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贾滩镇 | 隶属:鹿邑县 |
区划代码:411628108 | 代码前6位:4116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75.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66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1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2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贾滩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贾滩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大董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大董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郑台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郑台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槐树李村 | ~200 | 村庄 | 刚建村时,有一参天大槐树,村民尊敬,烧香拜佛,希望风调雨顺,保佑子孙平安,故以此树命村名。…[详细] |
方庄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清代,方氏家族迁来此地定居,并在此建立村庄,故名。…[详细] |
柿元村 | ~202 | 村庄 | 有四大户人家居住此地,张院、胡院、王院、董院,当时村名叫四院庄,后来,四家发展果园经济,多种植柿子树,后改名为柿园。…[详细] |
三里杨村 | ~203 | 村庄 | 宋代第一代皇帝赵匡胤,打仗路过,当时人饥马渴,他命令兵马停下做饭喂马,自己和士兵在大杨树林里乘凉,看到几户人家问明情况,户主姓杨。士兵们到杨树林旁边坑…[详细] |
大宋村 | ~204 | 村庄 | 宋氏迁此定居,因村大,人多,故名。1947年属马铺区。1951年属鹿邑县第十三区。1956年属贾滩中心乡。1958年属贾滩人民公社三里杨大队。1983…[详细] |
谷楼村 | ~205 | 村庄 | 清代,有姓谷的陕西人氏迁此定居,做生意,后生意兴隆,在此建一楼,故名。…[详细] |
双庙村 | ~206 | 村庄 | 苏氏家族迁来此地居住,因村庄内有两座庙宇,一个关公庙一个土地庙,故称。…[详细] |
周庄村 | ~207 | 村庄 | 清末,周姓从外地迁入此地定居,故名周庄。…[详细] |
任堂村 | ~208 | 村庄 | 任氏迁此定居,并建有祠堂,得名任家堂,为便于记和书写改称任堂。…[详细] |
梁庄村 | ~209 | 村庄 | 清代,梁氏迁此定居,故名。1947年属马铺区。1951年属鹿邑县第十三区。1956年属贾滩中心乡。1958年为贾滩人民公社梁庄大队。1983年改为梁庄…[详细] |
高庄村 | ~210 | 镇中心区 | 清代,有高氏兄弟二人从外地移居于此,故名高庄。…[详细] |
孙吉元村 | ~211 | 村庄 | 此地原是荒无人烟的茅草地,圪针棵横生。明末,孙氏家族迁来此地定居,因长满了圪针,村人都姓孙,故称孙圪针园,1967年,报经地县有关部门批准,又改为孙吉…[详细] |
谢庄村 | ~212 | 村庄 | 谢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五门村 | ~213 | 村庄 | 五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后堂村 | ~214 | 村庄 | 明代,孙氏家庙祠堂碑从鹿邑县涡河北岸移居此地,因位于祠堂后边,故名后堂。…[详细] |
后狄楼村 | ~215 | 村庄 | 清代,有个叫狄青的人,官职很大,镇守九江口一带在老家盖南北二楼,南楼喂马,北楼吃饭,后来家业败落,家园被人们分两部分,南楼称作“前狄楼”北楼称作“后狄…[详细] |
李老村 | ~216 | 村庄 | 李氏三兄弟从山西迁移此地,定名李庄,后三兄弟分居,一个迁往中李庄,一个迁往李小洼,就称为李老庄。…[详细] |
凌堂村 | ~217 | 村庄 | 明代,从洪洞县迁至此地只有凌、孟两家,孟家人少,凌家人多,在此建有祠堂,故名。…[详细] |
薛庄村 | ~218 | 村庄 | 薛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冯楼寨村 | ~219 | 村庄 | 过去四周筑有高大的寨墙,又建有楼房,又因村民大都姓冯,故名冯楼寨。…[详细] |
大米村 | ~220 | 村庄 | 明代,米氏从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因村大,人多,得名大米。…[详细] |
王统村 | ~221 | 村庄 | 明末,王统弟兄二人由王老家分居到此地定居,故名王统。…[详细] |
完刘村 | ~222 | 村庄 | 原只有刘姓,之后从蒙古迁来一部分完颜的姓氏在此地居住,刘姓与完颜姓关系逐渐僵化,一批刘姓迁往杨湖口郭奶庙落户,后人称完颜刘庄,简称完刘。…[详细] |
桑元村 | ~223 | 村庄 | 春秋,齐国国君在本地选一桑氏之女为娘娘,而后取名为桑园集。明代,集东建有关公庙,集西建有奶奶庙集南建有祖神庙,集北建有牛王阁,尚有建址,后来因兴修水利…[详细] |
杜楼村 | ~224 | 村庄 | 杜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石门里村 | ~225 | 村庄 | 石门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关村 | ~226 | 村庄 | 原名“李波河”。很早以前,村发洪水,淹了村庄,水势下降,人们从河坡上捞到一块木头,人们就用这木头雕刻关爷神像,后修关爷庙让人供奉,因村民姓李,便称李关…[详细] |
朱桥寨村 | ~227 | 村庄 | 朱氏由明代迁居至此立村,村中建有桥,为防止土匪建有寨墙,得名朱桥寨。…[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洪武三年(1370),贾姓由陕西迁此垦荒建村,因处惠济河滩,故名贾家滩。后省“家”为今名。
基本介绍:
贾滩乡位于鹿邑县城北12公里处,乡域面积75.5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40个自然村,286个村民组,1.6万户,6.9万亩耕地,6.4万人,31个农村党支部,14个乡直党支部,1169名党员(其中乡直机关党员194人,村级党员975人),乡村干部248人(其中乡干部36人,四个服务中心干部35人,村干部177人),南靠涡河,惠济河东西贯穿11个行政村,是一个发展中的典型农业大乡,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芝麻等农作物。
近年来,贾滩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乡干群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已落地1000
历史沿革:
清代为贾滩。
1912年为贾滩乡。
1949年为鹿邑县第十二区(高口区)贾滩乡。
1954年设贾滩区。
1956年撤区,设贾滩中心乡。
1958年撤乡,设贾滩人民公社。
1961年改贾滩区。
1965年复人民公社。
1983年撤人民公社,设贾滩乡。
2009年撤乡,属贾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