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红岩镇 | 隶属:弥渡县 |
区划代码:532925102 | 代码前6位:532925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L |
长途区号:0872 | 邮政编码:675600 |
辖区面积:约12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万人 |
人口密度:39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红岩村 | ~201 | 镇中心区 | 1912年5月,弥渡建县时,红岩街属弥渡县城北区。1917年红岩街划归凤仪县,在此建彩云镇。从汉代至明清时期,红岩街是清溪路和开南古道的交汇点和重要驿…[详细] |
吉祥村 | ~202 | 村庄 | 1954年从凤仪县划归弥渡县,属二区,乡政府驻吉祥庄,称吉祥乡,1956年建为吉祥、水茂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红岩人民公社称吉祥、水茂管理区…[详细] |
竹园村 | ~203 | 村庄 | 1954年从凤仪县划归弥渡县属二区,乡政府驻竹园村,为竹园乡,1956年建为春建、竹园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红岩人民公社称竹园、春建管理区,19…[详细] |
班局村 | ~204 | 村庄 | 因杜文秀起义期间在此设过一个小型火药局(军火库),称半局,后演变为班局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大营村 | ~205 | 村庄 | 古代屯驻军此地,相近有三个大村,统称大营。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理卫村 | ~206 | 村庄 | 明太祖朱元璋立鼎中原以来,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卫所制,每区设卫,每卫辖5600户,每卫下设千户所,村委会设在此地,故名。…[详细] |
罗营村 | ~207 | 村庄 | 1954年从凤仪县划归弥渡县属二区称罗营乡,1956年建为罗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红岩人民公社称罗营管理区,1961年为罗营大队,1963年属…[详细] |
赤水村 | ~208 | 村庄 | 因毗雄河上游支流的赤水江自北往南流经此地故名“赤水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史近村 | ~209 | 村庄 | 1954年从凤仪县划归弥渡县属二区称史近乡,1956年建为史近、仙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红岩人民公社称史近、仙女管理区,1961年称史近、仙女…[详细] |
东海村 | ~210 | 村庄 | 因新中国成立后,东马房和海坝庄合并为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各村取一字称“东海”。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章岗村 | ~211 | 村庄 | 1954年从凤仪县划归弥渡县,属二区章岗乡,1956年建为章岗、大海埂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红岩人民公社称管理区,1961年属红岩人民公社称称章…[详细] |
清水沟村 | ~212 | 村庄 | 因本村位于山岭、河流两旁,绿树成荫,菁河清水潺流,鸟语花香,有山清水秀之境故名“清水沟”。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
地名由来:
红岩镇称白崖,后因讳“白字而以其后山赤色岩特征改为红岩。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红岩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红岩镇,位于弥渡坝子西北部,三面环山,南望弥川,北靠凤仪,东接祥云,西连巍山。境内九顶山,海拔3117.9米,为弥渡最高峰,坝区海拔1720米,地势由北向南渐低。东有赤水江,西有桥头哨箐、王家箐等汇入毗雄河。镇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九顶山矿区为主,有铜、铁、钼、石灰石等,水资源有谷女寺龙泉、水磨坪龙泉等。文化遗址有白崖国遗址古城、阁罗凤行宫金殿窝遗址、明代赵州八景之一的谷女寺,担当和尚曾题字的隐轩寺等。
红岩2000年撤乡设镇,镇政府驻地红岩集镇南距县城11.4公里,镇辖吉祥、竹园、班局、大营、理卫、罗营、章岗、赤水、史近、东海、清水沟、红岩村12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73个村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属弥渡县城北乡。
民国六年(1917年),划入凤仪县,改名彩云镇,后改为红岩区。
1954年,划入弥渡县后为二区。
1956年,撤区并乡,称红岩乡。
1958年,建红岩公社。
1962年底,改为红岩区。
1970年,红岩区改为红岩公社。
1984年3月,红岩公社改为红岩区。
1988年3月,红岩区改为红岩乡。
2000年9月,由红岩乡改为红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