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东市 > 乐都区 > 瞿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

[移动版]
地名:瞿昙镇隶属乐都区
区划代码:630202106代码前6位:630202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辖区面积:约182.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万人
人口密度:5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3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瞿昙社区~001镇中心区
因境内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名的寺庙“瞿昙寺”,“瞿昙”是“释迦摩尼”的别名。…[详细]
新联村~200镇中心区
新联村由马圈、佃户、新城街三个小村联合组成,即为联合之意,故名。…[详细]
河西村~201村庄
河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徐家台村~202村庄
本村徐姓人住在东山土台上,故名。1949年称徐家台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徐家台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徐家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徐家台…[详细]
磨台村~203镇乡结合区
村庄处于有水磨的高土台上,故名。1949年称磨台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磨台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磨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磨台村民委员…[详细]
斜沟门村~204村庄
本村位于斜沟口,因此起名为斜沟门,斜沟大门。…[详细]
斜下村~205村庄
位于斜沟的下方,依据地理位置得名为斜下村。…[详细]
斜中村~206村庄
本村位于斜沟的中间,故名。1949年称斜中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斜中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斜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斜中村民委员会,沿…[详细]
斜上村~207村庄
位于斜沟的上部,故得名。1949年称斜上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斜上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斜上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斜上村民委员会,沿用…[详细]
朵巴营村~208村庄
清末朵姓人家在此扎营放牧,居住在形似靶子的山脚下,故名。…[详细]
龙占村~209村庄
”龙占”意为沟深,故命名。1949年称龙占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龙占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龙占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龙占村民委员会,沿…[详细]
官隆湾村~210村庄
村庄位于西山官隆洞的下方,故得名。1949年叫官隆湾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官隆湾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官隆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官隆…[详细]
角营村~211村庄
早期称浪营,后被拆分成3个村,依据原地理位置分为浪上、浪下、角营。角营在浪营的最下面边角,称角营,故名。…[详细]
浪上村~212村庄
早期称浪营,后被拆分成3个村,依据原地理位置分为浪上、浪下、角营,故名。…[详细]
浪下村~213村庄
早期的浪营,后被拆分成3个村,依据原地理位置分为浪上、浪下、角营,故名。…[详细]
石坡村~214村庄
村庄坐落在石坡沟口处,故名。1949年称石坡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石坡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石坡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石坡村民委员会,…[详细]
台沿村~215村庄
位于药草台边沿,故名。1949年称台沿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台沿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台沿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台沿村民委员会,沿用至…[详细]
中心村~216村庄
中心村是原在亲仁乡18个村中心地带,而叫中心村,故名。…[详细]
车路村~217村庄
以前有马车可以通过的大路,故得名。1949年称车路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车路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车路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车路村民委…[详细]
阴坡村~218村庄
地处阴山坡地,故得名。1949年称阴坡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阴坡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阴坡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阴坡村民委员会,沿用至…[详细]
阳坡村~219村庄
地处阳山坡地,故得名。1949年称阳坡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阳坡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阳坡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阳坡村民委员会,沿用至…[详细]
中庄村~220村庄
中庄为原亲仁乡中心地段,故名。1949年称中庄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中庄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中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中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隆国村~221村庄
瞿昙寺内有隆国殿,以此命名。1949年称隆国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隆国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隆国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隆国村民委员会,…[详细]
韩家村~222村庄
最早居住此地的居民为韩姓,故名。1949年叫韩家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韩家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韩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韩家村民委员…[详细]
祁家村~223村庄
居住此地的居民最早为祁姓,故名。1949年称祁家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祁家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祁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祁家村民委员…[详细]
口子村~224村庄
本村位于洛巴沟口处,故得名。1949年称口子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口子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口子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口子村民委员会,…[详细]
脑庄村~225村庄
脑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树村~226村庄
本村有两颗存活几百年前大树,故得名。1949年叫大树庄,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大树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大树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大树村民委员…[详细]
红庄村~227村庄
红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盛家村~228村庄
盛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魏家村~229村庄
最早居住此地的为魏姓人,故名。1949年称魏家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魏家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魏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魏家村民委员会…[详细]
杨家村~230村庄
杨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段家村~231村庄
此地段姓人居住较早,故得名。1949年叫段家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段家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段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段家村民委员会,…[详细]
周家村~232村庄
居住此地的居民多为周姓,故名。1949年称周家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叫周家生产大队,1961年称为周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周家村民委员会…[详细]
窑庄村~233村庄
最早居民居住在窑洞中,故得名。解放后叫第八区引胜乡三行政村,合作化时为窑庄农业社;公社化时为窑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窑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晁家村~234村庄
晁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

瞿昙镇因境内瞿昙寺而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草台寺,坐落在瞿昙镇台沿村,距瞿昙镇人民政府9千米。瞿昙镇“花儿会”历史悠久,自清道光年间开始,到清末民初逐渐发展成一定规模的“花儿会”。以参加人数多、庙会规模大而享誉西北。

荣誉排行:

2023年10月,瞿昙镇被列为第一批青海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4年7月,瞿昙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瞿昙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1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总面积182.1平方千米。辖新联、台沿、石坡沟、浪上、浪下、角营、朵巴营、官隆湾、龙占沟、斜上、斜下、斜中、斜沟门、磨台、徐家台、河西16个村委会。民国时置瞿昙乡,1950年沿旧制设瞿昙乡,1958年成立瞿昙公社,1984年复设瞿昙乡。

文化旅游:

瞿昙寺

瞿昙寺为国务院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都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的瞿昙乡。寺院依山傍水,总体布局为一长方形,占地1.5公顷。虽历经600余年,该寺古风犹在,被誉为“乐都小故宫”。瞿昙寺是一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设置瞿昙乡。

1950年,沿旧制设瞿昙乡。

1958年,成立瞿昙公社。

1984年,复设瞿昙乡。

2006年9月13日,撤销乐都县亲仁乡,并入瞿昙镇。


以下地名与瞿昙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