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院镇 | 隶属:西充县 |
区划代码:511325112 | 代码前6位:511325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R |
长途区号:0817 | 邮政编码:637200 |
辖区面积:约47.1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00人 |
人口密度:约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关帝庙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关帝庙:供奉关圣人的庙宇。民国时期,为高院乡第1保。1950年,为高院乡关帝庙村。1958年,为高院人民公社第1大队。1981年,为高院公社关帝庙大队…[详细] |
同德社区 | ~002 | 村庄 | 同德,指同德场。民国初年,崔、冯二姓于此修建店铺,合伙经营,表示同心同德。…[详细] |
蟠龙山村 | ~204 | 村庄 | 蟠龙山:山形远看似蜷缩的龙。蟠龙山村。民国时期,为高院乡第4保。1950年,民主建政时为高院镇蟠龙山村。1958年,为高院人民公社第4大队。1981年…[详细] |
秋垭庙村 | ~206 | 村庄 | 秋垭庙:此庙位于山垭处系秋季建成。秋垭庙村。…[详细] |
三溪口村 | ~210 | 村庄 | 有三条小溪于村口汇合,故名。该村民国时期,为高院乡第5保。1950年,民主建政时为高院乡三溪口村。1958年,为高院人民公社第10大队。1981年,地…[详细] |
梓桐庙村 | ~212 | 村庄 | 梓桐庙,当地一庙宇。梓桐庙村。民国时期,为高院乡第7保。1950年,为高院乡梓桐庙村。1958年,为高院人民公社第11大队。1961年,为高院公社第1…[详细] |
龙凤溪村 | ~214 | 村庄 | 龙凤溪,当地一条溪流。龙凤溪村。民国时期,为盐亭县折弓乡第8保。1950年,民主建政时为折弓乡鸣和村。1953年,为龙凤溪村。1958年,为高院人民公…[详细] |
佛华山村 | ~216 | 村庄 | 佛华山,当地的一座山。佛华山村。民国时期,为高院乡第13保。1950年,民主建政时为高院乡佛华山村。1958年,为高院人民公社第16大队。1981年,…[详细] |
范家庙村 | ~218 | 村庄 | 因境内有范姓村民修建的寺庙,名范家庙。范家庙村。…[详细] |
万泉村 | ~221 | 村庄 | 万泉,指万泉寨,早年修建的一座寨子,故名。…[详细] |
小神垭村 | ~223 | 村庄 | 垭上有一小土地庙,里面供奉有菩萨,故名小神垭。小神垭村。…[详细] |
玉清山村 | ~227 | 村庄 | 玉清山:此山建有一古庙,古庙叫玉清观。玉清山村。…[详细] |
大欠沟村 | ~229 | 村庄 | 大欠沟,当地的一条溪沟。大欠沟村。民国时期,为同德乡第3保。1950年,为同德乡大欠沟村。1958年,为同德人民公社第11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详细] |
忠义山村 | ~231 | 村庄 | 境内有山,清朝时期有一爱国将领,名朱文光,字射斗,被农民起义军包围,在此自刎身亡,精忠报国,名忠义山,村以山名。…[详细] |
地名由来:
高院镇因境内的外山坳曾有一寺庙名高院寺,故名。
基本介绍:
高院镇地处西充县西部,东接双凤镇,南邻祥龙乡,西与射洪县相连,西北与绵阳市盐亭县毗邻,北靠双凤镇,距西充县城32千米, 区域总面积47.19平方千米。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以-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不渝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依法办事是第一素质,执政为民是第一要求,为农民持续增收,充分发挥该镇良好的四大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区位优势:该镇是西充县十大建制镇之一,是四周10多个乡镇,20多万人的集贸中心,交通方便,通讯敏捷,信息
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属西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原为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高院联保,属三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第五指导区。
1950年,高院联保改为高院乡,属金凤区。
1950年7月,蟠龙乡析出。
1955年,蟠龙乡并入高院乡。
1958年,由高院公社改为高院乡。
1967年,高院乡更名高潮公社。
1981年,高潮公社更名高院公社。
1984年,由高院公社改为高院乡。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