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公郎镇 | 隶属:南涧县 |
区划代码:532926103 | 代码前6位:532926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L |
长途区号:0872 | 邮政编码:675700 |
辖区面积:约29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新合村 | ~201 | 村庄 | 因以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建设新中国之意,得名新合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中山村 | ~202 | 村庄 | 因中山村地处畔密山和阿宜山之间,故而得名。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底么村 | ~203 | 村庄 | 解放初属蒙化县第五区民主乡,1958年设为巍山县浪沧公社底么管理区,1961年分归南涧县,1963年设浪沧区底么公社,1970年改为浪沧公社底么大队,…[详细] |
凤凰村 | ~204 | 村庄 | 因村委会以境内的凤凰山命名,故而得名凤凰村民委员会。…[详细] |
凤岭村 | ~205 | 村庄 | 因村委会地处凤凰山山岭地带,故名。解放初属蒙化县第五区,设为蒙化县第五区凤岭乡,1958年设巍山县浪公社凤岭、马房、土么塘管理区,1961年分归南涧县…[详细] |
回营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回营是回族聚居的村庄,村委会因此得名。解放初属蒙化县第五区,设为蒙化县第五区回营乡,1958年设巍山县公郎公社回营管理区,1961年分归南涧县,196…[详细] |
公郎村 | ~207 | 镇中心区 | 因其境内有公郎街,村委会设于此,故名。解放初属蒙化县第五区,设为蒙化县第五区公郎管理所,1958年设巍山县公郎公社管理区,1961年分归南涧县,196…[详细] |
龙平村 | ~208 | 村庄 | 黑龙潭山丫口处有一水塘,传说有一条黑龙,附近村民常到此祭龙求雨,祈求平安,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
金山村 | ~209 | 村庄 | 因村委会以境内的一座大尖山得名,“尖山”雅名为“金山”,故而得名金山村民委员会。…[详细] |
板桥村 | ~210 | 村庄 | 解放初属蒙化县第六区,设为蒙化县第六区板桥乡,1958年设巍山县公郎公社板桥管理区,1961年分归南涧县,1963年设浪沧区板桥公社,1970年改为浪…[详细] |
官地村 | ~211 | 村庄 | 解放初属蒙化县第六区,1958年设为巍山县沙乐公社官地管理区,1961年分归南涧县,1963年属浪沧区沙乐公社,1970年设浪沧公社顿德大队,1984…[详细] |
沙乐村 | ~212 | 村庄 | 因以村委会境内的沙乐河而得名。解放初属蒙化县第六区,设为蒙化县第六区沙乐乡,1958年设巍山县沙乐公社沙乐、顿德管理区,1961年分归南涧县,1963…[详细] |
自强村 | ~213 | 村庄 | 自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新命名的行政单位名称,意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家园。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落底河村 | ~214 | 村庄 | 村居公郎河汇入澜沧江处附近,故名落底河。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公郎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跳菜、打歌。
基本介绍:
公郎镇位于南涧县西南部,与宝华镇、无量山镇、碧溪乡等接壤,与临沧的云县、凤庆县毗邻,与普洱的景东县相连。全镇辖新合、中山、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龙平、金山、板桥、落底河、自强、沙乐、官地14个村民委员会,183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9109户32457人,有汉、彝、回、布朗、傈僳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24004人,占总人口的74%。国土面积290平方公里,有耕地2.83万亩,林地面积28.35万亩,森林覆盖率78%。境内有回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回营清真寺、罗伯克茶园村、落底河布朗山寨及传承馆、落底河翡翠湾等颇具盛名的观光点。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公郎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公郎回营清真寺位于南涧县公郎镇底么山麓回营村。主体建筑坐西朝东,由大殿、叫拜楼、教学楼等组成,为一院式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20世纪50年代初失火被毁后修复较好,歇山屋顶,两层,屋面梁架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公郎公社。
1963年,改为浪沧区。
1969年,改为浪沧公社。
1984年,复改为浪沧区。
1988年,浪沧区改为浪沧乡。
2000年10月1日,由浪沧乡改为公郎镇。
南涧核桃是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的特产。南涧县是云南省泡核桃基地县,泡核桃种植历史悠久,适宜种植面积广。南涧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占99.3%,山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是泡核桃发展的重点适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