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蒋口镇 | 隶属:永城市 |
区划代码:411481108 | 代码前6位:4114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辖区面积:约83.8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8万人 |
人口密度:约69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蒋南村 | ~201 | 镇中心区 | 蒋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仟佛村 | ~202 | 村庄 | 清初,附近尼姑在村南建有楼阁,供奉很多佛像,名仟佛阁,村庄以此命名,简称“仟佛”。…[详细] |
刘集村 | ~203 | 村庄 | 刘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田水井村 | ~204 | 村庄 | 因村有口井而取名甜水井村。1956年属甜水井高级社。1959年属顺和公社张梨园大队。1962年划归蒋口公社。1976年从张梨园大队分出成立甜水井大队。…[详细] |
蒋型坊村 | ~205 | 镇中心区 | 蒋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蒋型坊。1956年属蒋口高级社。1959年建立蒋型坊大队,原属酂阳公社。1968年划归蒋口公社。1984年改置为蒋型坊村民委员…[详细] |
蒋北村 | ~206 | 镇中心区 | 原与蒋南村合称蒋口村,因位于沱河东岸,明代后期,为沱河的一个渡口,水路交通要道。姓蒋的人家在此摆渡为生,渐成自然村,故叫蒋口。此居民点位于蒋口北部,故…[详细] |
张梨园村 | ~207 | 镇中心区 | 张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种有梨园,取名张梨园。…[详细] |
菊楼村 | ~208 | 村庄 | 鞠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菊楼。1956年属菊楼高级社。1959年属大李楼大队。1975年从大李楼大队分出成立菊楼大队,归属蒋口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详细] |
四口楼村 | ~209 | 村庄 | 因四角各建有一座土楼而得名四口楼村。1956年属四口楼高级社。1959年成立四口楼大队,属凡集公社。1968年划归蒋口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详细] |
崔油坊村 | ~210 | 镇中心区 | 崔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取名崔油坊。1956年属崔油坊高级社。1959年设为崔油坊大队,属顺和公社。1962年划归蒋口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崔油…[详细] |
秦湾村 | ~211 | 村庄 | 秦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秦湾。1956年属甜水井高级社。1959年属顺和公社刘集大队。1975年从刘集大队划出成立秦湾大队,属蒋口公社管辖。1984年…[详细] |
乔楼村 | ~212 | 村庄 | 乔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李楼村 | ~213 | 村庄 | 原名叫大李楼。后因蒋口镇内又多个李楼,为区分名称,以位置(位于镇南部)取名南李楼村。…[详细] |
张集村 | ~214 | 村庄 | 张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刘庄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刘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张菜园村 | ~216 | 村庄 | 张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种有菜园,取名张菜园。…[详细] |
凡集村 | ~217 | 村庄 | 凡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凡集。1956年属凡集高级社。1958年属曹楼营凡集三连。1959年设立凡集大队,属顺和公社。1962年划归蒋口公社。1984…[详细] |
后板桥村 | ~218 | 村庄 | 因过此村东沱河上架有一座木板桥而得名后板桥。…[详细] |
北李楼村 | ~219 | 镇乡结合区 | 因庄大部分姓李,建有楼房在沱河北岸,取名北李楼。…[详细] |
张庙村 | ~220 | 镇乡结合区 | 张氏聚居形成的的村落,取名张庙。1956年属张庙高级社。1959年设张庙大队,属顺和公社。1962年划归蒋口公社。1984年改置为张庙村民委员会,属蒋…[详细] |
谢集村 | ~221 | 村庄 | 谢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谢集。1956年属谢集高级社。1959年成立谢集大队属谢庄公社。1968年划归蒋口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置为谢集村民…[详细] |
陈楼村 | ~222 | 村庄 | 陈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王庄村 | ~223 | 村庄 | 王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北李庄村 | ~224 | 村庄 | 李氏聚居形成的自然村落且位于南李庄的北部,取名北李庄。…[详细] |
九公里村 | ~225 | 村庄 | 因距永城老县城九公里而得名九公里。1956年属九公里高级社。1959年属顺和公社仟佛大队。1962年划归蒋口公社,设立九公里大队。1984年改置为九公…[详细] |
西李楼村 | ~226 | 镇乡结合区 |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建有土楼,取名西李楼。取名原因是和附近的李楼相区分。…[详细] |
洪楼村 | ~227 | 村庄 | 洪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谢庄村 | ~228 | 村庄 | 谢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谢庄。1956年属谢集高级社。1959年成立谢庄大队,属谢庄公社。1968年划归蒋口公社。1984年改置为谢庄村民委员会,属蒋口…[详细] |
张洼村 | ~229 | 村庄 | 张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张洼。1956年属蒋口高级社。1959年属酂阳公社西李楼大队。1968年划归蒋口公社。1984年属蒋口镇西李楼村民委员会。19…[详细] |
常湾村 | ~230 | 村庄 | 常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濒临沱河拐弯处,取名常湾。…[详细] |
赵庄村 | ~231 | 村庄 | 赵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葛洼村 | ~232 | 镇乡结合区 | 葛姓在此居住且地势较洼,取名葛洼。因有前、后葛洼,故名为葛洼大队。1956年属蒋口高级社。1959年建立葛洼大队,属酂阳公社。1968年划归蒋口公社。…[详细] |
前板桥村 | ~233 | 村庄 | 因过去此村东沱河上架有一座木板桥而得名前板桥村。…[详细] |
地名由来:
因位于沱河东岸,明末清初,此处是巴河(今沱河)一个渡口,姓蒋的几户人家在此渡口以摆渡为生,后逐渐形成自然村,故叫蒋口。
基本介绍:
蒋口镇位于永城市西北部,素有永城“西大门”之称,现辖33个行政村,188个自然村,288个村民小组,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7.4万亩。
蒋口镇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沱河、宋河两大河流纵贯全境,郑永省道S324公路穿境而过,贯穿蒋口33.2华里,光缆程控电话全球开通,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两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曾先后荣“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商丘市高标准平原示范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强化科技服务,发展“一优双高”农业,全镇粮、棉、油产量连创历史最高
荣誉排行: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蒋口镇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1931年为蒋口乡,归顺和区。
1941年属凡集乡。
1949年永城由安徽划归河南。
1954年设蒋口乡,属顺和区。
1955年凡集乡、仟佛乡划归蒋口中心乡。
1958年属顺和公社。
1962年属顺和区。
1968年建蒋口公社。
1975年蒋口公社张庄、曹庙等大队划归太丘公社。
1984年改置为蒋口乡。
2001年撤乡设蒋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