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家厂乡 | 隶属:公安县 |
区划代码:421022200 | 代码前6位:42102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鄂D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4000 |
辖区面积:约1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13万人 |
人口密度:40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甘家厂社区 | ~001 | 乡中心区 | 清朝年间,甘氏人家在此开设杂货铺,并建有“甘家祠堂”。后逐步形成集镇,因此得名甘家厂。…[详细] |
东升村 | ~201 | 村庄 | 以旭日东升的美好寓意命名。1950年,属金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黄山人民公社,设立东升大队、金官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孟溪区…[详细] |
陆兴村 | ~202 | 村庄 | 以美好愿望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建国初期,是6个互助组。后来初级社转为6个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6个高级社合并为一个大队,以6为“陆”,“兴…[详细] |
高台村 | ~203 | 村庄 | 以地物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因村中原有一个高台子,故名。…[详细] |
太和垸村 | ~204 | 村庄 | 清朝末年,湖河分家,人们筑堤挽垸,希望堤垸永保太平,不受水患之苦取名太和垸,故名。…[详细] |
清河村 | ~205 | 村庄 | 由青石碑的“青”字和松东河的“河”字组合而得名,因傍河流,故将“青”改为“清”,而命名清河村。…[详细] |
甘家铺村 | ~206 | 村庄 | 清朝时期,有一甘氏人家在此开设杂货铺,后逐渐形成集市,故名。…[详细] |
红双村 | ~207 | 村庄 | 2005年两村合并,取“红星村”之“红”,“双龙村”之“双”,命名红双村。…[详细] |
贺新村 | ~208 | 村庄 | 2005年两村合并,取“贺岗村”之“贺”,“新岗村”之“新”,命名贺新村。…[详细] |
炊皮山村 | ~209 | 村庄 | 该地有一座小山,地形像蒸饭锅中用的那个叫“炊皮子”的物具,故名。…[详细] |
大门村 | ~210 | 村庄 |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罗宏漳考取庚辰恩科举人后,先后在湘潭、贵阳、长沙等地为官,领取朝廷俸禄后,在家乡的学堂不远处建一座大的土地庙,并安上双合…[详细] |
三根松村 | ~211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有三根古松树于此,后逐渐形成居民点,故名。…[详细] |
七根松村 | ~212 | 村庄 | 以老地名“七根松”而命名。1950年,属牧羊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黄山人民公社,设立新华大队和平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孟溪区甘…[详细] |
牧牛村 | ~213 | 村庄 | 以两地名各取一字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牧羊岗村与松园村分别有牧羊岗和牧牛岗,且两岗相邻,2005年合村时取“牧羊岗”之“牧”,“牧牛岗”之“牛”,命…[详细] |
杨家厂村 | ~214 | 村庄 | 清朝中期形成的一个乡下小集镇,有杨姓家族办有工厂且人口居多,故称杨家厂。…[详细] |
地名由来:
清朝年间,甘氏人家在此开设杂货铺,并建有“甘家祠堂”。后逐步形成集镇,因此得名甘家厂。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甘家厂乡被命名为2019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基本介绍:
甘家厂乡位于公安县南端,地处东径112008,-112012,,北纬19046,-29056,,与湖南安乡县、澧县交界,版土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600亩,辖14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171个村民小组,46278人,其中农业人口41300人,境内省道(港黄线)纵贯全境,虎渡河、松东河、淤泥湖三方环抱,连接13个村,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属全县农业大乡,粮、棉、油是甘家厂乡的主要种植作物,农产品货源充足,属有湘鄂边界农产品交流集散的要地之一。享有湘鄂边界"鱼米之乡"的美誉。
历史沿革:
据传,清朝年间,最早只有甘氏在此开设的小铺子,名西来铺子,后逐渐形成了小街市。
做生意的人渐多,又数甘氏人多,因此,处于河街的小集镇称为“甘家厂”。
由于甘家厂街处于河堤外,年久日长,河街被松东河逐渐吞没。
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甘家厂做生意的那些店铺,纷纷从河堤外往河堤内搬。
这就形成了今日的甘家厂集镇。
1950年属公安县第五区,1951年属第九区。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黄山人民公社。
1961年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