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生祠碑位于市区第一中学操场南端(原南城内大街胡公祠中),东经119°50′10.7″、北纬32°56′05.4″,明代石刻。碑高210厘米,宽114厘米,厚23厘米,字迹清晰,保存完好。
碑镌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碑文为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的兴化人宗臣所撰。内容记述嘉靖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1557-1559)间,兴化知县胡顺华领导军民抗倭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
胡顺华,字宾甫,号龙岗,湖广潜江(今湖北潜江市)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任职兴化时,倭寇猖獗,通州、泰州、盐城、高邮、宝应一度沦陷,而兴化孤悬其中。胡顺华下令“积薪谷、精器械,募邑中人几千,时时督练为城守计”。同时,“自登城,衣戎带剑,气肃肃扬扬”。又趁倭寇暂退之机抢修城墙,直至取得嘉靖三十八年茆花岭大捷。此外,修方志、筑水利,尽得人心。
胡顺华升迁离任时,兴化父老为其立生祠,宗臣在福建任上为其撰写碑文,称其“著功表业,深得民心”。又记胡公祠建于“文明门内,门有题,门后左右有亭,中有堂,后有正堂,中即侯(指胡顺华-编者注)像在焉。像为金碧,众犹虑其不坚也,最后更构堂,更铸铜像”云云。
胡公祠建成后,曾附设文明书院,清代改为育婴堂,毁于战火。2008年,市第一中学将埋在地下的石碑在原址重新树立,并建有碑亭。这座石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9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胡公生祠碑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泰州市兴化市昭阳街道儒学社区第一中学校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