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芦花镇 | 隶属:黑水县 |
区划代码:513228100 | 代码前6位:513228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U |
长途区号:0837 | 邮政编码:623500 |
辖区面积:约12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000人 |
人口密度: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正街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正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彩林路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彩林路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西布里社区 | ~004 | 镇中心区 | 西布里社区移民安置户由黑水县麻窝乡西尔组、麻窝乡渔巴度组、知木林乡热里组、麻窝乡二尔组村民组成,故取名为西布里社区,藏语寓意为:幸福的村寨,居住于此社…[详细] |
四美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藏文音译,意为外来居住者,故名。1956年黑水解放后称芦花区,芦花公社四美大队,1993年称芦花镇四美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沙板沟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藏文音译,意为龙头形地,故名。1956年黑水解放后称芦花区,芦花公社沙板沟大队,1993年称芦花镇沙板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罗坝街村 | ~203 | 村庄 | 藏文音译,意为被洪水冲绝者,故名。1985年更名罗坝街村村民委员会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卓格都村 | ~204 | 村庄 | 藏文音译,意为水沟边。1956年解放后称:芦花公社竹格都大队。1993年称竹格都村民委员会。…[详细] |
德石窝村 | ~205 | 村庄 | 藏文音译,有人寨之沟,故名。1956年黑水解放后称芦花区,芦花公社德石窝大队,1993年称芦花镇德石窝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铁别村 | ~206 | 村庄 | 藏文音译,意为那边寨子,故名。1985年更名铁别村村民委员会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泽盖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藏文音译,意为桥边,故名。1956年解放后称芦花区、泽盖公社、泽盖大队、1993年称芦花镇泽盖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热拉村 | ~209 | 村庄 | 藏文音译,意为可居可移,故名。1985年更名热拉村村民委员会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谷汝村 | ~210 | 村庄 | 藏文音译,意为好地方。1956年黑水解放后称泽盖公社大队,1993年称泽盖镇谷汝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二古鲁村 | ~211 | 村庄 | 藏文音译,意为核桃。1956年解放后称芦花区、芦花公社、二古鲁大队、1993年称芦花镇二古鲁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三达古村 | ~212 | 村庄 | 三达古村——隶属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位于达古冰川景区内,达古冰川位于达古雪山海拔3800米至5100米处,达古雪山终年积雪,山峰林立,十分壮观…[详细] |
英搏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英搏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地名由来:
芦花镇境内一座碉楼修成之后,发现碉楼倾斜,藏语音“落垮”,意为“倾斜之碉”,后来汉字音译写为“芦花”,因藏语(斜塔谐音)而得名芦花镇。
荣誉排行:
2023年1月,四川省爱卫办确定芦花镇为2022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9年12月,芦花镇入选2019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2014年7月,芦花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黑水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置芦花镇,1992年泽盖乡、芦花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面积1 271平方公里,人口0.6万。黑(水)茂(县)公路、黑(水)壤(口)公路起点。辖泽盖、热拉、谷汝、二古鲁、三打古、四美、沙板沟、查日阿、罗坝街、卓格都、德石窝、铁别、日多13个村委会和西街、南街2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配、建筑材料、酿酒、粮食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亚麻等,经济林木有苹果、花椒、核桃等。名贵药材有麝香、鹿茸、虫草、贝母等。有珍贵动物金丝猴。
历史沿革:
古时候,属蚕陵县。
唐代时期,属通轨县。
唐开元七年(719年),置当州城。
唐长庆元年(821年),划归吐蕃。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梭磨土司。
清末时期,形成藏寨小村落,为党康仑头人的牧马场地。
1958年1月,设芦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