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鲁史镇 | 隶属:凤庆县 |
区划代码:530921102 | 代码前6位:530921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S |
长途区号:0883 | 邮政编码:675900 |
辖区面积:约31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54万人 |
人口密度: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鲁史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彝语地名。原彝语为“阿鲁司”,因明朝设阿鲁司巡检司而得名,“阿鲁”意为小城镇,后简称鲁司,谐音慢慢演化为“鲁史”。…[详细] |
宝华村 | ~202 | 村庄 | 1949年为光明乡。1950年10月为第一区鲁史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鲁史乡。1958年9月为凤庆县红旗乡跃进公社鲁史管理区。1961年为鲁史…[详细] |
鲁家山村 | ~203 | 村庄 | 1949年属鲁史镇。1950年10月属鲁史行政村。1952年5月属沿河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鲁史管理区。1961年6月属鲁史区鲁史公社。1…[详细] |
沿河村 | ~204 | 村庄 | 1949年属鲁史镇。1950年10月属第一区鲁史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沿河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鲁史管理区。1961年属6月为鲁史…[详细] |
金马村 | ~205 | 村庄 | 1940年设顺宁县光明乡。1949年属光明乡金马村。1950年10月属第一区金马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金马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鲁…[详细] |
古平村 | ~206 | 村庄 | 1949年属鲁史镇。1950年10月属第一区金鸡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金鸡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鲁史管理区。1961年6月属鲁史区…[详细] |
金鸡村 | ~207 | 村庄 | 1949年属鲁史镇,1950年10月为第一区金鸡行政村,1952年5月为第一区金鸡乡,1958年9月为红旗乡跃进公社鲁史管理区。1961年6月为鲁史区…[详细] |
凤凰村 | ~208 | 村庄 | 民国29年(1940年),属鲁史镇第五保。1949年属鲁史镇。1950年10月属第一区金鸡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金鸡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详细] |
犀牛村 | ~209 | 村庄 | 1949年属犀牛镇。1950年10月属第一区犀牛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犀牛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犀牛管理区。1959年8月属犀牛公…[详细] |
力马柯村 | ~210 | 村庄 | 1949年属于犀牛镇。1950年10月属于第一区犀牛行政村。1952年5月属于第一区犀牛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犀牛管理区。1961年6月属…[详细] |
永新村 | ~211 | 镇中心区 | 1949年属光明乡,1950年10月属第一区等上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等上乡,1957年5月属鲁史区等上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等上…[详细] |
河边村 | ~212 | 村庄 | 1949年属光明乡。1950年10属第一区等尚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永发乡。1957年5月属鲁史区等尚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等尚管…[详细] |
团结村 | ~213 | 村庄 | 1949年属光明乡龙虎村(龙竹山)。1950年10月属第一区等尚行政村。1952年5月改为第一区永发乡。1957年5月属鲁史区等尚乡。1958年9月属…[详细] |
永发村 | ~214 | 村庄 | 1949年属光明乡永发村(大石头)。1950年10月属第一区等尚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永发乡。1957年5月属鲁史区等尚乡。1958年9月属红…[详细] |
羊头山村 | ~215 | 村庄 | 1949年属光明乡。1950年10月属第一区等尚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等尚乡。1957年5月属鲁史区等尚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等尚…[详细] |
老道箐村 | ~216 | 村庄 | 1949年属光明乡,1950年10月属第一区等尚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新塘乡,1957年5月属鲁史区等尚乡,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等尚…[详细] |
新塘村 | ~217 | 村庄 | 1949年属光明乡鹿鹤村(马鹿潭)。1950年10月属第一区等尚行政村,1952年5月属第一区新塘乡,1957年5月属鲁史区等尚乡,1958年9月属红…[详细] |
地名由来:
清代设阿鲁巡检司。彝语“阿鲁”意为“小城镇”,后简称鲁司,转音为鲁史。
荣誉排行: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协确定鲁史镇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镇”项目实施单位名单。
2019年1月,鲁史镇入选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基本介绍:
鲁史镇位于凤庆县城东北部,地处澜沧江与黑惠江两江之狭,东邻新华乡,南与大寺乡、小湾镇隔江相望,西与保山市昌宁县耇街乡接壤,北与诗礼乡毗邻,以黑惠江与大理州巍山县为界,是凤庆江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鲁史历史悠久,明万历26年(1598)设巡检司辟街场,民国2年(1913)设区团,历史上一直是顺宁府、县设澜沧江江北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镇域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492亩,其中水田4177亩,旱地36315亩,森林面积23261公顷,森林覆盖率87%,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82公里,海拔1850米,境内最高海拔2970米,最低海拔970米,年均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均气温1
文化旅游:
鲁史古镇鲁史镇在县城东北部,澜沧江、黑惠江之中间,历史上素有“夹江”之称。历史上鲁史乃是凤庆通往巍山、下关、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驿站。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
青龙桥位于凤庆县城东北约50公里,地处鲁史镇金马村和马街彝族乡正义村相交的澜沧江上.始建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青龙桥全长93.25米,净跨72米,宽3米.桥面由16根铁链缠绕在江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设巡检司辟为街场,在此设“阿鲁司巡检”。
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镇。
1950年10月,成立区。
1958年9月,区改公社。
1962年11月,诗礼、新华、永新3乡分出成立区。
1969年5月,区改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区。
1988年3月,撤区建镇。
2005年10月,撤永新乡并入鲁史镇。
赵又新(1881~1920),原名复祥,字凤阶,凤庆县鲁史镇鲁史村人。幼年就专读于凤山书院,15岁补博士弟子员。自幼聪敏好学,在《-穆奉诏班师赋》的补廪应试中,以“一木难支,宋室之偏安已定;百年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