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平鲁区 > 陶村乡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

[移动版]
地名:陶村乡隶属平鲁区
区划代码:140603201代码前6位:140603
行政区域:山西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晋D
长途区号:0355 邮政编码:046000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29万人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陶村村~200乡中心区
该村由陶姓始建,原名陶家村,后分为东西两村,该村居陶村东部,称陶东村,简化为陶村。…[详细]
陶西村~201村庄
该村由陶姓始建,因居陶村西部,故称陶西村。…[详细]
歇马关村~202村庄
相传唐鄂国公尉迟恭骑马路过此地,因人困马乏,就下马歇了一会,从此该村取名为歇马关。…[详细]
前南沟村~203村庄
前南沟村因坐落在陶村南沟的前部,故名前南沟村。…[详细]
西家寨村~205村庄
该村在古代曾设兵寨,以寨而名。该村在清代属朔州辖,1946年6月属朔县第五区。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五区,1953年7月属陶村乡,1958年10月…[详细]
太佐沟村~207村庄
太佐沟原为泰姓建村居住,村址坐落在沟左边,故而得名。…[详细]
白土窑村~208村庄
白土窑村附近沟谷中多白土,有可用来粉饰墙壁的白色粘土(俗称干子),人们经常挖掘,积年成洞,故名白土窑。…[详细]
卢家窑村~209村庄
卢家窑村以姓卢的建村,且多为窑洞而得名。…[详细]
王高登村~212村庄
因村址酷似圆形灯台,又因王姓建村居住,故取名王高登。…[详细]
光明村~213村庄
该村北面有一个土丘叫黑圪塔峁,峁前有一块洼地,村址就坐落其中,故名叫黑圪塔洼,因村名不雅,1958年经县政府批准,更名光明大队,寓意前途光明。…[详细]
西孙庄村~216村庄
该村由孙姓建于东孙庄的西部,故名。该村在清代属朔州辖,1946年6月朔县第五区。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五区,1953年7月属陶村乡。1958年10…[详细]
大尹庄村~217村庄
该村古时有卢姓侍郎官在此建村,称尹庄村。后人数增多,于村东另建一村,名小尹庄,该村称大尹庄。…[详细]
一半岭村~221村庄
以所在居民点名称(一半岭)而得名。一半岭村因地形得名。…[详细]
石西村~224村庄
石西村原名石曹村,由石、曹俩姓始建,后人口增多,在村东另建一村,该村居西,取名石西村。…[详细]

地名由来:

因陶姓建村得名。

基本介绍:

陶村乡位于平鲁区东南部,与市、城区接壤,元元路纵贯全境。全乡26个行政村,2070户,12900口人,耕地面积3.8万亩,乡、村办煤矿13座,人均纯收入2800元。年完成税收1260多万元。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立足本地优势,加在投资力度,增强科技含量,走出了一条以煤炭工业为主体,发展农业的模式。

陶村乡人均3亩地,过去一直靠煤吃饭,农业次之,在煤炭市场日渐疲软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人均0.3亩地。

首先是培植地力,提高单产,马关河流经全乡8个自然村,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发展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沿途村社可利用河水浇灌面积达2000多亩,去年,乡党委、乡

+查看详细陶村乡概况>>

文化旅游:

王高登遗址

王高登遗址位于平鲁区陶村乡王高登村西南600米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东西约100米,南北约200米。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王高登遗址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为朔县所辖。

1946年6月县城解放后,属第五区管。

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第五区,1953年7月建乡时,为陶村乡。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乡、区建制撤销,属下面高人民公社。

1961年属新成立的陶村人民公社。

1984年5月22日政、社分设,改为陶村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