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英巴格乡 | 隶属:于田县 |
区划代码:653226210 | 代码前6位:653226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新R |
长途区号:0903 | 邮政编码:848400 |
辖区面积:约41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9000人 |
人口密度: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巴什兰帕村 | ~200 | 村庄 | 早年牧民在此搭建草棚牧羊,后来村分为两部分,本村地处上方而得名。巴什兰帕,意为“上游的草棚”。…[详细] |
阿亚格兰帕村 | ~201 | 村庄 | 早年有个叫亚森卡日的牧民在此搭建草棚而牧羊,后来有一批牧民来此放牧,此地慢慢发展壮大,聚落成村,随着规模不断变大,这里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村地处在下头而…[详细] |
库如格依来克村 | ~202 | 村庄 | 因此地以前有一个干枯的水塘而得名。库如克依来克,意为”干枯的水塘。…[详细] |
托克散墩村 | ~203 | 村庄 | 因早年本村有九十个沙包,故称。托克散墩,意为“九十个沙包”,故名。…[详细] |
艾山玉孙村 | ~204 | 村庄 | 很久以前,本村有两个人,一个叫艾山,另一个叫玉孙,他们一起承包一个鱼塘,叫艾山玉孙鱼塘,后来此地居民集聚成村落后便称为艾山玉孙村。艾山玉孙,常用于人名…[详细] |
喀瓦艾日克村 | ~205 | 村庄 | 因早期本村人在水渠边种植南瓜,故名。喀瓦艾日克,意为“渠边的南瓜”。…[详细] |
阿提阔依迪村 | ~206 | 村庄 | 因本村早年有一个水湖,以前没有自来水,农民都是从湖里提水喝的,故名。库勒拜什,意为”湖边。…[详细] |
艾斯尼提木村 | ~207 | 村庄 | 因该地早年由叫艾山的孤儿来开荒定居,故名。艾斯尼提木,意为“艾山孤儿”。…[详细] |
康托喀依村 | ~208 | 村庄 | 因早年发洪水将本村冲出一个大口子而得名。康托喀依,意为”宽河湾。…[详细] |
井托格拉克村 | ~209 | 村庄 | 因本村周围的沙漠里有很多胡杨而得名。库木托格拉克,意为“沙漠里的胡杨”。…[详细] |
巴格恰村 | ~210 | 村庄 | 因为以前此地有一个很大的果园,故因此命名。巴格恰,意为”果园。…[详细] |
托什坎塔合塔村 | ~211 | 乡中心区 | 因早年本村田地里有许多兔子,常在条田地里打洞刨土成堆,故而得名。托什坎塔合塔,意为“野兔多的条田”。…[详细] |
新园村 | ~212 | 村庄 | 因本村是新开垦的土地上建立的新村而得名。新园,意为新开垦的果园。…[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属新垦区而得名。英巴格,意为新田园。
基本介绍:
于田县辖乡。1958年成立新园公社。1984年设英巴格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11.7公里。面积4 178平方公里,人口0.9万,均为维吾尔族。辖巴什兰伯吾斯塘、阿牙克兰帕、库如克依来克、托克散墩、艾山五松、喀瓦艾日克、阿提阔依堤、艾斯尼提木、唐托喀依、巴格恰、金托格拉克、吐西干塔合塔12个村委会。农业以生产棉花、粮食、蚕桑为主。
历史沿革:
1938年属第一区。
1943年设永丰乡。
1951年属第二区管辖。
1959年属新声公社。
1965年成立新园农场,隶属地区所辖。
1971年成立新园公社。
1978年改称英巴格公社。
1984年建英巴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