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孔玉乡 | 隶属:康定市 |
区划代码:513321218 | 代码前6位:513321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川V |
长途区号:0836 | 邮政编码:626000 |
辖区面积:约121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000人 |
人口密度: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阿斗沟村 | ~201 | 村庄 | 此处地形凹和一条水沟,故名。1976年是公社驻地,1986年建村民委员会。解放前属孔玉乡第一保管辖,1958年叫阿斗沟社,1966年改为站旗生产队,1…[详细] |
寸达村 | ~202 | 乡中心区 | 藏语,意为“八户人家”,故名。解放前属孔玉乡第一保,解放后,1956年更名为前进队,1975年易名为寸达队,1984年又改名寸达村,1986年建村民委…[详细] |
挖郎村 | ~203 | 村庄 | 藏语,意为“土地肥沃,庄家好”,故名。解放前属折洛喇嘛寺与土百户辖地。民国十六年起属孔玉第一保,解放后,1956年更名为红星大队,1975年又易名为挖…[详细] |
折骆村 | ~204 | 村庄 | 折骆村:距乡政府6.7公里,离市政府90公里,户数101户,315人,耕地面积376.92亩。…[详细] |
崩沙村 | ~205 | 村庄 | 藏语,意为“草坪,放牧的地方”,故名。解放前属孔玉土百户统治,孔玉乡第一保管辖。解放后,1956年建村名崩沙村,1958年更名为崩沙生产队,1984年…[详细] |
巴郎村 | ~206 | 村庄 | 藏语,意为“日照长,长在金子窝窝里”,故名。…[详细] |
四家寨村 | ~208 | 村庄 | 早前此地居住有四户人家,故名。解放前属孔玉乡第一保管辖,解放后,1956年定名为四家寨村,1958年改为四家寨社,1966年又取名为红旗生产队,197…[详细] |
莫玉村 | ~210 | 村庄 | 藏语,意为“风大”,故名。1986年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
色龙村 | ~211 | 村庄 | 藏语,意为“金色峡谷”,故名。解放前属孔玉乡二保,解放后1956年为色龙村,1958年改色龙社,1966年改为东风生产队,1975年为色龙队,1984…[详细] |
角坝村 | ~212 | 村庄 | 藏语,意为“跳锅庄的地方”,故名。解放前属孔玉乡第二保所辖,1950年解放,1956年名角坝村,1958年为角坝社,1966年改为长征生产队,1975…[详细] |
河坝村 | ~213 | 村庄 | 河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门坝村 | ~214 | 村庄 | 藏语,意为“下部”,故名。解放前属孔玉乡第一保管辖,解放后,1956年名为门坝村,1958年更名门坝社,1966年改为红卫生产队,1975年更名为门坝…[详细] |
地名由来:
“孔玉”为藏语,意为偏远的地方,因其属康定县偏远乡,故此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1月,孔玉乡入选2020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基本介绍:
康定县辖乡。1952年建孔玉区,1956年划为太平,民改两个乡,1966年两乡合并建红峰区,1975年复孔玉区,1992年撤区置孔玉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4公里。面积1 210.9平方公里,人口0.4万。瓦(斯)丹(巴)公路经此。辖阿斗沟、寸达、挖郎、折洛、崩沙、巴粬、俄日、四家寨、泥洛、莫玉、色龙、角坝、河坝、门坝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黄豆、马铃薯,属两年三熟地区。矿产有沙金、铜、铝、石膏、大理石。产核桃、花椒、生漆。
历史沿革:
1952年,设孔玉区。
1956年,分为太平、民改2乡。
1966年,合并为红峰区。
1975年,更名孔玉区。
1992年,区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