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汉中市 > 洋县 > 谢村镇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谢村镇

[移动版]
地名:谢村镇隶属洋县
区划代码:610723104代码前6位:610723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陕F
长途区号:0916 邮政编码:723000
辖区面积:约74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2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中核21社区~001特殊区域
中核21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中核405社区~002特殊区域
中核405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谢村村~200镇中心区
1958年公社化时,以谢村街驰名命名为谢村大队,1967年更名为红忠大队,1972年恢复为谢村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时改为谢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范坝村~201村庄
1958年为范坝大队,1984年改为范坝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六陵渡村~202村庄
六陵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镇江村~203镇乡结合区
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有镇江庵命名为镇江大队。文革中于1968年更名为红旗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镇江大队,1984年更名为镇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详细]
东韩村~204村庄
1984年设立东韩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7月关渠村并入。…[详细]
智果村~205村庄
1958公社化时以智果寺得名智果大队,1967年更名红星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智果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智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后社村~206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一驻地命名后社大队,“文革”中于1968年更名红卫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后社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名为后社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小池村~207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命名小池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小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东坡村~209村庄
1958年为东坡大队,1984年成立东坡村民委员会。…[详细]
前湾村~210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所辖五郎庙和蚕姑殿两个自然村统称前湾,故得名前湾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前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后湾村~211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大队所辖荀陶村、李家什字统称后湾,故命名后湾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后湾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大池村~213村庄
原属洋县谢村区前湾乡,1995年10月撤区并乡,并入谢村镇成立大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下溢水村~214村庄
1958年设立下溢水大队,1984年更名为下溢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老庄村~215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命名老庄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老庄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海莲村~216镇中心区
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海山寺驰名且盛产莲藕,命名海莲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改为海莲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四兴村~217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由4个初级社合并为1个大队,得名四兴大队,1984年改为四兴村委会。…[详细]
四红村~218村庄
1958年由同红、兴红、中红、红光合并为四红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四红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六联村~219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由六个初级合作社合并为六联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时更名为六联村委会。…[详细]
五丰村~220村庄
1958年为五丰大队,1984年改为五丰村委会。…[详细]
五间村~221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因大队设在五间桥,故得名五间桥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五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江村村~222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设在江村,命名江村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改为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秋苗村~223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一大堆设在秋苗村命名秋苗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秋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杜家村~224村庄
1958年为杜家村大队,1984年成立杜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回龙村~225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设在回龙庙,命名回龙大队1967年更名东风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5月政社分设,改为回龙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夏家村~226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设在夏家沟,命名夏家沟大队。“文革”中于1967年更名红卫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夏家村村民委员…[详细]
老庙村~227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老庙驰名,命名老庙大队。“文革”中于1967年更名前进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老庙村委会。…[详细]

地名由来:

因村人多为谢姓,初名谢村,宋代成集镇,清代设谢村镇。

基本介绍:

一、基本情况

谢村镇位于汉江北岸、洋县县城以西10公里处,分别与本县戚氏办、溢水镇、马畅镇接壤,属洋县西部农业大镇、工业重镇、文化旅游名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405社区、21社区),26个行政村,269个村(居)民小组,户籍在册村(居)民人口19628户59279人,流动人口6000余人。现有耕地面积49801亩,其中水田36781亩,旱地13020亩。

二、产业情况

近年来,谢村镇始终坚持“生态工业强镇、支柱产业稳镇、文化旅游兴镇”战略,大力支持和保障谢村生态工业园区和405核工业园区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壮大,积极推进“菜、果、药、畜、米”农业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全

+查看详细谢村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谢村镇被命名为2023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洋县智果寺

智果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西12公里的谢村镇。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洋县出口、洋县火车站均可达,是陕西著名的宋元时期以城墙和护城河构成的城堡式寺院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洋县志》载:“

洋县谢村民居

谢村民居位于谢村镇东韩村7组,大门坐南向北。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洋县卷载:“刘继德,清末当地豪绅。庄园平面近似长方形,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坐南朝北,由10余座四合院及花园、鱼池

良马寺觉皇殿

良马寺觉皇殿良马寺觉皇殿位于城西17公里处的谢村镇庞家店村。建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殿长18米,宽15米,高12米,面阔5间,双层假昂斗拱,歇山顶,建筑精良,雕刻别致,是汉中地区唯

历史沿革:

北宋时,属兴道县。

清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云南昭通农民义军蓝大顺攻克洋县县城后,陕西蕃司毛震寿权移县治于今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为县属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共洋县西区区委所在地,也是红二十九军第二游击大队活动的主要地区。

1951年,设乡公所。

1958年,没管理区。

1983年,设乡。

1984年,由谢村乡设为建制镇。

2011年7月,和湑水镇合并为谢村镇。


以下地名与谢村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