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皮溜镇 | 隶属:鹿邑县 |
区划代码:411628104 | 代码前6位:4116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75.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26万人 |
人口密度:约96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王皮溜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唐代末,有王姓村人以经营皮货闻名,人称王皮子。又因地临白沟河,河溜急湍,故名王皮溜。…[详细] |
普小庄社区 | ~002 | 村庄 | 普小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普元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普元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刘大庄村 | ~200 | 村庄 | 明代初,刘姓祖先从山东省枣林庄移民至此,人多村大,故名。…[详细] |
张斌营村 | ~201 | 村庄 | 明代初,张姓祖先张斌从山东枣林迁居此地,营为聚落的意思,故名。…[详细] |
张庄村 | ~202 | 村庄 | 明代初,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落户,建立村庄,故名。…[详细] |
大林庄村 | ~203 | 村庄 | 明代末,林姓祖先最早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因村大,人多,故名。…[详细] |
枣元村 | ~204 | 镇中心区 | 清代,闫氏家族从山东枣林庄搬迁至此地居住,并建立村庄,庄西有一片枣林,故名。…[详细] |
姚庄村 | ~205 | 村庄 | 明代末,姚姓祖先从山东省枣林庄迁来,首居于此,故名。…[详细] |
小谷庄村 | ~206 | 村庄 | 谷氏先人兄弟分两家,老大分到东南地,老二分到的是家门前的一块洼地,称谷家洼,1949年后更名小谷庄。…[详细] |
张寨村 | ~207 | 村庄 | 明代初,张姓从山东枣林庄移居于此,明末兵荒马乱,社会不安,为了安全,在村周围筑起土寨,故名张寨。…[详细] |
王小庙村 | ~208 | 村庄 | 在前村南有一座小庙,村民全部姓王,故名。…[详细] |
刘各村 | ~209 | 村庄 | 明代初,刘姓祖先最早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于此,在村东南角建阁楼一座,故名刘阁。…[详细] |
陈洼村 | ~210 | 村庄 | 明代末,陈氏家族从山西省洪洞县枣林庄前来此地发展壮大,地势较洼,故名。…[详细] |
小安庄村 | ~211 | 村庄 | 清代末,安氏从郸城县安老家迁移过来,人少村小,故名小安庄。…[详细] |
马庄村 | ~212 | 村庄 | 清代,马姓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居住,并在此建立村落,故名。…[详细] |
王楼村 | ~213 | 村庄 | 清代初,王在华为该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为了时刻记住他的美名,故以他的名字作为村名,得名王在华楼,当地也叫王楼。…[详细] |
龚店村 | ~214 | 村庄 | 明代末,龚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并在此开设店铺,故名龚店。…[详细] |
龙庄村 | ~215 | 村庄 | 明代,龙氏祖先迁此定居,故名龙庄。1948年属王皮溜乡。1951年属鹿邑第二区(王皮溜区)。1956年属王皮溜乡。1958年为王皮溜人民公社龙庄大队。…[详细] |
李堆村 | ~216 | 村庄 | 明代初,李氏家族来此地居住,因村中有一汉朝遗留下来的古墓(大土堆),故名李堆。…[详细] |
范桥村 | ~217 | 村庄 | 明代,此地居住范姓家族,村后有一座桥,故名。…[详细] |
小厂村 | ~218 | 村庄 | 因此处原有小的交易市场,后不断发展成为村落,便以小厂命名。…[详细] |
闫湾村 | ~219 | 村庄 | 明代初,闫氏从山西枣林庄移民至此,村庄坐落在一条湾湾的小河口,故名。…[详细] |
张楼村 | ~220 | 村庄 | 明代末,张姓人由山东省枣林庄迁徙至此地,在此地建一小楼,故名张楼。…[详细] |
钟庄村 | ~221 | 村庄 | 明代,钟氏迁移至此立村,故名。1948年属王皮溜乡。1951年属鹿邑第二区(王皮溜区)。1956年属王皮溜乡。1958年属王皮溜人民公社陈洼大队。19…[详细] |
潘庄村 | ~222 | 村庄 | 明代初,潘姓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故名。…[详细] |
郝庄村 | ~223 | 村庄 | 明代,郝氏家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得名郝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唐代末,有王姓村人以经营皮货闻名,人称王皮子。又因地临白沟河,河溜急湍,故名王皮溜。
基本介绍:
王皮溜镇位于县域东南部。东靠亳县的梅城、木毗楼二乡,西邻观堂乡,南隔清水河与郸城县的张完集、汲水两乡相望,北与城郊乡接壤,东北和太清宫,郑家集两乡镇毗邻,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11公里,面积75.5平方公里。
该乡地势低洼,最高海拔40米,最低37.5米,北部多两合土。白沟河贯穿东西八个行政村,建有李楼水闸,宜于灌溉。耕地面积。78496亩,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梁和棉花、烟叶、芝麻等。
王皮溜集西2公里处,有栾台遗址,呈方形,高约4米,面积约10亩,据考证为龙山文化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乡大刘庄,在1938年冬,新四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彭雪枫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留守处就设在该
荣誉排行:
2020年9月,王皮溜镇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华佗庙位于鹿邑县王皮溜镇张斌营村。年代为清。2016年1月22日华佗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代为王皮溜镇。
1912年为英武乡。
1949年为鹿邑县第二区(汲水区)王皮溜乡。
1956年设王皮溜中心乡。
1958年撤乡,设王皮溜人民公社。
1961年改王皮溜区。
1965年复名王皮溜人民公社。
1983年改乡。
1990年撤乡设王皮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