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凤翔街道 | 隶属:临翔区 |
区划代码:530902001 | 代码前6位:53090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车牌代码:云S |
长途区号:0883 | 邮政编码:677000 |
辖区面积:约18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8.52万人 |
人口密度:45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社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章嘎社区 | ~001 | 主城区 | 章嘎,傣语。“章”:会;“嘎”:经商。意为擅长经商的人住的寨子。该居民委员会驻章嘎村,故名。…[详细] |
忙角社区 | ~002 | 城乡结合区 | 忙角,傣语。“忙”:寨;“角”:梨。意为梨树村。该居民委员会驻忙角村,故名。…[详细] |
南屏社区 | ~003 | 城乡结合区 | 南屏取南面山峰如屏之意。该居民委员会原驻南屏,故名。…[详细] |
菜园社区 | ~004 | 城乡结合区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至世纪末,该社区专门种植蔬菜。该居民委员会驻菜园村,故名。…[详细] |
圈掌社区 | ~005 | 城乡结合区 | 圈掌,傣语。“圈”:范围;“掌”:官。意为圈官住的地方。该居民委员会驻圈掌街,故名。…[详细] |
中平社区 | ~006 | 城乡结合区 | 1973年前名称前进大队;1979年4月归属城区公社,称中平大队;1983年6月归属城区,称中平乡;1987年7月归属凤翔镇,称中平办事处;2000年…[详细] |
塘平社区 | ~007 | 城乡结合区 | 1950年6月归属第三区,称顺隆乡;1958年10月归属红旗公社(城区),称顺隆管理区;1961年6月17日归属城区,称顺隆公社;1966年5月归属红…[详细] |
文华社区 | ~008 | 城乡结合区 | 1954年归属第三区,称文华乡;1955年12月归属昔本区,称文华乡,1958年10月归属红旗公社(城区),称文华管理区;1961年6月17日归属城区…[详细] |
南信桥社区 | ~009 | 城乡结合区 | 南信,傣语。“南”:水;“信”:清洁;意为清洁的水。该居民委员会原驻南信桥,故名。…[详细] |
锦凤社区 | ~010 | 主城区 | 传说中的神鸟名。“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比喻鲜艳华美的。”凤“传说中的鸟王,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详细] |
石房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10月归属红旗公社(城区),称石房管辖区;1966年5月归属东风公社(昔本),称石房大队;1973年2月属城区公社,称石房大队;1983年6…[详细] |
五村村 | ~202 | 村庄 | 1972年归属城区;名称大石房大队;1973年2月归属城区公社,称老五村大队;1983年6月归属城区,称为老五村乡;1987年7月归属凤翔镇,称老五村…[详细] |
新村村 | ~203 | 村庄 | 1952年归属第三区,称新村乡;1958年10月归属红旗公社(城区),称新村管辖区;1962年9月归属城区,称新村公社;1966年5月归属东风公社(昔…[详细] |
昔本村 | ~204 | 村庄 | 昔本,傣语。“昔”:遗失;“本”:箭;意为遗失箭的地方。本村民委员会驻昔本大寨村,故名。…[详细] |
南本村 | ~205 | 村庄 | 南本,傣语。“南”:水,“本”:隔界。意为河边的隔界村,故名。…[详细] |
竹篷村 | ~206 | 村庄 | 竹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信村 | ~207 | 村庄 | 1950年6月归属第三区,称南信乡;1958年10月归属红旗人民公社(城区),称南信管理区;1962年9月归属城区,称南信公社;1966年5月归属红旗…[详细] |
中山村 | ~210 | 村庄 | 1973年2月归属城区公社,称中山大队;1983年6月归属城区,称中山乡;1987年7月归属凤翔镇,称中山办事处;2000年6月归属凤翔镇,称中山村民…[详细] |
地名由来:
街道南郊之斑凤山如凤凰飞翔得名。
基本介绍:
凤翔街道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地处临翔区中部,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党政机关所在地,东接马台乡,西南与博尚镇接壤,北连忙畔街道。下辖昔本、新村、石房、五村、南信、南本、竹蓬和中山等8个村委会,忙角、南屏、塘平、中平、章嘎、菜园、圈掌、文华、南信桥和锦凤等10个社区,有89个自然村、333个村(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傣、彝、拉祜等20多种民族。2020年街道党工委下设15个党总支,78个党支部,有中共党员2938名,其中:女党员964名,少数民族党员554名。2020年末全街道总户数36454户,总人口137503人,其中农业人口36454人,占总人口的26.51%,少数民族人口13091人,占总人口
历史沿革:
土司时期为土司驻地,称勐缅。
1913年分为太平镇和太和镇。
1940年称为凤翔镇。
1951年7月凤翔镇更名为城关镇。
1958年10月青文、文华、昔本、城关镇合并设红旗人民公社,次年更名为城区人民公社。
1960年6月城关镇与城区人民公社分设,新成立城关公社。
1986年8月恢复凤翔镇。
1987年11月城区和凤翔镇(原城关镇)合并为凤翔镇。
2005年11月撤销凤翔镇设立凤翔街道,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