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序》有言道“襟三江而带五湖”,襟江书院由此而得名。以《滕王阁序》作为名字的出处,也是希望在书院里读书的莘莘学子们能够拥有广阔的胸襟,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永远不要失去雄心壮志。襟江书院始建于清咸丰十年至十一年间,1987年重修。现存建筑坐北朝南,由大门、重门、厢房、讲堂组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大门面阔三间9.15米,明间辟将军门,门楣悬“襟江书院”字匾。1987年重修时将大门两侧厢房拆掉两间,大门北移13米,东西耳房为后期加建。重门,亦称“仪门”或“二门”,面阔三间9.15米,两侧有剁头墙。讲堂为书院的主体建筑,位于三进院落北端,面阔三间12.35米,进深七架9.7米,硬山顶,哺龙脊,前为鹤胫轩,园堂作,抬梁式梁架,用料硕大,做法古朴。堂前有青石月台,面阔12.35米,进深5米,台高0.27米。襟江书院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庭院天井组合,建筑布局严谨规整,保存基本完整。此类古代书院建筑在泰州地区存数极少,具有珍贵的科学研究价值。除了作为古代书院极具价值外,襟江书院内还保存有数块艺术价值颇高的石刻。书院讲堂内北墙嵌有《泰兴县襟江书院记》刻石十二方。三进庭院东西廊墙上嵌有清雍正六年(1728)的《虚舟千文字十种》刻石58方。这些历代碑刻均为名家遗墨,其中,“襟江书院记及四体千字文石刻”既是书法佳作,又是蒙学读本,碑刻堪称传世,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1997年被《中国书法大辞典》收录。其它碑刻如《襟江书院》、《公车经费记》和《书院碑记》,则对研究中国科举晚期历史具有实证价值。襟江书院几百年来一直是学子们读书追梦的地方,无论时境如何迁移,它始终伴随着书声琅琅。襟江书院“名臣纯儒”的办学目标,“忠信济世”的办学理念,如清泉流涌,延续百年而未绝,其治学精神对泰兴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具有突出的价值。现在因办学需要,泰兴中学已经迁移他处,襟江书院所在地成为公共文化传播之所,和泰兴文庙、泰兴图书馆毗邻的它将继续如春雨一般润泽着每一个求知若渴的人。
地址: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济川街道鼓楼东路原泰兴中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