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十里铺镇 | 隶属:襄城县 |
区划代码:411025108 | 代码前6位:4110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K |
长途区号:0374 | 邮政编码:461000 |
辖区面积:约6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9万人 |
人口密度:约95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社区、3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小张庄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张姓明代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村小,故名。…[详细] |
十里铺村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传蒋姓始居,建有祠堂,又设有驿站,曾名蒋祠铺。又因距县城十里,得名十里铺。…[详细] |
鲍坡村社区 | ~003 | 镇乡结合区 | 鲍坡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四里营村社区 | ~004 | 主城区 | 四里营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鲁堂村社区 | ~005 | 村庄 | 鲁堂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单庄村社区 | ~006 | 村庄 | 单庄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侯村东村社区 | ~007 | 村庄 | 明代侯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得名。明、清代属里仁下保。1932年属第三区鲁渡镇。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区。1958年…[详细] |
侯村西村社区 | ~008 | 村庄 | 明代侯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明、清代属里仁下保。1932年属第三区鲁渡镇。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区。1958年…[详细] |
仝庄社区 | ~009 | 主城区 | 明代仝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明、清代属房村下保。1932年属三区博济乡。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区。1958年设…[详细] |
马园社区 | ~010 | 城乡结合区 | 马姓始居,且开菜园,故名。清代属房村下保。1932年属第一区博爱乡。1941年属明德镇。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区。1958年设马园大队,…[详细] |
余庄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明景泰年间余姓自浙江绍兴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
王庄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王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清代属里仁下保。1932年属第三区博济乡。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乡。1958年设余…[详细] |
王罗庄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崔姓始居,初名崔堂,后有一商人于此住宿,将所带骡子遗忘,遂称忘骡庄,后演为今名。…[详细] |
王老虎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王老虎(人名)力大过人,闻名远近,后演为村名。…[详细] |
二甲王村 | ~211 | 村庄 | 两家王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此,始名二家王,后人口繁衍,改称今名。…[详细] |
宋李郭村 | ~212 | 村庄 | 明代,宋、李、郭三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村小,得名。…[详细] |
盛庄村 | ~213 | 村庄 | 盛姓自汾陈迁此建村,故名。清代属房村下保。1932年属第三区邮亭镇。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乡。1958年设盛庄大队,…[详细] |
井庄内村 | ~214 | 村庄 | 井庄内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井庄外村 | ~215 | 村庄 | 井庄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双楼宋村 | ~216 | 村庄 | 宋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后建楼两座,故名。…[详细] |
寺后李村 | ~217 | 村庄 | 李姓自今紫云镇书院口迁此建村,处青冢寺东北侧,得名。…[详细] |
马冢村 | ~218 | 村庄 | 马姓始居,因村西有冢,故名。清代属房村下保。1932年属第三区青冢乡。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乡。1958年设马冢大队…[详细] |
方头村 | ~220 | 村庄 | 方姓自禹县方岗迁此,居鲁堂村东头,故名。…[详细] |
商庄村 | ~221 | 村庄 | 商姓始居,故名。清代属房村下保。1932年属第四区联合乡。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区。1958年设商庄大队,属十里铺公…[详细] |
河汊付村 | ~222 | 村庄 | 河汊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水牛耿村 | ~223 | 村庄 | 明代耿姓带一头水牛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
河汊赵村 | ~224 | 村庄 | 赵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此,因处河汊,得名。…[详细] |
大庙冯村 | ~225 | 村庄 | 冯姓明代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西有祖师庙,得名。…[详细] |
西张庄村 | ~226 | 村庄 | 张姓始居,初名张庄,为区别东南另一张庄,易今名。…[详细] |
吕庄村 | ~227 | 村庄 | 吕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清代属高桥下保。1932年属第三区高桥镇。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乡。1958年设吕…[详细] |
史庄村 | ~228 | 村庄 | 史姓始居,故名。请代属高桥下保。1932年属第三区高桥镇。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乡。1958年属十里铺公社史庄大队。…[详细] |
东姚村 | ~230 | 村庄 | 姚姓迁此建村,故名。清代属房村下保。1932年属第三区青冢乡。1941年属高桥乡。1948年属第六区。1949年属王洛区。1958年设东姚大队,属十里…[详细] |
鲁渡内村 | ~233 | 村庄 | 鲁渡内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鲁渡中村 | ~234 | 村庄 | 鲁渡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鲁渡外村 | ~235 | 村庄 | 鲁渡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高庄村 | ~236 | 村庄 | 高姓始居,得名。又因村东小山丘建有庙,亦称疙瘩庙。…[详细] |
韩村内村 | ~237 | 村庄 | 韩村内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韩村外村 | ~238 | 村庄 | 韩村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二十里铺村 | ~239 | 村庄 | 古时为襄城至洛阳的交通要道,设有店铺,多为草房,得名草店铺。又因距县城二十里,后改今名。…[详细] |
坡张村 | ~240 | 村庄 | 张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此,因处坡地,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传蒋姓始居,建有祠堂,又设有驿站,曾名蒋祠铺。又因距县城十里,得名十里铺。
基本介绍:
襄城县辖乡。1958年成立十里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北汝河北岸,距县城5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6.8万。洛(阳)界(首)、郑(州)南(阳)公路过境。辖十里铺、王罗庄、王老虎、马园、四里营、仝庄、王庄、小张庄、余庄、鲍坡、单庄、侯村东、侯村西、西张庄、史庄、吕庄、二十里铺、鲁渡内、鲁渡外、鲁渡中、高庄、韩村内、韩村外、坡张、河汊赵、河汊村、商庄、东姚、寺后李、双楼宋、大庙冯、水牛耿、二甲王、井庄内、井庄外、宋李郭、盛庄、马冢、鲁堂、方头4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烟叶、蔬菜。乡镇企业有建材、毛纺、造纸、铸造、机绣等厂。北汝河沿岸盛产桑杈,远销河北、陕西、安徽诸
荣誉排行:
2017年12月,2017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十里铺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井庄汉墓群位于襄城县十里铺镇井庄村,时代为汉。2005年,井庄汉墓群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井庄村东向北沿乡间小路至二甲王村为西边沿,沿井庄公路至襄禹路为南边沿,沿S103线至二甲
中原野战军部署豫东战役会址位于襄城县十里铺镇商庄,时代为现代。1998年,中原野战军部署豫东战役会址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郅段庄遗址位于襄城县十里铺镇郅段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1981年,郅段庄遗址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张庄毛主席视察纪念馆位于襄城县十里铺镇小张庄,时代为现代。1998年,小张庄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墙东墙基为起点向东5米、西墙基为起点向西5米、南墙为起点向南
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郑,称“氾”地。
秦属襄城县,历代因之。
明、清及民国初期,北部属房村保,南部属里仁保,余属高桥保。
1932年东南部属阳和镇,北、中部属第三区,西部属第四区。
1941年属高桥乡。
1948年属第六区。
1949年属王洛区。
1958年成立十里铺公社。
1969年曾名红星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改为十里铺乡。
2011年撤乡设十里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