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红色旅游景点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江都市郭村镇塘头村花园组于氏姊妹楼。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据陈毅的指示,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及主力0团,新六团和留在江南的“挺纵”二团冲破重重-,渡江北上,到达江都县塘头地区,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集中塘头、郭村的新四军7000余人,整编为3个纵队和1个独立支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实际情况,决定东进黄桥地区。7月25日,陈毅、粟裕率3个纵队从郭村塘头出发,东进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设在于氏姊妹楼内,于氏姊妹楼原为清光绪12年(1886)进士官知府,翰林于齐庆府邸。解放后此处是历届区乡政权所在地。1986年……[详细]
宿迁烈士陵园
  宿迁烈士陵园位于宿迁市幸福路中心广场。宿北大战是解放战争初期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会合后的对敌第一仗,战役于1946年12月13日在宿迁北部发起,19日结束。我军遵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集中24个团的兵力,与国民党整编第69师、第11师展开激战,全歼第69师,重创第11师,共歼灭和俘虏敌军2.1万余人。敌第69师师长戴之奇自杀身亡,副师长饶少伟、参谋长张东彝被俘。宿北大战是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大打歼灭战的一个光辉范例,以歼灭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战绩载入解放战争史册。陵园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建有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宿北大战纪念馆、宿北大战简介碑亭、朱瑞将军碑亭、马仑烈士碑亭、少年英雄韩余娟雕塑以及抗日烈士碑等;宿北大战纪念馆……[详细]
渡江第一船
  “渡江第一船”原为上海沈记船厂建造,为钢质蒸汽机动船,1925年建成下水,总长23.1米,宽4.25米,总吨位49吨。在1949年渡江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将100多名解放军战士送到南岸。尔后又数次往返,先后将邓小平、陈毅、谭启龙、姬鹏飞等1400余名指战军送过长江。为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后一直在南京下关电厂服役。1978年调拔灌南服务水运,27年间创运输产值1800万元。1983年,此船经国家文物局和南京市渡江战役纪念馆考证,为“渡江第一船”。1986年“第一船”被灌南县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连云港市定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2005年被命名为连云港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2006年该船事迹被制作成《京电号的故事》电视记录片在全国播出。作为重大……[详细]
朱坝“八一”革命烈士陵园
  朱坝“八一”革命烈士陵园为落实上级党和政府“慰烈工程”精神,原朱坝镇党委、政府从2009年起,对辖区范围内的零散烈士墓进行了调查摸底,与烈士亲属签订《烈士墓集中安葬协议书》,开启了烈士墓迁葬和镇“八一革命烈士陵园”的建设工程,陵园于2011年4月5日清明节建成。朱坝八一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朱坝街道大魏村、三圩村公墓南端,南北宽34.2米,东西长23米。陵园中间耸立一座烈士纪念碑,面南背北,碑脚3米正方,碑身底面1.2米正方,顶面0.6米正方,纪念碑高8.1米,碑身净高6.5米,底座高1.6米,白色大理石贴面,象征着烈士们的灵魂高洁,纪念碑正南面刻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北面建有12座卧式烈士墓,由东向西分两列,每列六座,其中10名无名烈士合葬一墓。在21名烈士中,18名烈士解放战争……[详细]
镇江市烈士陵园
  镇江市烈士陵园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北固山前峰,建于1966年,现占地面积近百亩。鸦片战争时期,这里是当年镇江保卫战十三门古战场的遗址所在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江苏省省会和国民党军法会审处所在地。北固山下作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人的刑场,洒满了数百名革命志士的鲜血,故素有“小雨花台”之称。同时,这里也是1937年镇江沦陷的见证地。作为镇江市重要历史革命纪念地,建园46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陵园先后建成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墓、烈士纪念馆、镇江革命斗争史浮雕墙、警示碑、“北固英烈”群雕、忠烈祠碑亭、北固英烈殉难地、“北固英烈”烈士诗文碑墙等多处革命纪念景点,值得一提的是烈士纪念馆内陈展了牺牲在镇江或牺牲在异地他乡的镇江籍烈士3000余位中的230余位烈士的先进事迹……[详细]
万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园
  万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园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抢救维护和集中迁葬零散烈士墓的精神,打造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原万集镇党委、政府在2009年,对该镇范围内的零散烈士逐一摸底,与烈士亲属签订了《烈士墓集中安葬协议书》,开启了烈士墓迁葬和“万集镇八一革命烈士陵园”的建设工程,陵园于2011年5月开建,2012年4月竣工。万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郭贝村境内八一堆旁,占地690平方米,建有面东背西的纪念碑一座,碑高8.1米,寓意八一建军节,其中碑座呈正方形,长宽为3米,高1.1米,碑身净高7米,碑身上方镶有红色五角星,其下有金黄色铜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西面建有5座卧式烈士墓,由南到北排列。墓套全部采用优质黑色大理石制作,上面精工刻有烈士姓名及其碑文,安葬着万集籍的郭……[详细]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地处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是抗日战争时期0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当年新四军及地方抗日武装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英勇抗击了日寇和敌伪反动势力,威震敌胆。建国后,先后有沪剧《芦荡火种》及京剧《沙家浜》传诵全国。为颂扬新四军坚持东路抗战的丰功伟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1988年创办该馆。后经过重建、扩版更陈。该馆位于瞻仰广场西侧。现有馆舍面积1300平方米,展版700平方米,照片600余幅,革命文物50余件。以内容丰富的版面文字、史料翔实的陈列方式分五个内容再现了当年新四军战斗在阳澄湖地区的英雄业绩和今日沙家浜新貌。同时还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花岗岩浮雕等多种手段布展,使展览动静结合、平面立体结合、艺术和科学结合,增强了教育效果。该馆为苏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馆之一。自开馆以来,已接……[详细]
泰州市烈士陵园
  泰州烈士陵园位于泰州市海陵区迎春西路。泰州是红色名城、革命老区,1926年秋诞生了中共江浙区委泰兴独立支部并领导了2万余人的五一农民暴-动;1929年8月至1930年10月,如泰红军和红14军英勇战斗在泰州地区;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一部挺进苏北,在这里创建黄桥抗日根据地、建立“联抗”,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苏北区党政军机关、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等指挥机关,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沙场;泰州谈判、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渡江战役彪炳史册,有1万多名泰州儿女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为弘扬先烈精神,教育广大群众,陵园于1951年始建,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建有纪念广场、纪念塔、烈士墓区、陈列馆等,陈毅为纪念塔题写塔名。陵园是江苏省……[详细]
仁和桃园革命烈士陵园
  仁和桃园革命烈士陵园选址在仁和桃园公墓园内,位于淮金公路西侧。它的四周有围墙和护园河,有进入园区的大门,并有专人看管,它由原来的桃园中学旧址改建而成。现占地面积12亩,是仁和镇东片5个村的死者安葬集中地。2009年实施慰烈工程时,原仁和镇党委、政府决定将该镇范围内的散葬烈士,一起迁入该陵园内,从中划出1.5亩土地专门集中安葬15位烈士,当年建成并正式命名为“仁和桃园革命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护栏东西长27米,南北长16米,有陈列室6间120平方米。陵园的东面建有面东背西的纪念碑一座,碑高8.1米,基座长5米,宽4米,碑身南北3米,东西2米,正面书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的后面有11座卧式烈士墓,东西向4排,南北向3排,墓套全部采用优质黑色大理石制作,上面精工刻有烈士姓名及……[详细]
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
  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座落于惠山北麓红光村严家棚(现惠钱路45号),占地面积103亩。陵园绿化覆盖率达72%,全园共有各类树木15万棵(枝)。陵园内的大门广场、纪念塔、烈士墓区、烈士纪念碑亭及烈士事迹陈列馆等构成了陵园烈士纪念建筑群,园内共安息着200多位英烈的忠魂。烈士陵园在被列为第三批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后,又获得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并成为江南大学素质教育基地、无锡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无锡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期间,市领导及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人士都要来园祭扫革命先烈。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惠钱路45号乘车线路:无锡市内乘4、15、39、43、83、126、216、61……[详细]
大桥革命纪念馆
  大桥革命纪念馆位于江都市大桥镇三江营村。1938年9月至1939年底,新四军挺进纵队分批渡江北上,在江都大桥、吴桥、嘶马等地创建了苏北抗日桥头阵地,有着重要战略意义。1949年4月8日,为扫清解放军渡江的障碍,解放军发起了解放三江营的激烈战斗,解放军伤亡262人,其中牺牲60人,三江营的解放标志着江都全境的解放。1949年4月20日游弋在三江营附近长江水域英国“紫石英号”炮击解放军三野部队,妄图阻止解放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为此事代表解放军总部写下严正声明,此事件是有国际影响的大事件。在炮战中,解放军牺牲了6名指战员。为传承革命历史,发扬烈士精神,激烈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桥镇党委、政府在建设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第一站和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基础上,收集资料,于2009年9月30日建成……[详细]
淮安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成立65周年来临之际,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建成开馆,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历史瞬间,吸引了游客千余名群众和游客驻足观看。1945年10月25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在淮安成立,邓子恢、谭震林分别担任华中分局正、副书记;张鼎丞任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和张爱萍任副司令员。华中分局统一领导华中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余万的73个县市党政军工作,在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巩固政权建设、推行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鹅钱乡土地改革等诸多的辉煌成就。1947年9月华中工委成立,华中分局至此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2019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驻外使节九烈士墓
  南京中华门外菊花台上有抗日九烈士墓。墓园坐落在台的正南坡,墓丘面南,9座墓排成一字,似摺扇形,每座墓丘均以混凝土浇筑,平均长2.65米,宽1.85米,略为高出地面。这里松柏长青,象征着烈士们坚贞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所景仰。各墓均书刻墓主人的职衔和姓名,这九位抗日烈士的名字是:中国驻马拉总领事馆总领事杨光泩、领事莫介恩、领事朱少屏、主事卢秉枢、随习领事萧东明、随习领事衔领事杨庆寿、随习领事姚竹修、甲种学习员王恭玮,以及驻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卓还来。他们都是原国民政府派驻菲律宾的外交人员。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偷袭珍珠港,第二天便出动飞机向菲律宾进攻。很快在南吕宋、中吕宋登陆,马尼拉市陷入包围之中。1942年1月2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马尼拉,随即对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人员,……[详细]
十八勇士纪念地
  1941年3月,日军在滨海地区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将赣榆县伪军2000余人编成“剿共军”3个团,在青口、城里、海头等10多处安设了据点。八路军一一五师为粉碎敌人的“治安强化运动”,由教导二旅和山东纵队二旅配合发动了青口战役。战役于19日晚至25日分别向海头、张城、青口等各据点发动猛戟进攻。先后攻克了各据点,迫使伪军500余人投降,缴获军粮数万斤。3月26日拂晓,青口战役胜利结束,正在转移之际,掩护押送战利品的某部七班和未及撤出的二班共18名指战员被敌人包围在青口火叉巷的一个大院里。他们面对数百名的日伪军毫无惧色。激战数日,毙伤日伪50多人。最后弹尽无援的18名勇士先后有10人壮烈牺牲和自戕。活着的8人藏在老百姓家被汉奸出卖而被日军俘获。这8个人受尽了酷刑和折磨,最后只有孟兆阁1人生还……[详细]
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
  苏浙军区于1945年1月13日成立,粟裕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其所属部队的一部分由泰兴等苏中子弟兵组成。1945年秋,中国0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决定让出浙江、苏南、皖南等8块革0据地。9月下旬,苏浙军区指战员和苏浙皖边根据地的干部奉命撤退到长江以北。10月15日,参加北撤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部分指战员和苏南根据地的部分干部、民工近1000人,从武进县荫沙乘“中安”号轮船渡江来泰兴。因轮船陈旧,舱底漏水,加上人员、物资超载,不幸在天星桥西南约2公里的江中沉没,800余人不幸牺牲,其中有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韦一平(曾任0泰兴中心县委书记)、苏浙公学政治部副主任王绍杰、苏南行政公署财经处长李建模、溧阳县县长徐公鲁、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彭安,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吴志诚、宣教科……[详细]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相传泰山庙为兴化进士、吏部尚书李春芳所建。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同年2月27日新四军军部迁驻庙内。正殿为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室,军参谋长赖传珠在此办公。后殿为藏经楼,-政委和王前夫妇分别住楼下东、西房内,当中为小会议室,-在这里主持召开过两次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陈毅也在这里接待过外国友人希伯和罗生特。同年7月,日伪军发动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军部撤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1941年盐城市景点位置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建军东路159号门票:免费……[详细]
江抗东路活动旧址
  江抗东路活动旧址位于沙家浜镇华阳村金桩浜街东端,俗称“东土地堂”。遵照江抗副总指挥叶飞的指示,1939年11月6日,在常熟的江抗部队在此成立了“江抗东路司令部”,由夏光担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林震负责后方医院,该建筑为江抗东路的活动点之一。旧址为房屋二进,门房、厅堂加两侧厢房。2000年翻修。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系清代建筑。第一进为门房,通面阔3间15.1米,通进深5架7.5米,前设砖雕门楼,前镌“福隆方隅”,后镌“俾尔寿康”。第二进为厅堂,抬梁式,面阔3间及南侧单间辅房,通面阔15.6米,通进深7架7.9米,前设廊,花岗石柱础。该建筑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常熟沙家浜地区重要的活动地点,对于研究沙家浜地区的抗日战争史以及常熟地方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于2011年6月公布为……[详细]
刘少奇纪念室
  刘少奇同志旧居,位于赣榆县黑林镇大树村。1942年6月17日至7月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曾在黑林镇大树村农民熊方朋家居住25天,指导抗日革命斗争。旧址现存当年刘少奇同志住过的草房5间,院落1座。在大树村期间,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发动村里的贫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进而指导整个山东分局的“双减”工作;在少奇同志的宣传教育下,大树村的贫苦农民建立起第一个农民组织——职工会;大树小学至今仍保存有刘少奇同志修改过的《大树抗日小学校歌》。近年来,赣榆县委县政府对其进行了整修,新建了纪念广场,增设了刘少奇同志汉白玉雕像等建筑,如今的刘少奇纪念室正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如火如荼的光辉历史,继往开来之情催人奋进。……[详细]
吕祥壁烈士陵园
  吕祥壁烈士陵园位于东海县白塔埠镇东首,占地面积约十亩左右。陵园南北长90米,南宽约40米,北宽约75米,四周青砖砌成围墙,总长约370米。烈士墓碑为花岗岩结构,高约6米,座落在陵园中间。碑面阴刻“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吕祥壁烈士永垂不朽”。落款为“东海县各界人民”。碑下烈士瓷质遗像镶嵌在一块四周黑漆的方形花岗岩中。碑座有两层蹭步,也由花岗岩块石砌成,周围青松环抱,碑后的展览室内陈列着烈士遗物、生前事迹图片和各种纪念品以及被救儿童的照片。在展室的东北角烈士牺牲处建吕祥壁烈士纪念亭。为双层四角形仿古建筑,内竖石碑,高2米,碑面阴刻“吕样壁烈士牺牲处”。陵园的南北各有一门。南门上方镌刻“吕样壁烈士陵园”,北门两侧题联是“舍己救人英雄豪气贯长空,碧血丹心烈士英名垂千古”。……[详细]
朱瑞故居
  朱瑞故居与朱瑞纪念馆朱瑞将军是我军炮兵创始人,解放战争时期而牺牲的最高将领,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百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朱瑞故居位于将军里小区内,是我镇为纪念朱瑞将军,丰富小区内涵品味建设的公益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0万元,总面积建筑1000平方米,整体格局为苏北民居式的两进三排院落,前院以将军留下的遗物、图片等展示其成长历程、革命生涯及不朽功勋,后院主要内容为追溯将军少年时代的生活背景,展示其家庭出身以及读书、起居等相关情况。项目于6月底投入使用,将成为即可缅怀朱瑞将军得重要场所,又可提升镇区人气、商气的旅游胜地。朱瑞纪念馆位于龙河镇中心小学院内,是了解朱瑞将军生平事迹的重要场所,总投资260万元,已投入使用,免费向群众开放,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