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营乡 | 隶属:乐都区 |
区划代码:630202205 | 代码前6位:63020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辖区面积:约238.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万人 |
人口密度:5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马莲沟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因本村一条沟附近有许多马莲花,故得名马莲沟村。…[详细] |
湾塘村 | ~201 | 村庄 | 因本村地处山湾处,故得名湾塘村。1949年初期称湾塘村,1958年叫湾塘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湾塘村,沿用至今。…[详细] |
龙王岗村 | ~202 | 村庄 | 相传此地以前是卧龙的地方,故得名龙王岗村。…[详细] |
昆仑村 | ~203 | 村庄 | 此村有昆仑庙,故得名昆仑村。解放初期叫昆仑行政村,合作化时期叫昆仑合作社,1958年后改为昆仑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昆仑村,沿用至今。…[详细] |
上浪卡村 | ~204 | 村庄 | 浪卡藏语意为风口、故得名。解放初期叫上浪卡行政村,合作化时期叫上浪卡合作社,1958年后改为上浪卡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上浪卡村,沿用至今。…[详细] |
姜洞村 | ~205 | 村庄 | 此村原来羌族人居住,叫做羌东,后演变成姜洞,故得名姜洞村。…[详细] |
龙床村 | ~206 | 村庄 | 1949年为龙床行政村,合作社期间称龙床合作社,1958年称为龙床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龙床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牙合村 | ~207 | 村庄 | 牙合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连丰村 | ~208 | 村庄 | 当地居民对农作物连年大丰收的美好愿望,故名。…[详细] |
卡拉村 | ~209 | 村庄 | 卡拉藏语意为空旷,故得名卡拉村。解放初期叫卡拉行政村,合作化时期叫卡拉合作社,1958年后改为卡拉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卡拉村,沿用至今。…[详细] |
白崖坪村 | ~210 | 村庄 | 因位于白崖坎坪台处而得名。1958年后称白崖坪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白崖坪村,沿用至今。…[详细] |
墩湾村 | ~211 | 村庄 | 山湾处有一烽火台,仅剩土墩,故名。1949年叫墩湾行政村,合作化时叫墩湾合作社,公社化时叫墩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墩湾村,沿用至今。…[详细] |
胜利村 | ~212 | 村庄 | 相传当时在这里村民为纪念祖先取得的胜利,故得名。…[详细] |
脑庄村 | ~213 | 村庄 | 脑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八架山村 | ~214 | 村庄 | 因此地居住的人,故得名。1949年初期称八家山村,1958年叫八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八家山村,沿用至今。…[详细] |
康巴村 | ~215 | 村庄 | 康巴为藏族人民的一种男孩俗称,故名。解放初叫康巴行政村,合作化时期叫康巴合作社,1958年后改名为康巴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康巴,沿用至今。…[详细] |
古城村 | ~216 | 村庄 | 该地修建有黑古城且地形为山顶,故名。1949年叫古城顶村,1954年叫古城顶合作社,1958年叫古城顶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古城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北坪村 | ~217 | 村庄 | 因本村处于北面一块平坦的场地上,故得名北坪村。…[详细] |
地名由来:
马营乡因乡域内有马营寺而得名。
基本介绍:
马营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总面积238.2平方千米。辖马莲沟、康巴、白崖坪、墩湾、胜利、卡拉、连丰、垭豁、龙庆、姜洞、上浪卡、古城、北坪、昆仑、龙王岗、湾塘、脑庄、八架山18个村委会和一个乡办牧场。始建于民国初,1950年沿旧制设马营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乡。
历史沿革:
民国初期,建马营乡。
1950年,沿旧制设马营乡。
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
1961年,分设马营公社。
1984年,复名马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