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遂宁市旅游

遂宁市文物古迹介绍

蓬溪宝梵寺
  由达成铁路蓬溪站乘汽车向北转西行8公里,便可到达蜀中名刹宝梵寺了。宝梵寺坐落于四川蓬溪县西15公里的宝梵镇宝梵村狮子山中麓。肇建于北宋初年,称罗汉院。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赵曙敕改为宝梵寺,义为“佛中之圣,梵宗之宝”,直解为:“三宝”、“梵刹”的联义。后罹战乱灾祸破坏。递传至明代正统二年(1437),僧人海舟到此开山驻扎,于景泰元年(1450)重建大雄殿、观音阁,增塑佛像。尔后,明清两代,相继培建天王殿、毗庐殿、山门及两侧配殿,遂成今日之规模,呈三进复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大雄殿,气宇轩昂,造型美观,为木构单檐歇山顶,三间四架椽抬梁式结构,殿呈正方形,长阔均为15.3米,通高8.5米,檐下施斗拱18朵,斗拱制作为七铺作单杪双下昂,出昂作枇竹状,昂嘴伸出很长,昂尾直抵……[详细]
22、本崐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崐墓
  本崐墓年代:清 类别:古墓葬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大英县蓬莱镇古井村简介:本崐墓位于蓬莱镇古井村2社陈家湾,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56平方米,是清代僧人寂光寺住持本崐之墓。长方形墓冢,边沿用条石围砌,冢宽6米,长8米,高1.5米。冢前0.5米有一碑楼,作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抱鼓。碑通宽4.5米,高5米,厚0.6米。该碑正楼镌刻有“明镜台”匾牌,左右皆为深浮雕农耕图,为写实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下为弥勒佛。弥勒袒胸-,周围有童子侍奉,妙趣横生。上左右边楼皆有内容十分丰富的深浮雕图案,其下是阳刻的“妙性圆明”横匾。下边楼同样镌刻有内容十分丰富的深浮雕图案,其下左右两扇面分别阴刻有“佳城”、“共奠”四字,中间两柱阴刻有“禅林自昔传真谛,邺墓而今见孝思”对联;外边两柱线描有联……[详细]
明月关庙
  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宇安村,有一座明月关庙,2005年6月被核定公布为蓬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成为四川省级保护文物。明月关庙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由戏楼、正殿、两侧书楼组成,坐西北朝东南,呈四合院布局。戏楼: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七架梁前后双、单步梁用七柱,面阔22.3米,进深9.5米,通高8.2米,檐高5.8米,老檐柱高6.3米,柱径0.31米,素面台基高0.4米。正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七架梁前后双、单步梁用五柱,面阔原为五间,现实存4间15.25米,进深4间10米,通高7.4米。檐高4.1米,老檐柱高4.6米,柱径0.43米,抱鼓式柱顶石,素面台基高0.4米。正梁题记为“皇清乾隆已卯岁次孟冬月”。书楼:有左、右两侧书楼。均为……[详细]
24、十圣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圣宫
  十圣宫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登高山麓,始建于1933年,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较大,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曾做过宗教活动场所,国民党区党部,做过民团住地、区公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一直作为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民国22年(1933),一个叫陈仁山的人在乡间募集资金,于西眉场镇修建起了十圣宫:砖木结构,穿斗抬梁,悬山式顶;青瓦如鳞,廊房相通,布局紧凑,功能齐全;四方天井清幽明亮,苏式圆门典雅大方;门窗雕刻细腻精湛,环境舒适宁静。“在这个极具传统特色四合院组成的硕大庭院内,供奉着十位圣人的牌位: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大佛、太上、关帝、吕祖、观音、灶君。”相传,当时的十圣宫每日诵读佛经道德经,广做慈善扶助乡里,每年办七七四十九天水陆会……[详细]
于渊烈士墓
  于渊烈士墓年代:1949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县金华镇金华村简介:于渊烈士墓倾位于金华镇金华村1组金华山西坡,于渊(1895-1949) 四川射洪人,又名光藻,号邦齐。1914年后入泸州讲武堂第一期学习,1925年任万县城防兼宪兵司令,1926年率部抗击企图武力抢夺被扣英轮的英国军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任川军第二十一军刘湘部二师六旅旅长、教导师二旅旅长、少将参议,曾帮助红军通过川军的防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川抗日,任新十六师副师长兼第七战区游击司令。1938年刘湘病死后弃职回川从事-工作。1944年当选为民盟四川支部执行委员。1947年6月被捕,1949年12月在成都外西十二桥就义。于渊烈士墓1984年重建,位于金华镇金华山西……[详细]
花园节孝坊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花园村1社类别:古建筑花园村节孝牌坊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坐西向东,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重檐牌楼式仿木结构石质建筑,山峡石(青石)垒砌而成。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该牌坊形体巨大,垒砌牢固,造型美观,宏伟庄重。刻有近百幅浮雕图案,有楷书、行书、隶书题刻十八处,聚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是精美的艺术佳品,也是研究清末民俗文化的实物。牌坊座西向东,为四柱三门,重檐牌楼式仿木结构石质建筑,山峡石(青石)垒砌而成。通高10米、宽7.25米,石柱方形边长0.57米占地面积80平方米。坊顶盖中脊为一整石雕成,顶为歇山式坊顶,脊正中用石雕成宝珠式脊顶,两边镂空龙护顶,脊两侧雕有卷尾鸱吻,与坊顶盖四翘角相对应,由宝珠顶、鸱吻、活跃如飞的翘角,组成坊顶盖。正面,坊盖下……[详细]
27、鹫峰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鹫峰寺
  鹫峰寺年代:明 类别:古建筑公布时间;1988年6月21日地址:蓬溪县赤城镇莲珠桥村简介:鹫峰寺现存鹫峰天和王殿寺。鹫峰寺天王殿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莲珠桥村赤城湖青幽岛上,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138.5平方米。素面台基高1.7米,为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粱架,檐下共施斗拱20朵,八架椽屋前后乳袱用三柱,面阔三间15.4米,进深9米,通高8.6米,檐高5.6米,檐柱高4.4米,内柱柱径0.42米,抱鼓式柱础,垂带式踏道12级。具有典型的明代寺庙古建筑风格,是珍贵的实物资料。该殿原系鹫峰寺的建筑,原位于赤城镇白塔街县医院内,八十年代县医院修门诊大楼被搬迁至现址。鹫峰寺大雄殿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149平方米,原系鹫峰寺的建筑,原址在赤城镇白塔街,该殿建于明正统四年,木结构重檐歇山式……[详细]
蓬溪奎阁
  名称:奎阁时代:清地址: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奎阁,原名鳌峙阁,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位于蓬溪县赤城镇奎阁公园内。奎阁座北朝南,为五重檐八方形穿逗式与抬梁式结合造型的木结构建筑。奎阁由阁基与阁身组成。阁身为正八边形,建筑面积113平方米。阁基为条石砌筑,正八边形,高2.4米,面积188平方米,前后均施垂带式踏道。奎阁总占地面积220平方米,通高约26米。奎阁由底层立内柱八根,并逐层墩接至五层。底层首立八根檐柱,檐柱和内柱之间置抬梁,抬梁上立柱作为上一层檐柱使用。以上各层均如此结构。第五层则在内柱间穿枋,置承重梁,置刹心木,角梁攒结于刹心木。基余各层均为在檐柱柱端间置老檐檩,檐柱与用作上一层檐柱的柱脚之间置挑枋,挑枋伸出,置檐檩,承接层面。宝顶由束腰须弥座形刹座和葫芦形刹尖组成。内部各层均……[详细]
龙洞子摩崖石刻
  龙洞子摩崖石刻(原名:龙洞子石刻) 年代:清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县明星镇龙潭村简介:龙洞子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明星镇龙潭村6组村东300米,西距村委会800米。造像石刻凿于龙洞河右岸高4米,宽50米的龙洞山黄砂岩壁上。龛高1.3米,宽0.7米,深0.02米。坐西向东,造像4龛。K1龛高1.2米,宽0.6米,深0.01米,楷书阳刻题记,局部模糊不清。K2龛高1.2米,宽0.6米,深0.01米,楷书竖排阳刻题记,18行,398字,字径0.04米,记述增修事宜。K3为石龙,长2.4米,宽1.3米,深0.01米,作龙珠行戏图。K4龛高2.4米,宽1.3米,深0.1米,龛内佛像3尊,中间一尊头残,高1.1米,善跏趺坐莲台上,左1尊高1.1米,右1尊无头,俊善……[详细]
天保戴氏祠
  大英天保镇的戴氏祠,这所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宗祠,展示的是明清时湖广填川的移民史。戴氏祠位于大英县天保镇柏桂总支李广沟村,坐北朝南,是川中独具特色的砖雕牌楼的古代建筑群,占地面积3016平方米,建筑面积1535.82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是明末清初时湖广填川移民中之戴姓家族宗祠,属戴孔谟之后裔集建。以砖、木、石结构修造,穿斗台梁混合式结构,由中轴线上的砖雕牌楼、戏楼、中堂、正堂与两侧厢房、厨房等形成的完整的复四合院。戴氏祠堂建筑工艺总体大气磅礴,细节处又不失精巧,祠堂内的砖雕、石雕、木雕集圆雕、透雕、镂空雕、深浅浮雕技艺于一身,栩栩如生,十分精美,雕刻的各种人物、动物数量繁多,造型丰富多姿,是研究中国砖雕、石雕、木雕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南至砖雕牌楼以南5米,西至戴……[详细]
菩萨岩摩崖造像
  菩萨岩摩崖造像年代:唐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安居区东禅镇黄桷垭村简介:菩萨岩石刻及摩崖造像位于东禅镇,现有龛窟通编为19号,共有造像80余尊,题记3通,-2龛,凿刻于东西长100米,高30米的崖壁上。其中4号龛开凿于唐光化二年(899),有造像16尊,为二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力士八供养人,面南;二主尊后有桃形头光,螺髻,体态丰满,双耳垂肩,面容慈祥,身着通肩袈裟,衣纹厚重,结跏趺坐于莲台。菩萨头后有桃形头光,头戴高宝冠,披巾顺肩敷搭,脖上戴项圈,上身斜披络腋,腰系扎帛、帛下为着地长裙,外有披帛,胸前饰垂珠璎珞,一手下垂提襟,另一手持扶尘,赤足立于仰莲座上;弟子头后有圆形头光,身着通肩袈裟,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力士-上身,着短裙,裙带飘逸,一手执金刚杵,另一手空……[详细]
高峰山古建筑群
  高峰山古建筑始建于唐,现存古建筑为清末至民国建筑。高峰山古建筑群建筑面积5200余平方米,有主庙、王源清墓及碑亭、范云峰墓及碑亭、寨垣及寨门四大部分组成。主庙建成于清末至民国,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循山布局,上下二层或三层,由山门、三清殿、老君殿、文昌殿、客堂、各层寮舍组成,楼阁环绕,结构复杂,勾连巧妙,间设暗室、暗道、隔墙壁,天桥、楼梯重重叠叠,蔚为壮观。王、范两处墓及碑亭为民国建筑。寨垣及寨门物改建,建筑年代不详。高峰山建筑格局的初始状态,建筑原始形制保存完好,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资料。高峰山古建筑群装修丰富,题材多样,撑栱,穿枋,雀替,柱础等构件多为雕刻件,浅,深,圆雕手法俱全,尤以圆雕居多,且多为原始形制,工艺精湛。范云峰碑亭还保存有23幅11.7平方米的民国时期的水墨壁画,均极具……[详细]
通家山寺
  通家山寺 (原名:通家山大雄宝殿)年代:清 类别:古建筑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射洪县青岗镇通家山村通家山坡简介:通家山寺位于青岗镇通家山村通家山坡,北20米为青岗至里仁公路。通家山解放前夕为佛教圣地,解放后改为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迁至涌滩学校,该地恢复为寺庙,现保存古建筑有大雄宝殿,其余均解放后改建及重建,整座寺庙呈院落式布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山门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顶,素面台基,基高1.1米,前施垂带踏道11级,砖混结构。大雄宝殿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坐南向北,素面台基,前施如意阶梯3级,面阔四柱三间13.5米,进深三间7.3米,脊高6米,檐高4米,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单檐悬山式顶,灰色琉璃瓦覆面。现存清代《陈烈女记》、《陈满姑遇难记》碑2……[详细]
34、百福院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福院
  百福院,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镇江寺街道办事处百福社区天上街百福巷,为船山区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是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百福院前殿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后殿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原为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947.42平方米,建筑面积676.03平方米。百福院后殿及右厢房于2002年拆除,现仅存前殿(佛爷殿)。前殿坐东北朝西南,素面台基高0.1米,抬梁式梁架,六架椽袱,单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檐下施斗拱20攒,前檐角科为五踩斗拱,后檐角科及柱头科为三踩斗拱。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三间12.4米,通高7.7米。该殿形制古朴,用料粗大,建筑精美,具有元代建筑风格,是研究元末明初古建筑艺术的实物史料,具有重要文物价值。民国十二年(1923年),王斐章募捐维修该院,刻文于长……[详细]
梵慧寺摩崖造像
  梵慧寺摩崖造像年代:唐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安居区石洞镇高滩村简介:梵慧寺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高滩河村和尚坡南麓,始建于唐代,现有32龛造像及石刻碑记,共有造像数百余尊,题记5通,凿刻于南北长280米、高5米的崖壁上。其中10号龛“东方三圣”,共有造像70尊,雕刻精美,线条流畅,特别是护法神,面恶目怒,法器高举,手臂及腿部肌肉隆起,威武有力,手上均戴宝钏,裙带飘舞,十分生动传神。16号龛共有造像12尊,特别供养人像,供养人或攀肩而行,或手拿供品,或双手合十于胸前,身着短裙,刀法古朴,近似原始雕刻。21号龛,借天然崖壁阿弥陀佛头佛,高4.5米,宽2.4米的高浮雕,佛曲眉修目,高肉髻,面相丰润饱满,双耳下垂,颈部阴刻肌纹三道,线条古朴,风……[详细]
长江坝遗址
  长江坝遗址地处大英县回马镇梨园村东300米处。该遗址分布在涪江右岸的台地上,遗址分布面积约240000平方米,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800米。遗址范围内是大量的农舍和农田,地表散见零星瓦砾分布,为农民翻土耕种中掘出。偏西位置原有古建筑贾公祠,是纪念唐代长江县主薄贾岛的祠堂,今已无存。祠东原有大坟包,封土堆原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据文献记载,该墓疑为贾岛衣冠墓或为宋代长江县县尉兼主薄崔毅墓。崔毅因敬慕贾岛亦可能葬于祠旁。今墓葬封土堆亦无存,和贾公祠一样地表已辟为农田。沿涪江两岸有一南北向、长约400米的断面。断面以东距涪江30—50米新修一弧形防洪堤。断面高约2.5米—3.5米,因洪水冲刷,文化层完全暴露。从断面观察,文化层堆积丰厚,包含物丰富,自上而下可分为五层。专家对长江坝遗址进行现……[详细]
蓬溪常乐寺
  常乐寺位于蓬溪县常乐镇黄龙山麓。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二(638),后因兵祸毁废。明宣德年间(1426—1436)寺僧镜影募修大雄殿;清乾隆二十五年至五十二年,住持僧晋兴募修天王殿、无量殿、两廊精舍(已于民国年间重建)等;清嘉庆元年,寺僧灯鉴募建藏经楼、无水三孔桥。至民国时期仍陆续有增建、扩建。现存常乐寺建筑由各自独立的前后两进院落(俗称前殿、后殿)组成,均为四合院布局,总占地260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8平方米,规模较大。前院(俗称前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无量殿(现称“玉佛殿”)、两廊精舍(弘仁阁、明道轩)、藏经楼。后院(俗称后殿),有山门、大雄殿、厢房(僧舍)。常乐寺倚山修建,侧有小溪环绕。寺内殿宇迴廊曲折,三洞起拱平桥横跨院中,桥两侧至今仍有国内罕有的千年罗汉松,极为珍贵。19……[详细]
38、天上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上宫
  名称:天上宫时代: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2002年~2003年3月迁至现址地址:四川省遂宁市西山路611号天上宫现座落于遂宁市西山路611号,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2002年~2003年3月迁至现址,并复原。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2320平方米,建筑87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戏楼、书楼、大殿、壁塔。天上宫富丽堂皇,以雕刻精美著称,以木雕为主,并兼有石雕、砖雕。有典型的四川清代建筑之风格。自然环境:天上宫所在的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涪江中游。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雨量1006.9毫米,无霜期296天。日照1328小时,相对湿度平均82%。光、湿、水等适宜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宫后西山是一遍藏密的国有灌木林,它以柏树为主,常年青山。宫前150……[详细]
39、慧严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严寺
  名称:慧严寺时代:明代地址:四川省蓬溪县金桥乡过军坝村慧严寺(原名“五鼓庙”),位于蓬溪县金桥乡过军坝村。寺座北朝南,现存大雄殿、左侧厢房等古建筑和大雄殿壁画。大雄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单檐歇山抬梁式木结构,面阔三间共11.45米,进深三间共10.8米,通高8米,柱径0.4米,素面台基高0.3米。檐下共施斗拱23朵,正面斗拱均为五铺作单抄双下昂,昂尾雕施三卷云。殿内梁架的驼峰、雀替镌有仙草琼花,样式精美且保存完好。大殿东西两壁现存壁画共五幅计17.4平方米,属供养朝觐的尊像画,总赋名《仙、天朝贡》,绘有天王、龙神等仙佛人物二十二位。壁画技法为白地素描淡彩画法。慧严寺壁画是目前遂宁市范围仅存的少量古代壁画之一,其保存完好,尤为珍贵。省文物专家评价为:“慧严寺壁画为明末作品,是民间仙……[详细]
龙居寺摩崖造像
  龙居寺摩崖造像(原名:龙居寺石刻及摩崖造像)年代:唐光华2年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安居区东禅镇白鹤嘴村简介:龙居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东禅镇白鹤嘴村,始建于唐光化二年(899年),具有佛教造像和道教造像并存的特点,造像分别雕刻在两块天然巨石上,其中一块巨石坐落于龙居寺大院内,长7.5米,宽3.6米,高2.7米,巨石东、南、西、三面造像,北面未作造像。另一块巨石坐落于龙居寺外东南方,大暮村油坊院后寨子坡下,相巨约500米处,巨石东、西、北三面造像,南面未造像。巨石全长5.42 米,宽 2.6 米,两处有造像石刻21龛,造像1200余尊。其中1号龛为横三世佛,居中为释迦牟尼佛,着U形领袈裟,左右佛着双领下垂袈裟,胸前饰璎珞,均端坐于莲台之上,龛前位置平台上有极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