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何家是镇上四大家族之一,家传悠久,从南宋至今已有三十余代。位于黄桥镇珠巷西首的何氏宗祠,记载着这一大家族的历史。何氏宗祠被称为江北第一祠。这江北第一祠是中国新闻记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题写的,他还题写过一个“江南第一祠”——胡锦涛同志祖籍安徽绩溪的胡氏宗祠,一南一北,两个第一祠,遥相辉映。何氏宗祠主体为明清建筑,其中三间敞厅和门楼是明代建筑,五间两层的大楼则是清代建筑。可惜的是1991年五间清代木结构楼房毁于火灾,现在看见的是按照原样复原的。虽然如此,现在漫步在何氏宗祠里,还是能感受到苏北古建筑的魅力。何家是官宦人家,宗祠里每一个砖雕石砌都有特殊的寓意,比如大门的门楣上有四块突出的柱头,这柱头叫门簪,是代表门第的,只有官宦三品的人家才有资格使用。古老的宗祠的一砖一瓦里都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是最著名的还是在黄桥战役期间留下的军民鱼水情的佳话。在黄桥战役期间,何氏宗祠是支前委员会的所在地。支前委员会,顾名思义,为支援前线而设立。1940年黄桥战役时,把四间曾经是何家看祠堂人所居住的厢房辟为支前委员会办公处,大量的黄桥烧饼等支前物资从千家万户集结到这里,并源源不断运往前沿阵地,为黄桥战役的全面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后勤保障。“黄桥烧饼圆又圆,圆圆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同志们呀吃得饱,多打胜仗多缴枪。”这首《黄桥烧饼歌》就唱出当年军民一心、共同抗敌的场景,见证了新四军黄桥战役的辉煌胜利,谱写了军民情深的动人篇章,久负盛名的泰兴特产黄桥烧饼也因此更为天下人所熟知。此外何氏宗祠里还有一座两层的纯木结构的小阁楼,阁楼的二层有一个起居室,1940年,泰兴县委书记谢克西就曾住在这里。卧室一旁是一个会议室,陈毅、粟裕、管文蔚、谢克西和黄桥开明绅士朱履先多次在此开会、研究作战方案、部署支前工作。1982年3月,黄桥支前委员会旧址何氏宗祠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祠堂见证了何家的历史,也见证了一段军民情深的故事。
地址: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珠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