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阿坝州旅游

阿坝州文物古迹介绍

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
  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位于麦若扎拉石窟寺,在马尔康白湾乡甲扎尔甲山南坡山腰,距河床垂直距离高约300米处一天然洞穴内,该石窟相传为唐代藏传佛教“七觉士”之一、藏族著名译师麦若扎拉修行的地方,被当地群众称为“麦若扎拉洞”。石窟寺座北向南,外大内小,深23.59米,高7.88米,最宽处3.29米。洞内人工砌筑石墙将其分隔为前、中、后三室。中及后室在涂抹黄泥的东壁用矿物颜料彩绘大量壁画(中室及后室只有东壁绘画),画面长18.3米,最高处达5米,总面积约70平方米,内容以各式佛像为主。外间泥塑大小佛塔两座,其中大塔高3.2米,长1.85米,宽1.76米,塔座、塔身均彩绘各式菩萨像和-神。除此外,洞口外的西侧岩石上还绘有若干大小佛像。初步判断壁画为清代早期绘制。该石窟寺是本地区目前发现内容最多,绘画面积最……[详细]
确尔基寺
  确尔基寺位于壤塘县中壤塘乡,其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是“大经堂”,这是一座木石结构的藏式建筑,为全寺的中枢。它由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4大部分组成。正殿中央的弥勒佛铜像高7米,为金刚盘坐式坐像。正殿还供有2米高的笃补巴·西饶坚赞和达热拉它铜像各一座。高4米的时轮银塔一座,高3米的江洼喇嘛银灵塔一座。此外,还有高矮不等,形式不同的灵塔佛像100多尊。这些佛像灵塔就其种类来分,有金质、银质、紫铜、鎏金、檀木等。不少灵塔用珊瑚、琥珀、绿松石、猫银石等珍宝镶嵌。藏族能工巧匠凭着他们的高超技艺,把那些没有生命的佛、神塑造成一个个具有生命,富有感情和艺术个性的佳作。唐卡画是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另一种工艺品,为藏族所独有。它是用彩缎装裱的卷轴画。其篇幅悬殊很大,有的高达数层楼,有的仅有几寸,曲尔基寺有19幅巨……[详细]
43、德普寺
德普寺
  德普寺  德普寺在今四川省阿坝县德格乡境内,是萨迦派的大寺院,建于公元1844年,是由第四世德普-创建的,历代曾涌现了很多为人称道的大成就者。寺庙有一座大佛殿,在殿里正面的佛龛中,有一见得解脱的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大身像,周围有萨迦五祖、萨迦二胜六庄严、十六尊者, 八大菩萨等许多比人大的木刻佛像;有弥勒佛一见有义像、近年从尼泊尔迎请的千手千眼大悲观自在菩萨、大白伞盖佛的金身像等许多非常精美的铜像。还有两套佛陀的本生故事的唐卡画(每套九幅)为主的众多新旧唐卡画。 密宗续部的大殿,修建于1903年,至今未坏,一般很难见到象此殿这样多的金银和木雕。殿中有从甲绒绰斯甲迎请的观自在菩萨像内天然内藏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非常殊胜。……[详细]
44、红土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土寺
  红土寺,藏哇寺的支寺,在南木达区的则曲河中上游,位于南木达区尕多乡昔郎村,修于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1897年(火鸡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萨玛喇嘛建红土寺六支加行禅院,阿旺隆朵嘉措出任该院首任金刚上师.1903年(水兔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阿旺隆朵嘉措重建红土寺禅院,建立时轮千供制度。姜哇麻迪巴·衮噶贝去世。1911年(铁猪年,清宣统三年)阿旺隆朵嘉措去世,衮噶年扎出任红土寺金刚上师。1928年(--第十六绕迥土龙年,民国17年)第五世下藏哇·阿旺晋美乔列南杰生于中壤塘之格果尔村。云登桑布(容当让)和红土寺隆朵喇嘛的转世萨玛衮噶仓生于中壤塘。1933年(水鸡年,民国22年)衮噶年扎去世,阿伯桑布出任红土寺金刚上师。……[详细]
哈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哈休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是四川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处茶堡河北岸三级阶地之上,东西长约380、南北宽约260米,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秦汉时期遗存和新石器时期遗存,其中秦汉时期遗存主要位于遗址南部台地边缘,破坏程度严重;新石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较广,其中心部分位于遗址西北部台地上,面积近1万平方米,局部因晚期改土受到破坏。遗址0土了四川地区最早的陶塑人面像、涂朱双孔石钺、穿孔凹背玉刀以及四川最完整的陶小口尖底瓶等各类文物上千件。哈休遗址的试掘工作为探索古蜀文化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所在台地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46、棒托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棒托寺
  棒托寺坐落在阿坝州壤塘县茸木达乡则曲河畔,距县城32公里。棒托寺藏语意为“草坝上的寺庙”,顾名思义寺庙周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古刹经幡猎猎,香客络绎不绝。寺庙背靠瞻巴拉山,面对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则曲河。眺望象山伸出长鼻畅饮则曲渡河水,把河流弯曲成“U”字形,妙不可言。瞻巴拉山像一尊-塑像巍然屹立,著名的佛教密宗修行圣地密咒修行洞、仙人洞、格萨尔修行洞、喜瓦拉传承修行洞,吉祥八宝物、转王七宝分布其中。传说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一位圣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修行成佛。棒托寺始建于元代,占地面积10229.4平方米,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寺庙僧侣200余,均信奉红教、觉囊教,庙旁伏卧名扬海内外的石刻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据史料记载,石刻大藏经从明正统年始由60余名石匠辛勤镌刻达9年而成,大藏经高……[详细]
47、鱼托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鱼托寺
  法称“玉陀南嘉林”,意为“绿玉之地殊胜洲”,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坐落在上杜柯乡鱼托村,距县城54公里,属噶举派。由甘孜州德格县八蚌寺第八世大司徒曲吉琼乃(意译:悉地佛法之源),创建于公元1742年。司徒·却吉穷乃在创建达登寺后,于1742年角宿月即--三月十五日来到鱼托,为建寺埋设伏藏宝瓶,并以上杜柯土官瓦西索南贡波为施主,创建玉陀寺,取名为“夏尔嘉瓦玉陀南嘉林”,意为“东方佛门绿玉之地殊胜洲”。全寺占地面积为119053.75平方米,扎康占地面积1533.60平方米;实际僧人495人,--5人,现主持为谢尔多;设有民管会共7人。……[详细]
48、昌列寺
昌列寺
  昌列寺位于马尔康镇英波洛村山上,距河谷垂直高度900米,海拔3300米,它初创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属藏传佛教宁玛派,距近已有700多年历史,是著名宁玛派寺院之一,可惜毁于0,上世纪80年代在老寺庙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新寺院是由高达六层的寺院主楼、四栋僧侣宿舍楼、寺院宾馆和游人接待室等构成,寺院主楼一楼为大经堂、二楼为讲经堂、三楼为藏经楼、四楼为多媒体电教室、五楼为金佛殿、六楼为陈列馆,楼顶为金顶,寺院地势开阔,环境优美,有雪山、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有诗曰:“春之圣山杜鹃艳,夏之圣山绿地毯,秋之圣山彩林灿,冬之圣山结佛缘”。……[详细]
曾达关碉
  曾达关碉位于该县马尔邦乡和曾达乡交界处曾达关金川河两岸。木石结构,为四面立锥体碉。东碉在金川河东岸曾达沟与河交汇处半坡,高出河面30米,碉高28米,底边每边长3米,每边石墙厚0.9米。西碉位于金川河西岸半坡,距河面60米,底边长5米,碉高43米,石墙厚0.85米。其中西碉的高度列川西北高原众碉之首,宛如擎天巨柱,堪称为“碉王”。曾达关位于大金川下流,为古关隘,扼守金(川)丹(巴)之咽喉,双碉齐锁要道,易守难攻。碉为金川土司莎罗奔(清乾隆初年)所建,在乾隆两次打金川的战役中,曾歼灭众多清兵。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20米。……[详细]
阿坝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是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占地面积19.27万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岗石群雕、陈列室三大部份组成。主碑41.30米,耸立于元宝山顶,由红军战士铜像、碑体,基座组成。大型花岗石群雕高12.5米,长72米,宽8米,用1160立方米计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而成,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是我国规模空前的现代艺术群雕。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地理位置: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是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桂冠: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详细]
阿坝红军长征遗迹
  阿坝红军长征遗迹,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四川省小金县、黑水县、松潘县、若尔盖县、茂县、红原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停留一年零六个月,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尔盖会议和巴西会议会址,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绥崇凡懋战役遗址等等以及存留的58篇有关决议、指令等历史文献,600余条标语,38首歌曲,72首歌谣,27篇故事和传说,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以及座落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内的红军长征纪念总碑。1.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小金县)(1)天主教堂保护范围:现有围墙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2)达维会师桥保护范围:桥体外延9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2.两河口会议会址(小金县)……[详细]
阿坝黄龙寺
  黄龙寺位于终年积雪的雪宝顶峰下的玉翠山麓,面向黄龙谷,四周林木茂密,宛若碧海,是一座古朴大方的木结构建筑,亦名雪山寺、白鹿寺。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而得名;又传说古代大禹疏导岷江时,治水成功,百姓建庙以纪念其功。寺后有一黄龙洞,内有石佛三尊,洞中的龙、佛、床、灯全由人工雕凿成,洞深不见底,深处有流水声。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起为庙会日,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群众都来赶会,还有远自甘肃、青海来的,一时帐篷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详细]
松潘古城墙
  松潘古城墙位于四川省松潘县进安镇,该县为历代封建王朝在川西北的军事重镇。现存城墙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原唐代松州涂城的基础上加砖扩建而成,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增修外城墙,形成内外两城格局。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跨崇山,依山顺势略呈三角形,东部崇山之下河谷部份为长方形,外城毗邻内城南面的河谷下坝,有城门与内城相通,平面为长方形。城墙总长6.2公里,用本地烧制的青砖砌成墙身,内土石(其中外城城墙长1.37公里,用条石砌成墙身,内填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余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粕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古城有城门七道,其中内城五道:东曰“觐阳”,南称“延薰”,两号“威远”,北名“镇羌”,西南山麓者冠之“小西门”,外城有门两道,东西向者雅各“临江”……[详细]
沃日土司官寨经楼与碉
  沃日土司官寨经楼与碉位于小金县沃日乡驻地。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由沃日安抚司所建。民国重建。楼临沃日河,石木结构,为五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单体建筑。坐西向东,呈长方形。占地79.5平方米,通高22.5米,系汉藏风格合一建筑,内有佛教壁画,但毁于-,今仅存残块。经楼旁紧贴一碉,平面呈长方形,整体由下往上收,呈台锥形,通高19米。隔河望碉及经楼,被围于新建房屋中,外有良田环抱。保护范围:以建筑四周外缘为基线,南面以乡政府右侧田地边为界,北面以陈代全房屋墙为界,南北通长24米。东面以乡村公路为界,西面以安术贵房屋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面、南面以保护区为中心外延9米,北面以陈代全房屋墙为界,西面以安术贵房屋墙为界。……[详细]
包座战役遗址
  包座战役遗址位于若尔盖县求吉乡和包座乡交界处,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6公里。分上、下包座,多为高坡、森林地带,扼松(潘)甘(肃)故道要冲。遗址现存有国民党军修筑的地堡、战场及国民党军指挥部达戒寺。 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发动包座战役,经过一天一夜的英勇奋战,歼敌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缴获大量的枪枝弹药和物资,取得重大胜利,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使红军北出四川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得以实现。……[详细]
绵虒文庙
  原位于绵虒中学内,飞龙乾隆50岁次年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总占地152平方米,庙通高10米,地震前已拆除并将材料搬迁至乩仙庙,现由珠海市援建组恢复重建。……[详细]
土基钦波观音庙
  土基钦波观音庙建于公元七世纪(土基钦波是指四臂观世音菩萨),有长达12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独特的藏旌建筑风格,气势雄伟,规模庞大,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扎巴和信徒的维护修建,到现在建筑面积达1822平方米。庙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师、文殊菩萨等100多尊神像,庙中还有各种价值昂贵金银塔,并藏有大量经卷。庙壁上挂满笔调考究的唐卡,内外墙壁上有色彩鲜艳的壁画,壁画尽雕刻佛教传略,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风格。该庙第年农历正月十五跳神,庙会称“跳布扎”。僧人们带上面具,淋漓至地演绎人世间的因果报应,叫人们改邪向善。……[详细]
毛尔盖会议会址
  毛尔盖会议会址位于松潘县毛尔盖区上八寨乡索花-庙,现寺庙已毁,仅存残垣断壁。1935年8月20日,0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针对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又提出西出阿坝北上向青甘边缘地区退却的主张,会议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指出红军应占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东岸,依托这一地区向东向陕甘发展,以实现创建川陕甘革0据地的战略目标,再次肯定创建川陕甘苏区方针的正确性。会议还决定由毛泽东起草《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以补充两河口会议通过的决议。毛尔盖会议是两河口及沙窝会议的继续,对提高广大指战员对北上路线的认识,克服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阻挠起了积极作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洼尼姑庙
  四洼尼姑庙位于县城以西约8公里的阿久主干公路北侧,是规模较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尼姑庙。该寺以独特的女尼修行为特色,是了解藏传佛教尼姑庙文化的佳地。年均气温2.7℃,距县成都513km,距马尔康254km。……[详细]
克莎民居
  克莎民居位于茶堡区从恩村,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邛笼”式民居建筑,高达7层、20多米,现仍在居住使用,为阿坝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似的碉楼式民居建筑,遍布茶堡河沿岸山谷,有“千碉之乡”的称誉。……[详细]

榛慖CP澶�05000777鍙� 榛戝叕缃戝畨澶�23060002000150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415263
b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