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泰兴市旅游

泰兴县城堑落成记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泰兴县城堑落成记碑为泰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千年前,泰兴地区是一片茫茫大海,长江入海口还在镇江、扬州之间。到西汉,泰兴老龙河以北地区才形成了一片沙洲,地属海陵县界。该地历经千年江岸变化、陆面浮沉,古称泰兴“襟江带海”也正是缘出于此。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升登位升海陵县为泰州府,设海陵济川镇建县,取“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之意,取名“泰兴”。泰兴为一弹丸之地,多系江中之洲组成,全境之水,源于长江,人们祈求安宁,取“泰兴”之名,即为祈求国泰民安、年岁祥和之意。南宋绍兴初年,因为县境中的延令村为龙开河所环抱、利于防守,遂迁县治于延令村。初筑为土城,城外环以濠河。绍兴三十一年,为防御金人侵扰,知县尤袤增筑外城。元明之交,连年的战乱造成泰兴垣堞残毁,明弘治五年,筑四城门,东名寅宾,西名迎恩,南名南薰,北名拱极。嘉靖十一年,于城西南隅增辟一门,题名延薰。嘉靖三十四年,为防御倭寇侵略,知县姚邦材奉令修建县城,改东门为镇海,西门为阜成,南门为澄江,北门仍为拱极,西南延薰门改为通济门。城内环以马路,城外绕以濠河,河上改设浮桥5座。泰兴城墙落成后,邑人户部右侍郎张羽惠撰写了《泰兴县城堑落成记》。《落成记》主要记述了泰兴筑城经过以及城垣范围,并刻于石碑之上,也就是今天的泰兴市级文物泰兴县城堑落成记碑。石碑通高2.4米,宽0.8米,碑上正书十六行,共陆佰贰拾捌个字。石碑原来嵌于泰兴市泰兴镇鼓楼东路五四巷2号房屋墙壁上,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块对于泰兴有着特殊意义的石碑,将其移至泰兴文庙奎文阁。1987年泰兴县城堑落成记碑被定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鼓楼中路


>>古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