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万隆镇 | 隶属:武胜县 |
区划代码:511622113 | 代码前6位:511622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X |
长途区号:0826 | 邮政编码:638300 |
辖区面积:约2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1万人 |
人口密度:87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沿兴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沿兴社区:位于川渝交界处,国道201线贯穿社区,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成道路22条,辖区人口约11000人,10个居民小组。…[详细] |
鸿发社区 | ~002 | 乡中心区 | 因境内有“鸿发街”,故名。2016年12月3日武胜县新学乡人民政府请示新设社区,同月,武胜县人民政府批复(复[2016]93号)同意。社区驻地在鸿发街…[详细] |
黄桩村 | ~202 | 村庄 | 村境内曾经有一棵很大的黄桷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遮盖大片土地无收成,后因大风将树吹断,只剩树桩桩,故名桩桩黄桷树。村以此得名。…[详细] |
阳河村 | ~203 | 村庄 | 该地三面环沟,其地形被称为“咀”。以前,就有杨姓人家居住,并种植有较多荷花,故名杨荷咀。后来没种植荷花,因该地正好位于山的南面,河的北面,当时称“阳”…[详细] |
合众村 | ~205 | 村庄 | 1953年境内曾建“合众乡”,村以此得名。…[详细] |
马道村 | ~206 | 村庄 | 传说很久以前,当地人民募捐集资,修建庙宇一座,庙前有一大平坝,一富绅常在此训马,过往骑马的人也在此遛马,故得名马道子。…[详细] |
古福村 | ~207 | 村庄 | 境内很早以前修建有一座古庙,庙内塑有佛祖释迦牟尼像,故名“古佛殿”,建国后取“古佛殿”谐音为“古福殿”。村以此得名。…[详细] |
桐柏村 | ~209 | 村庄 | 村境内水土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植物生长,生长有较多桐子树和柏树,村以此得名。…[详细] |
大垭村 | ~212 | 村庄 | 村境内二组有一山梁,为了方便通行,人们曾经在此地将山梁开出一个较大的缺口,称之为大垭口。村以此得名。2009年修建兰渝铁路时将大垭口征占,不复存在。…[详细] |
飞来石村 | ~213 | 村庄 | 村境内山梁上的有一块大石头,上大下小,周围百姓以为是飞来的,称此大石头为飞来石。村以此得名。…[详细] |
湖果村 | ~214 | 村庄 | 据传,“湖广填四川”时,来此定居的人,带来许多果树植于此岩上,代代相传,称之为“湖果岩”。后村以此得名。…[详细] |
新学村 | ~216 | 乡中心区 | 此指该地于1932年新建一所学校。1949年前属新学乡1保。1951年改保甲制为村组。1953年为新学村1村。1958年大跃进公社化时改为新学公社1大…[详细] |
万洞桥村 | ~217 | 村庄 | 村境内有一石拱桥,据传为万家和钟家所修,名曰“万钟桥”,后百姓习称为“湾洞桥”,后以“万钟桥”和“湾洞桥”各取一字,得村名。…[详细] |
石栏村 | ~219 | 村庄 | 境内小溪深谷处,修有栏杆石桥。1949年前属新学乡6保。1951年改保甲制为村组。1953年为新学乡6村。1958年大跃进公社化时改为新学公社6大队。…[详细] |
团结村 | ~220 | 村庄 | 此村系由两村合并建立,取联合或结合之意。…[详细] |
罗湾村 | 2221 | 村庄 | 境内有“罗家桥”、“土湾”二地名,后各取一字得村名为“罗湾”。…[详细] |
地名由来:
为古汉初县之二龙泉镇;明朝中叶建场,取生意兴隆之意,曰兴隆场;民国废场设兴隆乡;1981年8月更名为万隆镇。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万隆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广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
基本介绍:
武胜县辖镇。清属德清里,1913年设兴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更名万隆乡,1992年置万隆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2.1万。国道212线与省道岳(池)兴(隆)公路在万隆场镇交会。辖龙泉、黄桩、阳河、上游、跃进、马道、古福、凉井、桐柏、灯笼石、深沟、大垭、飞来石、湖果、黄柳桥15个村委会和万隆街道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历史沿革:
明朝,设兴隆场。
清朝,属德清里。
民国二年(1913年),设万隆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9月,与新学乡合并为万隆镇。
1994年6月,新学乡析出。
2019年12月,撤销新学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万隆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