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物古迹介绍

婺星亭遗址位于都濡街道务星社区务星广场,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喻家桥位于都濡街道喻家村龙泉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福泉井位于都濡街道文峰社区,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盘龙箐摩崖石刻位于都濡街道文峰社区盘龙箐,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红字岩摩崖位于都濡街道沙坝村濮水溪组,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被称为仡佬之源、丹砂古县,务川大坪朱砂采冶遗址就位于该县大坪镇,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仡佬族的祖辈长期使用蒸馏技术和比重原理采砂炼汞,积淀出了独特的丹砂文化。务川大坪朱砂采冶遗址分布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大坪镇板场、岩峰脚、木悠厂等地最为集中。遗址的重要价值在于大坪汉墓群出土的许多朱砂颗粒都出自当地,其中最早的墓葬为西汉初期。由此可知,早在秦汉时期务川就已大规模采冶朱砂用于陪葬等。务川大坪朱砂采冶遗址遗迹丰富,主要包括大坪汉墓群,明清瓮溪桥、板场水银场税课局遗址、红夜壶洞,以及现代务川国营汞矿工业遗址等。此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务川自治县境内,曾开展过多次考古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其中,去年在该县大坪镇境内,还发现了早期遗留的朱砂开采遗址、炼汞遗址,以及明代的汞矿开采管理机构遗……
[详细] 杨光杈墓碑杨光杈墓碑在今城郊后山之大山顶(砦上)。墓左竖石碑一坊,题词为“天水遗爱”,碑高3米。宽1.5米,字大小约0.6米,柳体楷书。碑版上款:“敕授文林郎杨公子衡老父母灵鉴”,下款:“甘肃秦州三岔厅阁属士民恭挽;光绪十七年岁轮壬辰仲春月下浣吉立。”杨光权,祖籍四川合川,随父经商来黔,定居务川县城。20岁考中秀才,“(同治)己巳八年(公元1870年)补行己未、辛酉、壬戌科乡试领荐”,(光绪)庚辰(公元1881年)大挑一等知县,签发甘肃大夏任职,旋补秦州(今天水)直隶分州三岔厅(掌一州之政)。三岔地瘠,州民喜种鸦片,官吏抽租肥私。光权到任后,力革旧弊,禁鸦片,减酒税,建义仓,兴学校,“民困以苏,九载未迁”,廉洁善政,积劳成疾,死于任所,……
[详细] 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位于丰乐镇至新田村公路右旁,从采集的绳纹陶片,打制石器,石捶等标本,初步确认为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详细] 毛田天主教堂毛田天主教堂位于砚山镇之毛田大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建,于1989年拨专款进行维修。此地是贵州省天主教之发源地。……
[详细] 桃符石牌坊桃符石牌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镇南桃符(老场)街口,建于清咸丰初年,是申文学为昭彰叔娘(申允继妻)懿德,请旨修建。牌坊高约7米,四柱三门。中间正门,宽约2.5米,两边侧门,宽约1.5米。门上方为扁额,两面题词.一面是“节同金石”,一面是“性凛冰霜”。扁额上方另竖一扁,书“圣旨”二字。牌坊历经风雨,至今仍然完好。……
[详细] 东升塔东升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东北郊田坝。背靠映星堡,面对杨村。从城内和向家湾来的两道溪流,分别从塔左右两侧绕过后汇成一条,流向杨村。菠萝山、二龙抢宝(山)峙立两侧.遥遥相望。塔为砖石结构,平面六角,九层.高17.4米,楼阁式实心培。塔底奠台基,正方形,边长5米,高0.6米,石料砌成。塔身各层高度不等,一层高3.18米,边长2.30米。料石打底,上砌青砖;二层高2.24米,边长2.06米;三层高1.94米,边长1.76米,以上逐层递减收分。各层做简单的迭涩塔檐,上盖青瓦.一至六层塔檐各转角处均挑出鹤首花冠造型.其中一至三层檐下着彩绘镶边;七至九层转角挑棱角牙子。塔顶覆六角攒尖,塔刹为葫芦形,金属刹杆。塔身通体白色,世称“白塔”。白塔修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时张济辉任务川知……
[详细] 宋墓(宋金银墓)宋墓(宋金银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涪洋镇瓦岩坝公路旁边。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当地一张姓农民在犁土时,翻动石板而后发现墓室。当时墓室后壁龛上有3个罐,一个储金、一个装银、一个盛水,张好奇饮水而死去。世称此墓为金银洞。墓室长6.5米,宽1.8米.高3.2米,均以整块青石榫接而成,无灰缝。两扇青石门高2米.宽0.7米。墓室左右门的浮雕花纹,有团花图案、单狮戏球、手捧荷花的老人造型等。后壁龛下刻力士像一尊,双臂上托莲花宝座。璧正中为墓主肖像,“0”中被凿除。墓顶为八角形藻井,上小下大.顶部刻龟背负荆浮雕。墓中棺木长2.2米,宽1.08米,厚0.25米。该墓自发现至今.墓室保护如初。……
[详细] 毛田天主堂位于砚山镇毛田社区,年代为民国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务川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大坪镇龙潭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长坳、朱砂井、中寨、赶子元等村民组境内,占地总面积30万平方米,为黔东北一带已发现的大型汉墓群。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常在这一带拾得铜矛、箭簇等小件铜器和残陶器、陶片等。1981年夏,经调查证实系一汉墓群。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至2008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在此发掘汉墓43座、窑址2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套)。墓葬形制有土坑墓,长方形、凸字形、铲形券顶砖、石室墓、岩坑墓等。出土遗物有国家一级文物铜蒜头壶,国家二级文物提梁鼎、青铜甑、穿绳钱串,……
[详细] 范我蘧墓位于丰乐镇山江村肖家塘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墓葬,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乐居僧塔墓位于蕉坝镇乐居村桥上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金银洞墓位于涪洋镇涪洋社区瓦厂坝,年代为宋代,类别为古墓葬,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九龙箐红军战斗遗址位于红丝乡先进村桥头,年代为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菠萝山营盘遗址位于都濡街道务星社区环城北路,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竹园双桥位于泥高镇竹园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