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堰北越石闸始建于明代,《兴化县志》有载。是草堰古闸系列的重要载体,现存三孔。面积约100平方米。与204国道并行,闸下水流湍急,现仍是水运干道。……[详细] |
![]() | 该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主屋为一栋清代建筑。三开间砖木结构民居,七檩六架椽,小青砖围合,面阔10米,进深6米。该民居为私宅,户主宗绍美、戴洪德夫妇。目前该宅仍有居民居住。宗灏是明代万年十一年进士,昔日开过六陈行,为盐商之家。……[详细] |
![]() | 该古街处于盐运保护区核心区域夹沟河东西两侧,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明、清时期古建筑古民居数栋,青石板道为明朝遗存,现保存历史传统格局与风貌,连同数座古石码头,为古盐运保护区核心区域的遗存,青石板、古砖路面,该古街现保存尚好。……[详细] |
![]() | 李春芬故居面积约200平方米。李春芬是大丰市白驹人,著名地理学家。李春芬先生从事地理教育50余年,对区域地理和美洲地理有深入研究。为表彰他在发展加拿大和中国地理学方面所作的贡献,1987年加拿大地理学家协会授予他荣誉奖状。该故居位于大丰市白驹镇南市街14号。面积约200平方米。现是居民居住地。……[详细] |
![]() | 该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为一栋民国建筑。7间老房围成一座完整院落。主房三开间砖木结构民居,七檩六架椽,小青砖围合,面阔10米,进深6米。该民居为私宅,户主刘书贵。目前该宅仍有居民居住。冯秀灵,女,75岁口述:这房子是她的老公公刘书贵传下来的,老房共有7间,前大三间为正屋,后两侧各对称两间,围成一座完整院落。院内花草生……[详细] |
![]() | 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原址略高于周边农田,呈漫坡状,目前该遗址保存尚好。刘庄竹园口为束氏祖墓,他们的老祖宗是明代初期的盐商,墓地占地好几亩,在他十八岁时发大水把把祖墓南门冲开,里面用大砖砌成的墙,很工整,有2-3米宽,顺洞向里爬4-5米,向东向西各有通道,据说以前里面有蛇,竹园地南北东西有百十米长,现竹子已经被砍掉很……[详细] |
![]() | 该遗址面积500平方米。2007年4月出土一组金币21枚郢爰,总重175.1克,2007年6月经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郢爰的鱼塘位于大丰市刘庄镇友谊村一组,东距大丰市区所在地大中镇约16公里,西距204国道、宋代串场运盐河、宋代范公堤约1.2至2公里之间,西距新长铁路约200米。面积约7000……[详细] |
![]() | 该遗址面积3500平方米。先后出土过汉代双耳红口陶罐、平口大肚灰陶罐各一只,现收藏于文化局文博科。该遗址略高于周边农田,呈漫坡状,目前该遗址保存尚好,遗址上现种有农作物。……[详细] |
![]() | 该墓面积500平方米。2008年6月由于腾达饲料公司仓库施工被发现,出土有墓志铭一块,有关于墓主身份的记述;明代的碗、壶等遗存物。墓址现被掩埋在一所仓库的墙角下。后采取了原址保护措施。……[详细] |
![]() | 该旧址面积3600平方米。原海丰农场总场(后元华分场)场部。由上海市海丰农场提供旧址建筑物及周围濠河内60亩土地用于纪念馆建设;大丰市人民政府负责策划、规划、资料征集、资金筹措、建馆工程、纪念馆报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海丰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过的上海知青超过8万人。……[详细] |
![]() | 该遗址原来有一个大墩、上有一座土地庙(现已平),后面有一个小墩,上面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军用”两字。南阳祥西八组的黄墩,现墩基径约5到6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与范公堤同时代的,原有十米左右高,平填整地时将其平,顶上有航标。原址略高于周边农田,呈漫坡状,最高点高出周边3米,遗址上现种有农作物。……[详细] |
![]() | 该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高出地面3米,上有一水泥块,中间有一铜球,上阴刻“第843”,下阴刻“1959年11”,原来在墩子正中间的,后因水土流失,歪斜于原位的东南方,地面上出土很多青蛤壳,采集到晚期青花瓷片等遗存物。原址略高于周边农田,呈漫坡状,最高点高出周边3米。……[详细] |
![]() | 该遗址面积600平方米。原址略高于周边农田,呈漫坡状,最高点高出周边约1米多,目前该遗址保存尚好。新斗龙港开挖时,地质部门测量时发现老墩子底下有三根桩。……[详细] |
![]() | 该遗址面积约13200平方米。1917年南通张謇创办了“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并任经理,招南通、海门人来此废灶兴垦,开辟了大丰县东部广大地区,种植棉花,大丰公司集资200万元,收并垣产及滩涂荒地112万亩,划为35个区,筑圩养垦81万亩,居淮南各盐垦公司之首。目前该遗址保存尚好,地面建筑不存,种有农作物。四周濠沟环绕,……[详细] |
![]() | 该遗址墩高出地面约4.5米,面积约100平方米。四周为庄稼地,环墩河滩无水,长满芦苇。墩上长有三十余棵白杨树。古时此处为海滩,赶海的渔民利用高墩作为躲避海潮的潮墩,因此又俗称“救命墩”。……[详细] |
![]() | 该烈士墓面积约500平方米。李增援是长眠在西团的杰出新四军文艺战士,《黄桥烧饼歌》的词作者,1913年6月29日出生于山东。在一次日寇偷袭西团新四军伤病员的战斗中牺牲在乌家场。1958年从乱葬场迁至西团镇东团烈士公墓。90年代又迁至现众心村南侧的烈士陵园。……[详细] |
![]() | 该遗址面积约2500平方米。60年代平田整地时在填平四周河沟和池塘的施工现场采集有隋、唐、宋、明、清等瓷片。原址略高于周边农田,呈漫坡状,最高点高出周边40厘米。遗址上现种有农作物。……[详细] |
![]() | 该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50至60年代出土宋代瓷片、碎砖瓦砾并在现场捡到一柄残损生锈宝剑柄等遗存物。原址略高于周边农田,呈漫坡状,最高点高出周边120厘米。西团镇的晾网禅寺,最早建于唐高宗咸享二年,元末张士诚在苏州称“吴王”时派人回西团重修。……[详细] |
![]() | 朱廉贻(1904-1941),字伯轩,江苏丹阳人,精诗文、工书法,待人谦和,关心农民疾苦,曾先后担任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的秘书长、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部秘书长和第六支队队长、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等职,参加攻打扬中、保卫郭村、黄桥决战等战斗,歼灭过上千敌兵。1941年在廉贻镇牺牲,当地群众立此碑为作纪念。……[详细] |
![]() | 常家大院位于安丰镇南石桥大街37号,明末建筑,青砖小瓦,五架梁三开间,门窗、家具、封火墙上有雕花,完整地体现明代建筑特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