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桥街道 | 隶属:黄岩区 |
区划代码:331003008 | 代码前6位:331003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车牌代码:浙J |
长途区号:0576 | 邮政编码:318000 |
辖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联丰堂村 | ~205 | 村庄 | 村在山岭头,上有一座庙(堂),因凉爽临风,俗呼临风堂,后谐音写作联丰堂。…[详细] |
螺屿村 | ~206 | 村庄 | 因村东有一螺形小山(或叫屿山),故名。民国时属三童乡第十一、十二保。1951年为三童乡螺屿村。1956年为高桥乡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高桥公社红星大…[详细] |
胜利村 | ~210 | 城乡结合区 | 胜利村位于黄岩区高桥街道西北部由滩头、蒋屋、官庄三个自然村组成的全街道第一大大行政村,全村地域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39亩,水域面积71…[详细] |
下浦郑村 | ~217 | 城乡结合区 | 下浦郑村位于高桥街道东北面,距主城区不到4公里。东与南城街道义屋村交界,南与院桥镇前王村相连,西接八份、坦桥村,北临大埭、杏林村。全村共有1183人,…[详细] |
大埭村 | ~218 | 城乡结合区 | 全村地域1005亩,其中耕地405亩,山林12亩,水域50亩,居民区120亩。
全村404户,总人口1189人;到 2012年12月31日为…[详细] |
杏林村 | ~219 | 城乡结合区 | 相传古时有成片杏树,故名。民国时属三童乡第五保。1951年为高桥乡杏林村。1956年为高桥乡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高桥公社杏林大队。1983年称高桥…[详细] |
高桥头村 | ~231 | 主城区 | 以高桥头街得名。古为滩头街,后在街东北的黄乐捷径上建有一座石桥,称为高桥,因街在桥的上头,故名高桥头。…[详细] |
三童岙村 | ~232 | 村庄 | 三童岙口、三童岙里和双联3村合并,以三童山得名。明万历《黄岩县志》:“三童山,在县西南一十七里。旧志云,山有三峰各高十余丈,远望似童子。”。…[详细] |
石牛渡村 | ~233 | 村庄 | 石牛渡村位于高桥街道辖区的东北角,与西城街道岭下殿接壤,交通便利。全村288户,户籍人口900人,常住人口则为1044人,村两班子成员 6 人,党员2…[详细] |
瓦瓷窑村 | ~234 | 村庄 | 宋时,该地瓷器生产十分发达,远近闻名,并有“九龙透天”民间传说,瓦瓷窑村由此得名。1981年5月窑址被定为省级文保单位。…[详细] |
高丰村 | ~235 | 村庄 | 车下洋村和胡家灰村合并,东濒永丰河和高速出口(拟建),故名。…[详细] |
东星村 | ~236 | 村庄 | 以东升小学谐音得名,5个自然村象五颗星星一样紧紧围绕,寓意美好和希望。…[详细] |
地名由来:
黄乐捷径在永丰河上建有石桥,取名高桥。
荣誉排行:
2011年12月,高桥街道被命名为第三批浙江省省级生态街道。
基本介绍:
高桥街道位于黄岩区东南部。东北界南城、西城街道办事处,东南接院桥镇,西南邻沙埠镇,西北连澄江镇。办事处所在地属八份村,距黄岩城区仅8公里。全街道面积约20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人口总数2.2万人。邮编:318025。
高桥街道
历史
高桥原以乡政府所驻地高桥头得名,1949年4月属院桥区称三童乡; 1951年分设为高桥、三童两乡; 1956年春三童乡并入; 1958年10月称高桥大队(1959年4月改称高桥管理区,均为乡级); 1961年9月为高桥人民公社(1969年5月改称高桥公社革委会,1981年7月称高桥公社管委会);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区内重名而更名为高桥
历史沿革:
清时属三童乡,清光绪年间属22都1-2图,24都1图。
民国时期属院桥区三童乡。
1949年4月仍称三童乡。
1951年分设为高桥、三童两乡。
1956年春撤三童乡,并入高桥乡。
1958年10月改为高桥大队,1959年4月设高桥管理区。
1961年9月为高桥人民公社。
1969年5月为高桥公社革委会。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温岭高桥重名,根据国务院(1979)305号文件规定,经台州行署批准于198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