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咸水塘会议旧址位于东源县蓝口镇长江头村咸水塘。1949年春5月7日,粤赣湘边纵队东江二支队领导与国民党保十三团团长曾天节等在该址进行第三次谈判,就起义时间、配合作战及起义后部队改编等问题达成协议。咸水塘会议是一次策反保十三团起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河源地区的提前解放乃至东江地区的解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会后第四天,林镜秋偕梁钧到蓝口组织保十三团起义。该址对研究东源解放战争史有一定的价值。该旧址是咸水塘村张姓民宅,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代末期。建筑由二堂和碉楼组成的客家民居,深两进,总面阔16米,总进深13.6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硬山顶,屋面板瓦。2011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详细] |
![]() | 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城区桥西北门渡口所左侧的五眼桥。为纪念东征军在攻克惠州城战斗中牺牲的241名官兵而建。纪念碑高约5米,由碑座和碑身两部分组成,周围以炮弹模型作围栏,炮弹间用铁链相连。碑身为花岗岩石,长条方形,正面阴刻“黄埔军官学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楷书大字系林振雄题;碑座四周嵌四块石碑,前后两块为大理石,前面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蒋中正亲笔手书“精神不朽”,后面刻黄埔军官学校教育长林振雄题字“气壮西湖”。左右两块墨石均刻有此役牺牲的烈士英名,其中有中将刘尧宸等。该碑解放初被毁,1992年10月,惠州市人民政府在五眼桥东侧依原碑模式复建此碑,以彰先烈之精神。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19……[详细] |
![]()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家团结报社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村民小组,是一座近代泥砖民房。1941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委任杜襟南同志在此创办《大家团结》报,这是抗战时期广东敌后地区第一份抗日报纸。该报为油印版,每个星期出版一期,共出版了20期,主要进行抗日游击宣传,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日伪军的活动等。1941年9月与第五大队在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新百姓》报合并,是东江纵队机关报《前进报》的前身。该旧址曾于2005年维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廊院落式布局,长9.11米,宽10.71米,硬山搁檩结构,占地面积约98平方米。该旧址对于研究广东人民抗日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价……[详细] |
![]() |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座落在海滨城市汕头的西北区,学校占地面积1920.18亩,建筑面积44.84万平方米。汕头大学得到著名爱国人士及国际企业家李嘉诚先生的鼎力相助,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大(包括长江商学院)承诺捐款达60亿港元。汕大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我校共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详细] |
![]() | 陆伟东烈士纪念碑为纪念陆伟东烈士而建,高五米,花岗岩制作,正面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陆伟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一个大字,底座正面用仿宋体刻着陆伟东的生平事迹。纪念碑四周是用水泥六角形砎砖铺砌的三级平台,长25米、宽20米。上面两级平台,四周没有栏杆,麻石台阶从平台脚至纪念碑共23级。1992年5月由三水县人民政府竖立纪念碑。同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陆伟东革命烈士称号,陆伟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全年向市民免费开放。地址:旧芦西路佛仔庙附近(侨鑫生态园正门往芦苞方向走约100米)联系电话:87318482(乐平镇念德居委会)乘车路线:可乘615公交车在佛仔庙下车或在侨鑫生态园正门下车……[详细] |
![]() |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湖子仓。1927年12月,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大力帮助下成立,钟一强任主席。这是第三次东江大暴-动-的胜利成果,是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之一。该旧址建于清代,原是黄布大地主黄振云的粮仓。人民公社化时,曾作为公社林场场址,进行了拆改,“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1977年,由县政府收回产权,进行维修复原,并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新在原址按原貌进行了全面维修。该旧址坐西向东,五间二进,左路横屋,总面阔19.5米,总进深16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地面铺青砖,余坪铺河石,四周围墙……[详细] |
![]() | 中共东江后方特委旧址位于紫金县古竹镇水东村三巷。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委在龙川县老隆镇成立,梁威林任书记,下辖紫金、五华、龙川、河源、和平、连平、新丰等县,有党员1100多人。中共粤北省委被敌人破坏后,1943年3月后东特委转移到古竹镇水东村陈屋办公,继续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时,后东特委机关也随之搬走。旧址砖瓦平房二间,始建民国,坐东南向西北。面阔6.6米,进深5.3米,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架13条檩,旁边挖有一口井,名叫抗日井。1987年6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
![]() | 深圳市档案馆是深圳市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档案形成年代最早的是清同治五年(1866年),最近的为2009年,馆藏档案时间跨度143年。其中主要是深圳市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形成的档案。这些档案反映了深圳建市前的历史概貌,记录了建市后深圳市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工业、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深圳市档案馆通过大力开展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管理性档案为主,科技档案、公证档案、婚姻档案、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档案、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档案、荣誉档案、书画艺术档案、名人档案、声像档案、缩微胶片档案等不同形式和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为补充的馆藏结构。馆藏档案资料约20……[详细] |
![]() | 谢晋元纪念馆座落在新铺镇尖坑村,距离谢晋元故居约100米。由香港实业家邹锡昌先生捐资30万元,谢汉生先生捐款4万元,戴仕康先生捐款3万元,徐新昌先生捐资6万元、县筹措100多万元兴建。于2000年10月17日动工,2001年7月13日竣工剪彩开馆。占地面积3082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为三层建筑,其设计新颖、造形美观,内设生平事迹、文物、字画展厅、储藏室、接待室等功能,及其配套的广场、塑像、绿地等,总投入近200余万元。馆内的丰富展品向人们展示了谢将军爱国光辉的一生。该馆与故居、谢晋元塑像、谢晋元纪念碑相辉映,供人们瞻仰。2001年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东江游击队罗浮山牺牲烈士纪念碑、纪念亭位于博罗县长宁圩西后背山坡上。碑、亭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纪念碑座呈四方形,碑身呈锥式。高6.8米,碑的正面镶刻中国共产党广东东江游击队罗浮山牺牲烈士纪念碑22个字。纪念亭位于纪念碑的正前方五六米处。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亭高约5米,底部呈八边形,顶部分两级,如宝塔状耸起,呈八角形。由8根直径约40厘米的水泥红柱作支撑。四周檐口用绿琉璃瓦缵边。1958年,博罗县人民委员会将分葬各处的在罗浮山牺牲的东江游击队烈士遗骸集中安葬在长宁圩西后背山坡上,并立碑、亭纪念。2001年,长宁镇政府对碑、亭园进行修缮。现成为长宁镇中心小学、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
![]() |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紫金县义容镇。1948年6月,紫金人民抗征大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第四团紫金大队。同月,国民党160师92旅400多人,进攻安墩、松坑、上义、好义、蓝塘、青溪等地。青溪伪乡长刘鉴明、-地主蓝员、叛徒蓝素增勾结国民党军星夜包围了驻青溪的紫金大队长春中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中队长赖炎等27位同志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其余30多人被捕。其中指导员赖方平等4人被押至广州杀害。为纪念这些革命烈士,中共紫金县委和紫金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兴建了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刻有19个牺牲烈士姓名。1994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详细] |
![]() |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同志为本馆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本馆最初主要展览廖仲恺、何香凝的革命和爱国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逝世后,经中共中央同意,本馆增加了廖承志事迹陈列,于1984年6月10日纪念廖承志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重新开放。开馆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东省、广州市各……[详细] |
![]() | 东江红军独立师指挥部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赤溪村油谷坑。1931年,中共东江特委将红十一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广东东江独立师。1933年,师指挥部设在油谷坑,曾在这里指挥工农红军和地方武装游击战争,给国民党-派和地主武装以沉重打击。旧址坐西向东,三间二进,二头横屋。面阔26.5米,进深12.5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197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
![]() | 元贝村抗日游击队联络站旧址位于地处白云区东南部的萝岗元贝村,2003年6月划归广州经济开发区管辖。在抗日战争时期,元贝村不仅是白云区的一个抗日游击区,而且还是一个堡垒村。抗日游击队的联络站就设立在中共党员钟金涛的家里。这个联络站,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一直到萝岗解放。1940年8月,中共增城县沦陷区工委派人到禺东岭头一带开展抗日斗争。1941年4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在增城县福和地区花山肚成立。随后,独立大队不断扩大,活动地区在广州近郊帽峰山、黄麻塘、李伯坳、岭头、萝岗一带。中共党员钟金涛是元贝村人,联络站就设立在他家。他17岁时到香港做工,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香港洋务工会,193……[详细] |
![]() |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为广东省唯一的县级海防史专题博物馆,位于后宅镇中兴路。隶属于南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1983年5月4日,南澳县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南澳县博物馆是股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文化局(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博物馆馆舍于1987年10月23日第一次兴建,位于后宅镇海滨路西段,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46平方米,建筑造价27万元。1992年2月16日完成基本陈列“南澳海防史陈列”并对外开放。2000年6月,在全省山区文化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动工,2002年12月竣工。从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历时近一年博物馆完成新馆陈列及搬……[详细] |
![]() | 南澳县长山尾炮台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海岛国家森林管委会黄花村,主管单位是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嘉庆十九年总督蒋攸铦改建。与澄海大莱芜炮台相对,控制由东陇出入外洋之门户。-战争时期,长山尾至凤屿一带洋面,为英国-船停泊、贩-的海域。1994年南澳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炮台,保存良好。城廊呈长方形,长60米、宽20米、高6米、墙垣厚2米,现存城门由高约3米、宽2米的石条石板构筑,贴着南、北墙垣各有梯级可登城,西面有高大平台用以置放大炮。登城远望,可将对岸的莱芜山,西山海中的凤屿岛,尽收眼底。辟山道至炮台,附建牵莱园景点。牵莱园景点有临风观海的倚霞亭和利用自然奇险的……[详细] |
![]() | 中共紫(金)河(源)特区委旧址位于紫金县好义镇积良村细坑。1929年11月,中共紫河特区委员会、共青团紫河特区委员会在炮子乡成立,1930年2月转移到细坑。由庄羲任书记,隶属中共紫金县委。1930年12月至1931年5月归中共海陆紫县委领导。1931年5月后归惠阳县委领导。至1934年,中共紫河特别区委员会都在细坑办公。该特委下辖有附中区委、蓝塘区委、古石区委、蓝黄区委。1934年秋,惠阳县委遭破坏,从此,紫河特区委与上级失去联系而解体。旧址建于清代,坐西向东。总面阔26.4米,总进深12.6米。檩条山墙结构。1994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
![]() | 钟一朋烈士纪念碑位于苏区镇炮子村。钟一朋(1900~1931年),紫金苏区炮子人,1923年4月被选为炮子乡乡农会副会长兼乡农军自卫军队长,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调任工农革命军紫金第二大队副大队长,1931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后被杀害。钟一朋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76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2009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
![]() |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位于汕头市外马路207号,为两座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梁板柱砖木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分东、西楼,两楼相距4米,形式相同,每层面积355平方米,两座总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原是英国人办的酒店,名曰“适宜楼”,后改为“戈宝抽纱行”,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旧址东、西两楼仍保持当年风貌。1925年11月4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进入汕头市,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便设在东西两楼,总指挥蒋介石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等在西楼办公;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则在东楼二楼东南角住宿和办公,并经常在这里接见工人、农民、妇女、青年代表以及各界人士,还在这里亲笔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题写了……[详细] |
![]() |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土洋村。为1912年修建的意大利天主教堂,二层砖木建筑,外观及装饰具意大利建筑风格,有一厅一厢房。楼上有阳台。高9.8米、宽11.4米、深7.75米。东侧为礼拜堂,砖木钢梁结构。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后,这里成为东江纵队司令部和中共广东省委临时常委所在地。教堂主楼为神父寝室,会议室设于正厅,楼上为司令部成员曾生、尹林平、王作尧住处。主楼西侧有二间加建的小平房,砖木结构,作为马厩和电报房。楼房后面有一小块平地,是当时练兵场,建国后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一座东江纵队纪念亭。1944年7—8月,有名的土洋会议(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联席……[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