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磨子桥镇 | 隶属:洋县 |
区划代码:610723108 | 代码前6位:610723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F |
长途区号:0916 | 邮政编码:723000 |
辖区面积:约8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09万人 |
人口密度:38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磨子桥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新中国成立后原属江坝乡,1958年属磨子桥公社,1984年属磨子桥镇,2013年成立社区。…[详细] |
张赵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驻地张赵命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张赵村民委员会。…[详细] |
杨家湾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1984年设立,沿用至今。…[详细] |
柳树庙村 | ~203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柳树庙命名,1967年改名江柳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柳树庙村民委员会。…[详细] |
水田坝村 | ~204 | 村庄 | 水田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治杨村 | ~206 | 村庄 | 1962年设立治杨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治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冯杨村 | ~207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以境内冯家村,杨家村较驰名,命名冯杨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冯杨村民委员会。…[详细] |
白河村 | ~208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白何村人多村大得名白何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中改为白何村民委员会。…[详细] |
张山下村 | ~209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驻地命名张山下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张山下村民委员会。…[详细] |
周铺村 | ~210 | 村庄 | 1958年设立周铺大队,1984年改为周铺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小江村 | ~212 | 村庄 | 1957年属磨子桥管理区时以序数命名第14大队。1963年成立小江公社后,以境内浮石寺有名,命名浮石大队。1967年更名小江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详细] |
袁寨村 | ~213 | 村庄 | 1957年属磨子桥管理区时以序数命名第13大队。1963年成立小江公社后,以境内袁寨驰名,命名袁寨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袁寨村民委员会。…[详细] |
牛家砭村 | ~214 | 村庄 | 1957年成立磨子桥管理区时牛家砭和张村以序数编为第12大队,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命名牛家砭大队,1967年改名东风大队,后驻地迁至堰湾村,197…[详细] |
朱刘村 | ~216 | 村庄 | 1957年属磨子桥管理区,从序数命名第11大队,1963年成立小江公社,以驻地命名朱刘大队,1967年更名红旗大队,1970年恢复朱刘大队,1984年…[详细] |
常牟村 | ~217 | 村庄 | 1957年属磨子桥管理区时,以序数为第4大队,1963年小江公社成立后名常牟大队,1967年更名向阳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名为…[详细] |
二龙村 | ~218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二龙墓驰名命名二龙大队,1968年更名新岭大队,1972恢复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二龙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一心村 | ~220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将浸坡沟,龙王沟合成一个大队,取名群英大队,1962年与大岭村合并更名一心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一心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八一村 | ~223 | 村庄 | 1958年成立大队时正值八一建军节,命名八一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八一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联合村 | ~225 | 村庄 | 1958年成立联合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联合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龙新村 | ~226 | 镇中心区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当地龙桥驰名命名龙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龙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洛家村 | ~228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洛家坝在境内驰名命名洛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洛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三台村 | ~230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三台寺取名三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为三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金土村 | ~231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驻地金土梁命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金土村民委员会。…[详细] |
长沟村 | ~232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驻地命名长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名为长沟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中营村 | ~233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取名中营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中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晏家坝村 | ~234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驻地晏家坝命名,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晏家坝村民委员会,阳安铁路经此设站。…[详细] |
张家坝村 | ~235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驻地命名张家坝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张家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沙溪村 | ~236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沙溪河命名沙溪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沙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艾河垭村 | ~237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因队部在艾河垭故得名艾河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名艾河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罗坝村 | ~239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罗家坝在境内驰名,命名罗坝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罗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石佛村 | ~241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石佛村在境内闻名,命名石佛大队,1967年更名前进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名石佛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关垭村 | ~242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驻地取名关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关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境内上坝、下坝两地间有一条小河阻隔,不便通行,1950年初,上、下坝百姓自发地用石磨垒建了一座小桥,后把小桥称磨子桥,因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磨子桥镇为2019年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及乡村旅游示范村 。
2014年10月,磨子桥镇被确定为汉中市市级重点镇。
基本介绍:
磨子桥镇位于汉江河南岸,距县城4公里,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25740亩,其中水田16140亩,旱地9600亩。全镇辖26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8349户,30936人。200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483万元,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2.24亿元,财政收入12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
全镇农业上已形成菜、果、烟、药、畜五大支柱产业,工业上已形成以洋州葡萄糖厂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冯杨砖厂为骨干的建材业,以小江花炮厂为特色的传统工艺制造业,以磨子桥集镇为辐射的供销、运输、饮食服务业四大产业,其中,年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4个,50—100万元企业2个。
文化旅游:
醴泉寺大殿时代:元地点:洋县磨子桥镇磨子桥村保护范围:东至檐水向东12米处,南至檐水向南24米处,西至檐水向西30米处,北至檐水向北4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檐水向东40米处,西至坡根,南
历史沿革:
春秋属秦地。
唐代属褒城府真佛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属洋县江坝管理区。
1949年12月,设江坝乡。
1950年底,改为磨子桥乡。
1958年,成立磨子桥公社。
1966年6月,更名为红旗公社。
1976年12月,复称磨子桥公社。
1984年4月,改为磨子桥乡。
1996年4月,小江乡,二龙乡并入。
2011年7月,草庙乡并入改为庙子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