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期纳镇 | 隶属:永胜县 |
区划代码:530722103 | 代码前6位:53072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P |
长途区号:0888 | 邮政编码:6742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68万人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期纳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期纳”彝语,期:肥沃,纳:地方,以此地土地肥沃,故名期纳。…[详细] |
清水村 | ~202 | 村庄 | 此地是明朝时期的官道驿站,名清水驿,也叫清水邑,1954年后叫清水,此地出有冷、温泉各一股,古树成荫,风景优美,故名。…[详细] |
街西村 | ~203 | 村庄 | 1950年为栗山乡、街西乡。1955年统称街西乡。1958年设街西管理区,1960年称街西大队,1961年设街西小公社,1968年设街西大队,1984…[详细] |
满官村 | ~204 | 村庄 | 明初,澜沧卫满龙百户伍屯田于此而得名。1950年设满官村公所,1952年设满官乡政府,1958年设满官管理区,1962年分为前进和满官小公社,1964…[详细] |
大沟村 | ~205 | 村庄 | 清代,程海水从海河流经期纳注入金沙江,大沟村境内沿海河有一条大沟从聂官村穿村而过而得名。…[详细] |
文凤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以文官、凤鸣各取一字组织得名“文凤”。1950年设文风村公所,1952年属刘官乡政府,1954年分设文凤乡,1962年合并刘官公社,1980年从刘官划…[详细] |
刘官村 | ~207 | 村庄 | 明初澜沧卫刘启伍屯田于此。1950年设刘官村公所,1952年设刘官乡政府,1958年设刘官管理区,1960年设刘官大队,1961年设刘官小公社,196…[详细] |
习郎村 | ~208 | 村庄 | 习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半坪村 | ~209 | 村庄 | 1959年前属习朗管理区,1960年分设半坪大队,1961年设半坪小公社,1962年属习朗小公社,1980年分设半坪大队,1984年区、乡体制改革时设…[详细] |
地名由来:
古代为土司领地。“期纳”系彝族语,期:村,纳:肥沃,意为肥沃之地。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期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期纳镇位于永胜县城西南,距永胜县城64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132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镇总户数9667户,总人口36788人 ,农村经济总收入55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8元,农民人均有粮277公斤。资源优势:期纳镇是永胜南片四乡二镇的中心,是永胜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永胜南片的工业区,流动人口较多,个私经济较发达。期纳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花生等,经济林果以龙眼、荔枝、梨、桃、苹果、葡萄为主,蔬菜品种较多。经济发展思路:1、烤烟产业立足于巩固、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增加烟农收入。2、苦良姜产业上,要优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
历史沿革:
清末民初,期纳坝分为满官、期纳、刘官3约。
民国时,称云山镇。
1950年—1957年,称永胜县第三区。
1958年,称期纳区。
1960年,成立期纳公社。
1962年,称期纳区。
1968年,复称期纳公社。
1984年,设期纳区。
1988年,改期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