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星镇 | 隶属:大关县 |
区划代码:530624104 | 代码前6位:530624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C |
长途区号:0870 | 邮政编码:657400 |
辖区面积:约406.47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朝阳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寓意欣欣向荣,像朝阳一样充满活力,故得名朝阳。…[详细] |
青龙社区 | ~002 | 村庄 | 青龙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竹缘社区 | ~003 | 村庄 | 竹缘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天星村 | ~201 | 村庄 | 因传说四川云游道人来此,指点搬迁驻地,免遭火灾,当地人认为是天上星宿指点,得名天星。…[详细] |
安乐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因“安乐”为彝语,为家支名称,意为安乐家居住的地方,得名安乐。…[详细] |
祥云村 | ~203 | 村庄 | 因据查,取歌谣:“骑马上石梁,驾祥云,升天堂”,得名祥云。…[详细] |
鱼孔村 | ~204 | 村庄 | 因该地有一地下泉水,此泉水里曾有鱼游出,得名鱼孔。…[详细] |
青杠村 | ~205 | 村庄 | 青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沿河村 | ~206 | 村庄 | 因该地位于黄水河畔,得名沿河。清末民初为河东乡(镇)辖地。1950年为沿河乡;1958年为沿河管理区;1961年为沿河公社;1970年为沿河大队;19…[详细] |
中心村 | ~207 | 村庄 | 因原名中兴,取复兴之意,解放后建乡异写为中心,得名中心。…[详细] |
南甸村 | ~208 | 村庄 | 因解放初南乡和甸乡合并,得名南甸。民国年间属河东镇辖地。1950年属天星区;1958年设南甸管理区;1962年改为南甸公社;1970年改为南甸大队;1…[详细] |
绿南村 | ~209 | 村庄 | 因该地有一条溪沟为绿南溪,得名绿南。清末民初为河东乡(镇)辖地;1950年设绿南乡;1958年为绿南管理区;1961年改为绿南公社;1970年改为绿南…[详细] |
斜文村 | ~210 | 村庄 | 因该地地形是斜坡,远看有文路,得名斜文。…[详细] |
幸福村 | ~211 | 村庄 | 因命名时,以寓意人民一定能够走向社会主义的幸福道路,得名幸福。…[详细] |
寨子村 | ~212 | 村庄 | 因该地人户集中成寨,得名寨子。1982年前属双河大队;1982年从双河大队分设寨子大队;1984年设寨子乡;1988年改为寨子行政村;2000年改为寨…[详细] |
打瓦村 | ~213 | 村庄 | “打洼”系彝语,即“打”为上边,“洼”为低下去,意为上方的洼地。得名打洼,后谐音为打瓦。…[详细] |
双河村 | ~214 | 村庄 | 因汤家沟与榨房沟汇集,得名双河。1950年设双河乡;1958年设双河管理区;1962年称为双河公社;1970年改为双河大队;1984年改为双河乡;19…[详细] |
毛坝村 | ~215 | 村庄 | 因此地位于毛坝山,得名毛坝。清末民初为河西乡双河场甲辖地。1950年设为毛坝乡;1958年为毛坝管理区;1962年改为毛坝公社;1970年改为毛坝大队…[详细] |
营盘村 | ~216 | 村庄 | 因此地原有一营盘,得名营盘。清末民初属河西乡双河场;1950年为营盘乡;1958年与毛坝合并为毛坝管理区;1962年分设为营盘公社;1970年改为营盘…[详细] |
地名由来:
相传古时天星场原址常遭火灾,经四川一云游道人指点迁到现址后未遇大火,人们认为是天上星宿指点,故名“天星”。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天星镇为2021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2014年7月,天星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一、地理位置及粮经收入天星镇位于大关县中部,东经103°54′—101°47′、北纬27°44′—27°58′之间,全镇总面积406.47平方公里,是全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东南面与彝良县相邻,西南与翠华镇、寿山乡接壤,北与吉利镇毗邻,最高海拔2560米,最低海拔650米,属温带气候。全镇所辖16个村民委员会42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4142亩(其中水田面积9865亩)。现有14530户68220人,2006年生产总值9050万元,人均纯收入1200元;粮食总产量16900吨,人均有粮272公斤。二、经济发展情况2006年全镇经济呈现“四增两减一成效”,即特色经济作物、畜牧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河东镇。
1950年,称第四区。
1958年,改为天星公社。
1961年,改天星区。
1970年,复为公社。
1984年,复称区。
1988年,改乡。
2002年,改镇。
2006年,青龙乡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