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鸡街镇 | 隶属:个旧市 |
区划代码:532501103 | 代码前6位:532501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G |
长途区号:0873 | 邮政编码:661000 |
辖区面积:约72.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6万人 |
人口密度:3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鸡街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传统街期为辰(龙)、酉(鸡)两日,又以鸡日街期为盛,故而得名鸡街。…[详细] |
乍甸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1990年4月成立乍甸居民委员会,属乍甸镇政府;2006年鸡街镇、乍甸镇、倘甸乡合并,为鸡街镇乍甸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铅厂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2018年,因国有企业社会化管理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而组建的新社区,名称为铅厂社区居民委员会,该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鸡街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传统街期为辰(龙)、酉(鸡)两日,又以鸡日街期为盛,故名。…[详细] |
兴业村 | ~202 | 村庄 | 其地势低凹,雨季泥烂路滑,后土改时取振兴农业之意改现称,即兴业,故而得名兴业村民委员会。…[详细] |
龙潭村 | ~203 | 村庄 | 村境内有一长年不断流淌的龙潭,故而得名龙潭村民委员会。…[详细] |
棚旧村 | ~204 | 村庄 | 据传很久以前外地人搬到此地搭草棚定居,故名。…[详细] |
小芭蕉村 | ~205 | 村庄 | 据查,康熙五十二年(1713)前曾在此设芭蕉铺。村内芭蕉树多,原名芭蕉树,后来改为小芭蕉村。…[详细] |
下乍甸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乍甸,系彝语。“乍”是有,“甸”是指小平坝,“乍甸”意即小平坝,且位于乍甸地区沙沟下方,故而得名下乍甸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上乍甸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乍甸意为:有小平坝的意思,又因在乍甸较高的一边,故而得名上乍甸村民委员会。…[详细] |
包家庄村 | ~208 | 村庄 | 该地曾为包姓庄园,故名。1950年全国解放后为个旧市云河区邦干乡;1951年为蒙自县第七区邦干乡;1953年划归为个旧市中心区邦干乡;1959年属锡城…[详细] |
莫舍白村 | ~209 | 村庄 | 彝语,“莫”为高,“舍”为长,“白”为山,意为山形高而长的地方,故名。…[详细] |
他秃村 | ~210 | 村庄 | 彝语“他”为松林,“秃”为密,意为松林密集的地方,故名。…[详细] |
毕业红村 | ~211 | 村庄 | 1961年后称毕业红乡、管理区、小公社、大队,1984年4月~1988改为毕业红乡人民政府;1988年—1990年为毕业红办事处;1990年~1994…[详细] |
水龙井村 | ~212 | 村庄 | 因本村民委员会驻地在水龙井,村旁有一龙泉,故名。…[详细] |
邦干村 | ~213 | 村庄 | “邦干”系彝语即“班噶;“班”为冲,“噶”为上边,意为冲上边的寨子,故名。…[详细] |
倘甸村 | ~214 | 村庄 | 因本村民委员会驻地在倘甸,康熙年间设倘甸军哨,故而得名倘甸村民委员会。…[详细] |
石榴坝村 | ~215 | 村庄 | 山洪冲下很多石榴大小的石头堆积成坝,故名石榴坝。…[详细] |
甸尾村 | ~216 | 村庄 | 因坐落在倘甸坝子的北面尾部,故名甸尾村。…[详细] |
地名由来:
鸡街镇因旧时每逢辰(龙)、酉(鸡)两日为集市,又以酉(鸡)日街市为盛,故名。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鸡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个旧市鸡街镇地处红河州中心,位于个旧市北郊,国土面积72.1平方公里,东与个旧市大屯镇和蒙自县的雨过铺毗邻,西与个旧市倘甸乡、沙甸区相连,南接个旧市乍甸镇,北与开远市的羊街乡接壤,中介于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的结合部,俗称“个旧北大门”。全镇范围内公路四通八达,国道323、326、三那线纵横交错,鸡石、鸡蒙高等级公路正在修建中,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公里。从鸡街往东距蒙自县城22公里,往东南方向距个旧市区21公里,往西南方向距建水60多公里,往西北方向距开远市28公里,有“一点连四县(市)”之说。从铁道运输线来讲,个碧石铁路穿越境内,鸡街火车站是石屏、建水、蒙自、河口、开远、
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年(1665年),析县东南地置开化府,属地调整为鹿苑一、二,诇西、个旧、倘甸5个乡。
1950年10月,鸡街区改称第二区。
1957年4月,第二区撤销,成立鸡街乡。
1988年1月,建鸡街镇。
2006年,原鸡街镇、乍甸镇、倘甸乡撤并为新的鸡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