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南海区旅游

南海区文物古迹介绍

破排角遗址
  破排角遗址位于南海区九江下东破排角。位于南海九江镇下东村儒林二中对面破排角,是宋代遗址,面积约100平方米。该遗址是宋代末年关氏兄弟携父母骨殖从南雄珠玑巷南迁时,乘筏南下行至九江,筏破登岸,破排角因此得名。1996年,经过考古清理发掘,该遗址出土一对骨罈,属宋末元初陶器。与《九江关树德堂家谱》记载:“初祖南雄公配梁氏,合葬本乡大洋桴排骨蒲鱼山,又名鱼虾出海。始祖贞,号赤岗,宋成淳间偕弟俊由南雄珠玑巷移居于广州府南海县九江乡”史实相符,是南海目前发现并经过考证的南海先民南雄珠玑巷南迁遗址,对研究南迁史具有重要价值。为位于南海九江镇下东村儒林二中对面破排角,是宋代遗址,面积约100平方米。该遗址是宋代末年关氏兄弟携父母骨殖从南雄珠玑巷南迁时,乘筏南下行至九江,筏破登岸,破排角因此得名。1996年……[详细]
通心岗遗址
  通心岗遗址位于南海区丹灶良登村通心岗。遗址的遗物丰富,已采集到燧石石核、石锛、石斧、陶纺轮,陶片纹饰多为方格纹、曲折纹、叶脉纹、绳纹等;陶质为红陶、灰陶、夹砂黑陶。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头岭窑址
  文头岭窑址位于南海区里水和顺逢涌文头岭。遗址于1958年探采煤矿时发现,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表遍布器物残片,裸露的剖面堆积层厚1-5米。主要烧制彩绘瓷器兼烧青瓷与酱釉瓷器。彩绘器主要有盆、碗、杯、罐、壶、洗等生活用品,均是釉下彩,有些彩绘后尚未施釉,碗、洗有重叠、垫烧痕迹;还采集到圆柱形窑砖和方块窑砖。遗址反映当时这里是一处大型生产陶瓷基地。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奇石窑址
  奇石窑址位于南海区狮山小塘石头庙。遗址分布在西门村南北,石头庙、桂林园一带,是古代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基地。出土遗物有施釉不到底的平底碗、碟、罐、罈等器物残片,宋窑瓷器器形较多,装饰有印花、刻花、彩绘三种,有少量窑变瓷器,有些罐肩拍有“政和三年”、“政和六年”、“嘉祐□□”等年号。这对研究唐、宋时期南海陶瓷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5、陈宁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宁墓
  陈宁墓,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豸厦村;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宁(937—1032),字田心,号麻奢,南汉末北宋初人,南汉大宝三年(960)从英州(今英德)徙居里水麻奢村,为麻奢村开村始祖,今麻奢村即以其号而得名。陈宁曾先后在南汉王朝和北宋王朝为官,官至签都御史、朝议大夫、驿丞等,今南国桃园一带山岗地为当年宋王朝赐给他的食邑。该墓历史上曾经历元朝至元六年(1269)、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清朝嘉庆十七年(1812)、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多次维修,现墓表建筑主要是清代维修后留下的。……[详细]
湖山胜迹门楼
  湖山胜迹门楼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门楼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曾多次重修,占地面积20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镬耳封火山墙、硬山顶建筑。是往云泉仙馆及飞流千尺瀑布的通道。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颜氏大宗祠
  颜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盐步河西颜边。……[详细]
杜氏大宗祠
  杜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黄歧白沙村。位于南海黄歧白沙。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三十五年(1770)迁建它处,乾隆五十九年(1794)迁回现址。原为三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现保存头进、二进及廻廊,面积约870平方米。祠内保留的《新建杜氏大宗祠碑记》、《迁建杜氏大宗祠碑记》。……[详细]
吴氏八世祖祠
  吴氏八世祖祠位于南海区大沥沥东。位于南海大沥荔庄。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为三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保留有较完好的的木雕、砖雕,总面积共773平方米。祠内有《同建祖祠碑》、《归宗碑》。……[详细]
泗源郑公祠
  泗源郑公祠位于南海区里水和顺贤寮,年代为清。位于南海和顺贤寮。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重修,1994年曾维修。是一座面阔三间、深三进,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现保存有较完整的晚清木雕、石雕。该祠是郑氏后代在清初为其祖先七世祖明诰授奉政大夫、礼部郎中、辛未科进士郑泗源而建立的,后进神楼仍保留原神主牌。……[详细]
凤池曹氏大宗祠
  凤池曹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凤池,年代为清。位于南海大沥凤池管理区凤西村。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是一座清代早期的三进三间建筑,后进曾被拆除并于1999年重建,面积约1100平方米。祠内现存有岭南风格的砖雕、木雕和反映岭南风情的壁画,以及“重建曹氏大宗祠碑记”、“曹氏合族归总粮务碑记”。……[详细]
黄歧梁氏大宗祠
  黄歧梁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黄歧黄歧村,年代为清。位于南海黄歧黄歧村。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现存建筑为清代三进五间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29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66.6平方米。……[详细]
漖表李氏大宗祠
  漖表李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黄歧漖表,年代为民国。位于南海黄歧漖表,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民国十三年(1924)建成。原为四进五间硬山顶建筑,现存三进五间,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02平方米。近代以来,漖表李族人才辈出。如解放前任国民党海军司令的李南田先生,曾任上海市市长的李建希先生等,还有积极公益行善的旅港乡亲李佑泉先生,他于1915年和1921年先后捐资在村内筑高台防水灾,兴建祠堂和佑泉小学(今漖表小学)。此外,村民曾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号召,为推翻清朝帝制做出了贡献。当时有同宗民军领袖李福林将军介绍与革命党人如胡毅生(胡汉民胞兄)等人取得联络,利用漖表村地处广州郊区、多果园易隐蔽之便,在村内“三松围”暗设小型机械作坊,修理-及制造子弹以供应革命党人之需。……[详细]
南海枕流亭
  南海枕流亭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应潮湖,年代为清。枕流亭始建于清乾隆己酉年(1789),咸丰辛亥年(1851)和1987年两次重修,建于“鼓琴台”巨石之上。“枕流古琴”是西樵山云泉24景之一。亭为歇山顶长方形,占地面积9平方米。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通窿岩采石遗址
  通窿岩采石遗址位于南海区松岗平顶岗。遗址面积约1千平方米,通窿岩东麓分布有数十个人工开凿的岩洞,贯通东西岩洞,阔可容数百人,石质为灰色砂岩。遗址是山下石泉浦陈氏家族历代在此采石而成。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6、奎光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光楼
  奎光楼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明。奎光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简村堡捐资重建,后经多次重修。是一座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建筑,占地16平方米,高15米,为进出白云洞的通道。科举时代是学子用以供奉魁星,祈求文运昌盛的场所。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联星江氏宗祠
  联星江氏宗祠位于南海区罗村联星。位于南海罗村联星上三村。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2001年重修。三进三间硬山顶建筑、抬梁式木构架,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保留有早期人物石雕及清晚期典型岭南风格的砖雕、木雕。……[详细]
南海白云古寺
  南海白云古寺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明。该寺始建于明正德丁卯年(1507),初名“宝震庵”,清乾隆甲辰年(1784)重建,改名“宝震寺”。嘉庆已卯年(1819)改名“白云宝震寺”,光绪丙子年(1876)改名“白云古寺”。古寺奉祀如来佛,依山而建,是一座进深35米,宽13米,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9、字祖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字祖庙
  字祖庙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该庙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简村堡捐资创建,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改为奉祀仓颉(相传为黄帝史官,汉字创造者)的“字祖庙”,前身为“云溪书院”。是两进抬梁架、硬山顶建筑,瓦檐饰有砖雕人物花草图案,天井独具匠心,置一四角攒尖顶亭门廊柱,均有名人墨客所撰对联。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泉仙馆
  云泉仙馆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云泉仙馆原名攻玉楼,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南海石岗李攻玉创建,道光二十八年(1848)扩建为云泉仙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仙馆为二进歇山顶建筑,有大殿、前殿、钟鼓台、祖堂、墨庄、帝亲殿等。整组建筑依山而建,气势磅礴,精湛别致的木石雕刻、陶塑衬托,别具一格。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榛慖CP澶�05000777鍙� 榛戝叕缃戝畨澶�23060002000150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415263
b_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