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威远镇 | 隶属:右玉县 |
区划代码:140623102 | 代码前6位:140623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晋F |
长途区号:0349 | 邮政编码:036000 |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威远村 | ~200 | 村庄 | 据清“朔平府志”记载:“明正统三年(1438)设威远卫筑城”。据“山西历史地名录”记载:“嘉靖三十九年设威远路,辖城堡五”。清顺治十年(1653)废威…[详细] |
威坪堡村 | ~201 | 村庄 | 据《朔平府志》记载:该堡建于明朝嘉庆万历年间,来历无考证。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东王庄村 | ~202 | 村庄 | 因早年王、刘两姓居住,因王姓势力大,得名王家庄。修建威远堡后,因位于威远堡东而名东王庄。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肖家村 | ~203 | 村庄 | 因肖姓建村定居而得名肖家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徐家村 | ~204 | 村庄 | 徐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六里庄村 | ~206 | 村庄 | 因村坐落于威远堡南6华里,故得名六里庄。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火烧洼村 | ~207 | 村庄 | 因村西有个堡子,住着一个王子,此人无法无天,欺男霸女,且知水性,民愤极大,后用生石灰和火烧,死在树林里,得名火烧王,后因犯忌改为火烧洼。为其村民委员会…[详细] |
棋杆村 | ~208 | 村庄 | 因袁姓建村,门前有两根棋杆,故得名旗杆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牛家堡村 | ~210 | 村庄 | 因牛姓建村定居,得名牛家堡。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进士湾村 | ~213 | 村庄 | 因在封建社会时,曾出过一名姓夏的进士,曾名夏进士湾,后村西迁,更名为进士湾。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白塘村 | ~215 | 村庄 | 该村有一个小堡子,堡前有一小塔,得名白塔堡,后演变为白塘子。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古城村 | ~216 | 村庄 | 据出土文物证实,原系金代时期的遗址,后来大约一百多年前,有人在此建村,取名古城。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后所堡村 | ~217 | 村庄 | 因村位于前堡后,故得名后堡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双合屯村 | ~218 | 村庄 | 因村西南、西北各有一条河,两条小河在村南汇合,且在北魏战争中,这里安过军营,故称双河屯,后演变为双合屯。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常门铺村 | ~220 | 村庄 | 因相传从洪洞县迁来燕姓在此建村,筑窑定居,故得名常门铺。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台子村 | ~222 | 村庄 | 因村西有一台墩子,得名台子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耿家沟村 | ~223 | 村庄 | 因耿姓建村,坐落在一条小沟而名。后因洪水泛滥,迁居现址,仍称耿家沟。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刘家窑村 | ~228 | 村庄 | 因村刘姓建村定居,且住窑房,故得名刘家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辛堡村 | ~230 | 村庄 | 2020年4月27日行政村合并村委会建制的批复,王家堡、郭家堡和北十里铺并入后堡村,同时后堡村更名为辛堡村,成立辛堡村民委员会至今。隶属威远镇。…[详细] |
威东村 | ~231 | 镇中心区 | 因位于威远村东而得名威东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中陵村 | ~240 | 村庄 | 据《朔平府志》记载,该村后无人居住,只有遗址。1978年石香炉居民搬迁该址,仍称中陵。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康平村 | ~242 | 村庄 | 新建移民新村,为健康平安之意,取名康平村。…[详细] |
滴水沿村 | ~243 | 村庄 | 因村北有一奶头山(山名),腰间有一泉,泉水向下流,得名滴水沿。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西史村 | ~244 | 村庄 | 因早年史姓兄弟二人分别在东西相距13公里处择地而居,居西者为西史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常坪窑村 | ~245 | 村庄 | 常坪窑村共有78户,人口263人,总土地面积12172亩,耕地面积2016亩,粮食作物以土豆、胡麻、豆类等小杂粮为主,畜牧业以牛、羊、猪的家庭养殖为主…[详细] |
前胡彩沟村 | ~246 | 村庄 | 前沟村村情简介
一、前沟村概况
全村共有217户,人口719人,总土地面积69410亩,耕地面积11167亩,粮食作物以土豆、胡麻、豆…[详细] |
白家窑村 | ~247 | 村庄 | 因村座落在一个白梁坡上,土质属白灰土,住宅是窑,得名白家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明设威远卫并筑城,取“威名远扬”之意,清初改今名。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威远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威远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威远镇位于右玉县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西临平鲁区凤凰城镇,北与杨千河乡、丁家窑乡接壤,南与高家堡乡接壤,东临新城镇,辖32个行政村、2563户、1.16万口人,总土地面积38.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万亩,土地广阔,地势平坦,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大镇,是右玉县四大建制镇之一。
全镇境内水资源丰富,苍头河干流穿境而过,有全县最大水库—常门铺水库。全镇农业优势较强,是全县瓜菜、苗木、小杂粮、马铃薯重要的生产基地。境内石材资源丰富,现有8家石料开采加工厂,开采加工各种规格的石料,年生产能力100万方。境内呈“一线、两区、三带”生态绿化网。交通发达,有109国道和通乡油路两条骨干
文化旅游:
古城村西城址位于右玉县威远镇古城村西100米处,年代为辽金。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古城村西城址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两汉置中陵县,属雁门郡和定襄郡。
北齐天保年间置威远县。
明正统三年置威远卫,属山西行都司,领4城堡5000户所。
抗日战争时期属四区,1953年设乡,1956年实现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8月更名威远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与威坪、丁家窑合并成立飞跃人民公社。
1961年复设威远公社。
1984年改为威远堡镇。
2001年1月10日撤乡并镇,威远堡镇更名为威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