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闸口镇 | 隶属:公安县 |
区划代码:421022103 | 代码前6位:42102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D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4000 |
辖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3万人 |
人口密度:35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双剅口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双剅口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沟陵溪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以所在地名命名。此地早先有一条溪沟名沟陵溪,直通吴达河小镇。…[详细] |
中河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由原吴达河村和原集中村合并而取两村中的一字组成中河村。…[详细] |
同强村 | ~202 | 村庄 | 2005年全县统一合并村民委员会,原同裕村与三强村合并,两村各取一字,“同裕”取“同”字,“三强”取“强”字,所以合并为“同强村”。以美好愿景和群众自…[详细] |
关爱村 | ~203 | 村庄 | 2005年5月,由原关湖村、友爱村两村合并时而取每村名中一字得名“关爱村”至今。…[详细] |
双潭村 | ~206 | 村庄 | 此地有蒋家潭和冲潭两个水潭,居民搬到此地居住,故名双潭。…[详细] |
保恒垸村 | ~207 | 村庄 | 由原永和村、朱家咀村于2005年合并,故名保恒垸村民委员会。…[详细] |
榨岭新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由榨岭村和新垱湖村合并而得名榨岭新村。解放后称群星大队、红旗大队。1984年改为榨岭村、新垱湖村。2005年两村合并为榨岭新村,设立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胜天汊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胜天汊村由原罗家渡村和鱼口子村合并而成,合并时同时以两村交界处一渔厂而定地名。…[详细] |
红安寺村 | ~210 | 村庄 | 有一寺庙叫红安寺,故名红安寺村。据传说宋朝时期在此地修建一座亩宇,取名为红庵寺,后改为“红安寺”。…[详细] |
合兴村 | ~211 | 村庄 | 合兴村于2005年由毕垱村和观东村两村合并,取名为合兴村,寓意合作兴旺。…[详细] |
和祥村 | ~212 | 村庄 | 以寓意和平、吉祥的美好愿望命名。解放初期为三个大队,即幺渡大队、江渡大队、集体大队。第二次行政区划因地理水系的需要,划为两个村,为江渡村和集体村。20…[详细] |
高丰村 | ~213 | 村庄 | 原高桥村、前丰村,于2005年合并,各村取一字,故名高丰村。…[详细] |
张家嘴村 | ~214 | 村庄 | 张家嘴村由双福村和杨家咀村合并而成,杨家咀村原位于虎渡河东畔的急弯河堤处,两村合并后居民张姓居多,因此命名张家嘴村。…[详细] |
崇湖渔场生活区 | ~501 | 村庄 | 崇湖渔场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蔬菜场生活区 | ~502 | 村庄 | 蔬菜场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据同治十三年《公安县志》记为“茶船口”,后因此地有一黄土小山岗,岗下有一溪沟,自西向东,全长1.5公里,故更名为沟陵溪。1919年,此处修建了一座双剅口闸,故称“闸口”。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闸口镇被认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虾稻)。
2021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闸口镇为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基本介绍:
闸口镇位于公安县境中部,长江支流虎渡河东岸,北部紧邻公安县城,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4.3万。
闸口属平原湖区,水资源丰富,有北湖、千湖、胜天汊等大小湖泊20个。全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公安县主要的粮棉产区。在稳定大宗农产品的同时,依托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形成了以瓜果菜、水产、蓄禽养殖为特色的多种经营区域格局。
闸口是一个工业老镇,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闸口的工业一直就比较发达,改革开放后,闸口的乡镇企业迅猛发达,现在的上市企业凯乐科技就是从闸口搬迁到公安县城区的。90年代末,闸口工业一度走入低谷,历届镇委、镇政府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实行企业私有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开展
历史沿革:
闸口是上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集镇。
1912年,湖南有一富商来此垦荒填台,修建茅草房30余间,形成茅草街,开始经商。
抗日战争初期,武汉、沙市、宜昌等地沦陷后,商贾大量汇集此地,人口猛增,外河、内港商船停留多达500只以上,曾有“小沙市”之称,后遭日军飞机多次轰炸,沦陷达四年之久,市民纷纷逃散,市场逐渐萧条。
1949年后,闸口为县辖镇,1959年建立闸口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镇,1975年改为闸口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