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普洱市 > 景东县旅游

景东县文物古迹介绍

1、景东文庙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东文庙
  景东县文庙景东文庙位于景东老城中心地段,左邻景东最高学府——景东一中,是滇西南最大的孔庙,又叫黉学,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总面积5292平方米,曾多次遭战乱焚毁,又多次重修。最近一次是1984年由国家拨款重修,整座建筑为多级台阶庭院式建筑群。文庙背靠巍巍无量山,面临滔滔川河水,五条蛟龙朝圣人,一只采凤拜先师。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在古梅、苍松、翠柏的衬托下,更富有诗情画意。文庙内有半池、棂星门、大成殿、厢房等建筑。其中半池是用条石砌成的一个月牙池,美观大方。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鲁国的学校叫泮宫,泮宫前一个月牙形水池,称为泮池,孔子是鲁国人,在鲁国讲过学,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后来人凡修文庙时都要修个泮池。当时学生进学校读书亦称入池。泮池……[详细]
南鲸山文笔塔
  南鲸山文笔塔南鲸山文笔塔,位于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文华村南鲸山上,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72)的四方形密植式九级空心砖塔,即文笔塔,塔高21米,底边宽6.9米,塔底层北面留门,塔身往上逐级收小,每层塔身正中均有佛完,九级塔檐均从塔身上叠涩挑出,塔檐呈凹曲弧线,檐下嵌出菱角牙子,有西安小雁塔的风格。此塔原有涪康熙年问碑记一块,记述建筑经过。塔保存完好,具有历史艺术价值。南鲸山文笔塔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和数次地震,依然耸立1986年8月,景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南鲸山文笔塔据传原因有二:一是因南鲸山脉直往川河中心伸长,渐渐有与河西文板山脉相衔之势,因恐东西两山相连后堵住川河,将给文井一带带来灾难,建塔以镇山脉,使其不能向川河中央伸延;其二,相传在元代时,文华一带缺少……[详细]
陶氏土司墓地
  陶氏土司墓地为景东傣族世袭土司陶氏家族墓地,墓地地处景东县城川河东岸河东村南的凤山西侧川河二级台地上,总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1988年至2003年间,先后对陶氏土司墓地进行了4次发掘清理,共清理墓葬6座。其中,2003年3月7日至9日的第4次清理由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和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实施。6座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砖室墓,木棺为5块木板拼接而成(棺盖、两侧板、前后两块板),不见底板。棺面用布粘贴住后,往上面填灰土找平,覆上生漆面,再绘上纹饰;盖板和两侧板头端及尾端雕刻上莲瓣、如意、云纹等纹饰。棺木四周和砖壁间填有木炭和少量石灰。随葬品大多放置于棺内和壁龛内。墓室顶部用红砂石条形毛石封盖,数量多为7块。盖板石上均用土回填封盖。……[详细]
景东卫城遗址
  景东卫城遗址位于云南省景东县景东一中。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省内仅存的四座明代卫城遗址之一。现仅存断断续续的城墙和南门,原有东南西北四门,目前保存完好的有南门门堡及南部残墙,距今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历史记载据载,卫城修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城墙依山而建,周长5000米,时为景东傣族世袭土司俄陶旧宅。明洪武十八年,麓川土司思伦发叛乱,出兵攻打景东,俄陶战败后逃避大理弥渡后,呈请明军神策卫守护景东,俄陶让宅屯兵,故名卫城。……[详细]
林街清真寺
  林街清真寺,位于无量山脚下,风光旖旎的澜沧江东畔的林街乡林街村回营组中央,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由林街名人马玉堂率回族群众捐资,聘请大理剑川工匠建盖,占地面积约一千一百八十一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七百五十平方米,由礼拜大殿、喧拜楼、厢房组成。有大殿和教拜楼,两幢建筑东西对向,大殿坐西朝东,教拜楼坐东朝西。大殿系歇山顶抬梁式结构,前檐下有斗拱,面阔5间18米,进深5间14.9米,高16米,整个建筑用36颗圆柱支撑,明间檐柱下为鼓磴式大理石柱础,高0.55米,直径1.1米。大殿门窗多为透雕,工艺精细,墙上有鸟兽花卉壁画。教拜楼系重檐攒尖顶式结构,面阔3间16.1米,进深3间10米。该寺保存完好,对研究回族迁徒,宗教等具有历史,艺术价值。林街清真寺建筑精美细致,气势恢弘,历史久远且保……[详细]

婵帗绋掗崢鐫燩婵犮垼顔愰幏锟�05000777闂佸憡鐟遍幏锟� 婵帗绋掗崹鐢稿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23060002000150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415263
b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