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七星区旅游

七星区文物古迹介绍

靖江王陵
  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称,其中有11人葬尧山,有“靖江王11陵”之谓。桂林古称始安,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城的起源。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桂林被称为桂州,缘于在此设置的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桂林城逐渐成为岭西第一重镇。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在桂林置桂州静江军,属静江节度。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详细]
桂林塔山
  桂林景点—塔山在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与穿山隔江相望,海拔194米,相对高度44米,面积2.75公顷。塔山与穿山100万年前为同一山体,其后地壳上升,地下水水面下降,山体被割切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孤峰。是桂林山水的另一幅杰作。塔山在穿山之东。远在100万年前,两山原为一体,地球造山运动把二者分离了。如今,小东江在两山间缓缓南流,像一条带子仍然把它们紧紧系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辉洒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构成三山晨曦诗境,给一日之计以无限活力。塔山远看象一巨大的军舰溯江而上,故又名“军舰山”。走近前去,便宜可见塔山实际分为两部分,一根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石柱和山崖间隔着一道裂缝,好象被利斧直劈为二。正如徐霞客描绘的那样:“竖石下剖,直抵山根,亭亭独立。山固以脆薄灵雀见奇,名为荷叶山。”后来因为在……[详细]
桂海碑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七星公园月牙山瑶光峰南麓,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此处“壁无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像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年代最早的,是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张浚、刘崇龟的《杜鹃花唱和诗》。宋碑有130多方,著名的《元佑党藉》碑,反映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是国内现存唯一完整的一块,史料价值很高。《平蛮三将题名》碑,记录了宋朝狄青、余靖平定侬智高-朝廷的史实。梅挚的《龙图梅公瘴说》,尖锐指出当世“民怨神怒”之源,在仕宦群中普遍存在的“五瘴”,而“仕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土瘴,不亦谬乎”!郭沫若读后,赞为“梅公瘴说警人心”。石曼卿(延年)《饯叶道卿题》28字,笔……[详细]
栖霞古寺
  始建于唐。天宝九年(公元七五零年)高僧鉴真率弟子来桂期间曾到寺参访传法。元至元十七年,道士唐大淳重建,改为全真观。明万历易为寿佛庵。清顺治八年,临济法派浑融和尚驻锡,殚精竭力、募化四方,耗时三十三年,在寿佛庵基础上恢复栖霞寺,并使之成为西南佛教一大名刹。抗战期间,兵火蹂蹴,主殿废为丘墟。新寺重建承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鼎立襄助,遵从仪轨,遍访名寺,悉心筹划,于二零零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落成。重新修复的栖霞寺基址在七星景区普陀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15平方米,主体建筑采用造型典雅,斗拱宏大,出檐深远的盛唐风格。设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中轴北翼借用江南园林造园手法。曲廊,小径与白莲池,素食斋、佛艺斋、方丈院、听月亭有机相连。寺前广场塑临济法派栖霞第一代开山祖师浑融大……[详细]
5、花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桥
  在七星公园西面,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会流处。原名嘉熙桥、天柱桥,为石砌5孔,始建于宋。明代作过两次大修,因时值春夏,该处属郊外,山花烂漫,故更名花桥。1949年前,石桥部分桥墩下沉,桥栏崩塌。1965年整修后,桥全长134.66米,由水、旱两段组成。水桥宽6.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状如满月,有“花桥虹影”美誉。旱桥宽5.3米,7小拱,水桥上建有风雨长廊。于花桥观景,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观月,有月看水中映月,无月看桥孔影月。四孔临水,圆月可数,正是: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详细]
陈光烈士墓
  陈光烈士墓、纪念塔位于桂林市风景优美的七星岩下。1951年1月14日,中共桂林市委决定将陈光遗骨从就义处迁此安葬,并建纪念碑和墓园。墓呈圆形,混凝土洗米石结构,直径3﹒7米,高1﹒45米,墓围11﹒6米。墓前建有纪念塔,高约7﹒5米,正面镌刻烈士简历,环刻缅怀题词。陈光解放初期为桂林市工委书记,负责开辟桂林地下党的工作,建立中国共产党桂林工作委员会,并领导桂北游击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桂林北站铁路附近。陈光烈士墓位于市区七星公园普陀山西麓,墓分两部分,纪念塔和衣冠墓,被列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越南九二学校旧址
  越南九二学校旧址位于桂林市七星区七星街道办育才社区广西师范大学内,年代为1968年。越南九二学校旧址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寿佛塔
  寿佛塔位于桂林市七星区穿山街道办穿山社区刘家里村,年代为明。寿佛塔——寿佛塔是桂林景点中四大名塔之一,位于小东江西畔海拔194米的塔山之上(相对高度44米),与穿山隔江相望。寿佛塔为六角七层实心式楼阁式佛塔,青砖叠砌浇灰浆,高13.3米。近看塔山旁边裂出一石,有如神工鬼斧从峰顶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粤西日记》谓若岐若合,亭亭夹立,盖以脆薄飞扬见奇。桂林山水多姿多彩,古人建造的古塔更是为这美丽的风景增加亮眼之处。寿佛塔最底层高1.56米,每面宽2.95米,逐层递减,层间以五层凸砖线条相隔。该塔塔身的模式和两江砖塔有点相似,寿佛塔是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佛塔,而两江砖塔是八角七层空心楼阁式文塔。该塔第二层北面嵌青石镶刻的“南无无量寿佛”一尊,图案已经模糊难辩,顶部为覆体型,上冠葫芦宝顶,为中国常见的中……[详细]
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
  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群,现有唐至民国时期石刻 213 件,其中唐代 1 件、宋代 111 件、元代 1 件、明代 42 件、清代 26 件、年代无考 32 件,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隐岩因为洞壁上有一块块圆形的凹陷,好似龙鳞留下的痕迹而得名……[详细]
普陀山摩崖石刻
  普陀山摩崖石刻, 隋-清代建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普陀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
  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位于广西桂林市七星区七星公园,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之一。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三将军指的是1944年10~11月,湘桂战役桂林保卫战中为抗击日寇壮烈殉国的国民党陆军的三位将军。分别是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公济桓、陆军第131师师长阚公维雍、陆军第31军参谋长吕公旃蒙。八百壮士指的是国民党陆军第31军131师391团的823名烈士官兵。 1984年10月,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经桂林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7月被七星区委、区政府列为“国防教育基地”。2000年7月19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9月1日,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详细]
12、张曙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曙墓
  张曙墓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七星岩下灵剑溪畔,年代为1938。张曙是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39年疏散到桂林,年底遭日机轰炸遇难。张曙墓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员会旧址,1947至1949年建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江东村12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桂林市城工委旧址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桂林市城工委在中共广西自治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带领桂林人民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极开展护城迎军工作,为桂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陈列馆内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和革命文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反映了革命前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的战斗历程。……[详细]
桂林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桂林七星景区北门处,为中国目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所唐式风格寺庙,至今一千多年历史。观音殿供奉的观音为镇寺之宝,原料采用四川雅安汉白玉于2002年雕刻而成,高6.8米,重18吨。是两湖两广一带最重最高的一尊观音。高僧昙迁大和尚,隋开皇十年(587年)云游桂林,于普陀山七星岩壁题写“栖霞洞”三字(“七星岩”的别称),意思是指七星岩内钟乳石色彩缤纷,好像锦衣彩霞。自此,唐代始于山麓建有了“栖霞寺”。唐大和、开成之际(828—840年)全真和尚云游桂林栖霞寺时,来到寺后一山洞打坐诵经,突然隐迹于洞中,不见了踪影,可见他-的程度。据说,他在圆寂时,享年133岁。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赵佶(jí音吉)敕(chì音赤)封他“慈佑寂照应普惠大师”,并追封为“无量寿佛”,以彰著他不一……[详细]

榛慖CP澶�05000777鍙� 榛戝叕缃戝畨澶�23060002000150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415263
b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