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普洱市 > 澜沧县 > 谦六彝族乡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谦六彝族乡

[移动版]
地名:谦六彝族乡隶属澜沧县
区划代码:530828202代码前6位:530828
行政区域:云南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云J
长途区号:0879 邮政编码:665600
辖区面积:约377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谦糯村~201乡中心区
傣语,“谦”为小土司驻地,“糯”为竹笋,译为竹笋多的小土司驻地。…[详细]
乍乃村~202村庄
傣语地名,“乍”为头,“乃”为小。因原驻地乍乃自然村,是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自治组织,故而得名乍乃村民委员会。现村民委员会驻地设在打岗。…[详细]
大桥头村~203村庄
1950年设村政府,1955年设乡,1956年属谦六区,1969年改为大队,属于跃进公社,1984年复为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12月改设…[详细]
新寨村~204村庄
解放前属大岭乡,1950年属东河区,1955年设新寨乡政府,1958年属谦六区,1969年改为大队,1984年复为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详细]
芒竜村~205村庄
傣语地名,“芒”为村,“竜”为林,译为森林多的村。因原驻地芒竜,故名。…[详细]
田坝村~206村庄
前属麻黄村,1955年设乡政府,1956年属谦六区,1969年改为大队,1984年建为彝族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12月改设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打岗村~207村庄
傣语地名,打:渡口;岗:马鹿,意为:马鹿渡口的寨子。…[详细]
龙潭村~208村庄
前属谦糯村,1955年设龙潭乡政府,1969年改为大队,1984年复为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12月改设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新城村~209村庄
1954年和平协商土改时建为过沙乡,1969年改为大队,1984年改为新城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12月改设村民委员会,前属新城乡,200…[详细]
和平村~210村庄
原名芒蚌,清设芒蚌土都司,民国时属芒糯乡,1950年设芒蚌村政府,1954年改设为和平乡,意为和平协商土地改革,1956年属谦六区,1969年改为大队…[详细]
水源村~211村庄
因处于两条河的发源地,取名水源为行政村名称,村委会驻地分水岭,故名。…[详细]
麻栗河村~212村庄
1950年属芒蚌村,1951年划归南岭区,1955年设乡政府,归谦六区管辖,1969年改为大队,1984年复为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归新城区管辖,…[详细]
小佛房村~213村庄
1950年设村政府,1955年设乡,1956年属谦六区,1969年改为大队,1984年复为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12月改设村民委员会,前…[详细]
腊撒村~214村庄
傣语地名,“腊”指坝尾,“撒”指构皮树。因原驻地靠近腊撒自然村,是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自治组织,故而得名腊撒村民委会。现村民委会驻地设在哈尼寨。…[详细]
平掌村~215村庄
平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

谦六系两地合一地名。谦为谦糯,六为六顺(今思茅),故取名。

基本介绍:

谦六彝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和东北隔澜沧江与景谷县相望,南邻新城乡,西界东河乡和南岭乡,北连大山乡,面积37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谦糯,海拨1220米,距县城112公里。

谦糯是古时的交通、战略要地,光绪十四年(1888)在此建镇边直隶厅,民国时期曾为县政府驻地。1948年底和1949年初,0地下党以此地为中心,组织发动、领导澜沧各族人民开展反蒋反封建的武斗争,故有“老根据地”之称。

清代设圈糯土千总管辖,清末为下改心巡检司辖地。民国时期先属第四区,民国29年(1940)废区设为芒糯乡,民国37年(1948)改称谦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设为谦六区,1969年改区为公社,并冠以跃进

+查看详细谦六彝族乡概况>>

历史沿革:

清嘉庆时,封圈糯土千总统治。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奉准设镇边直隶厅,属迤南道,厅治设于圈糯。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厅治迁勐朗坝,设下改心分防巡检。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迁回圈糯。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前,设第四区公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芒糯乡。

1949年,设谦六区。

1958年,改为谦六公社。

1961年,复为谦六区。

1969年,改为跃进公社。

1972年,改名谦

+查看详细谦六彝族乡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谦六彝族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