灰瓦木结构、三幢合面两门楼平房,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两座大门分别命名为“儒林第”和“荆树居”。为弘扬将军的爱国精神,蕉岭县政府于1998年拨专款赎回已散失的故居房屋,整修后批准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又拨专款兴建了谢晋元纪念馆,与故居原有建筑相连互映,并珍藏了大量展现将军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谢晋元故居每年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华裔子孙及国际友人前来参观。石寨土楼亦称方楼,坐落在北礤村,建于明末嘉靖年间,为当地郭姓五世祖所建。整座建筑为土木……[详细]
  深圳是广东省重要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又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深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前仆后继,进行了长期艰苦卓越的斗争。大革命时期,深圳农民运动汹涌澎湃,积极支援国民革命东征和省港大罢工,震撼了反动势力的营垒;抗日战争时期,深圳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拼死援救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掩护国际友人撤离敌占区;解放战争时期,深圳人民在三门岛、万山群岛、大铲、伶仃岛和障阁等著名战斗中,给当地国民党反动派以歼灭性打击,为配合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无数的深圳优秀儿女为……[详细]
  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历史上最早建立广州城的位置之所在。秦汉时,广州城称为番禺城,是因为广州城内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岗,番山,在今文德路中山图书馆旧址北面的九思亭处小丘一带。番山原来较高,南汉时扩大广州城区而被凿平。宋代在此山旁筑九思亭,后改称番山亭,今亭还在。禹山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唐末(907年)开拓城区时被凿平。北京路一带从古至今,都是广州地区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详细]
  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位于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沈村,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1993年,由沈村村民筹资,在沈文玉私塾旧址上重建;1995年由市政府拨款维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南海组织受到破坏,一度停止活动。中共党员沈少刚受中共广州市工委委派回家乡沈村办学,利用教师身份作掩护,在此开展革命活动。1946年2月,杜路受中共广州市工委委派到南海任特派员,负责恢复中共南海组织,以沈村为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共南海组织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1948年5月,为适应斗争发展需要,中共珠江地委决定成立中共南(海)三(水)花(县)工作委员会,领导南海、三水、花县(部分地区)党组织。由杜路任书记、陈启锐任副书……[详细]
  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的刘禹锡纪念馆,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一楼内设刘禹锡雕像、诗词文章、遗址展览等,特别是其中十多幅精美的中国画,是结合刘禹锡在连州留下的诗歌精选进行创作的,历时两个多月,用形象手段反映刘禹锡在连州的历史是其中的亮点。整个一楼通过艺术手法系统地复原了刘禹锡在连州4年半时间所带来的变化和功绩,二楼则是全面介绍连州历史文化的展厅,三层是连州现当代成就展。纪念馆开馆后将成为连州重要的文化项目和新的旅游景点。景点位置广东省清……[详细]
  平海古城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平海距惠东县城53公里,地处惠东县最南端,面临南海,东靠-,西倚大亚湾,历来是海防重镇和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元末明初,盗寇猖獗,明洪武年间,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在平海城前沿相继筑有大星山炮台,盘沿港炮台,墩头港炮台、东缯头炮台和吉头炮台、筑成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平海古城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地址: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类型:古迹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交通在惠东客……[详细]
  荔湾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馆址是民国初期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先生的故居。这里既有西式别墅,又有中式庭园。庭园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的陈廉仲公馆有仿罗马、希腊的柱式及拱门,又有由峰峦、岩洞、亭台、路桥等组成的被誉为“岭南石山奇景代表作”“风云际会”石山及“石上飞榕”奇景,石下有池,据说池水曾通荔湾湖,游艇可至石山脚下。博物馆内的西关大屋再现了传统西关大屋的典型模式及西关住家的生活情态和文化景观。荔湾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正门位于龙津……[详细]
  阮啸仙故居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公布。阮啸仙故居始建于清代时期,1996年首次修复,2004年底重新维修并完善护墙、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建筑结构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巾地面积2000㎡,房屋建筑面积630㎡.其建筑设计具有浓郁的客家民居特色和风格,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阮啸仙同志(1898-1935)早年参加革命,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党务委员、广东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农-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农-动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审查委……[详细]
  神农草堂(“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南麓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厂区内。“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一期工程)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一个集中医药历史、文化及中草药种植于一体的半开放式现代中医药博物馆,通过综合运用浮雕、雕塑、画廊、展墙、实物标本、仿真药具和多媒体等多种表现手法,生动活泼地展现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神农草堂首期项目现已对外开放;二期工程已经在2011年11月26日完工,面积达两万平方米,将建设外围园区,内容为中医药文化遗产荟萃,分类展示中医药宝贵遗产;三期工程将建数字园区,利用网络展示“神农草堂”及宣传中医药文化。景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北路389……[详细]
  方方纪念馆方方纪念馆,建于洪阳文化广场,为四层楼房建筑,面积约2700m。该馆是为纪念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先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和国家侨务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方方而建。方方同志是洪阳镇西村人,青少年时期就追求真理,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1919年“五四”运动时任普宁学生会会长,1926年春转为0党员,历任0潮安县支部书记、普宁县委书记、汕头市委书记、福建省上杭中心县委书记、闽粤赣边区省委职工委书记、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部长、南方工委书记、0中央香港分局书记、华南分局书记等职。解放后,任0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广东省人政府第一副主席、0中央-部副部长、中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