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集街道 | 隶属:武功县 |
区划代码:610431001 | 代码前6位:61043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车牌代码:陕D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2000 |
辖区面积:约22.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0万人 |
人口密度:444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3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人民东路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成立初,名称为长青路小区;2002年,改为长青路社区;2021年,改为人民东路社区,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文汇路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主干道文汇路。为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
后稷路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驻地主干道后稷东路的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
人民西路社区 | ~004 | 镇中心区 | 辖区以人民路为中轴线向南北东西辐射而取名。…[详细] |
道南社区 | ~005 | 镇中心区 | 道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姜嫄路社区 | ~006 | 镇中心区 | 姜嫄路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北环社区 | ~007 | 镇中心区 | 北环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李大村 | ~200 | 镇中心区 | 1958年成立李大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李大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田桂村 | ~201 | 镇中心区 | 1958年成立田桂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田桂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屈家村 | ~202 | 镇中心区 | 1958年成立屈家生产大队;1984改为屈家村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营上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成立营上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营上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闫家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成立闫家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闫家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营西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成立营西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营西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南显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成立南显大队;1984年,改名为南显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令新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为驻地令新村的群众自治组织。明洪武年间,此村是兵部侍郎李令公的家乡及葬地,故得名令公村,后更名为令新村。…[详细] |
董朱村 | ~208 | 村庄 | 董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半个城村 | ~209 | 村庄 | 1958年成立半个城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半个城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北显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位于显义片村之北,即取北显村。1958年,成立北显大队;1984年,改名为北显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义乐寺村 | ~211 | 村庄 | 义乐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高寨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成立西高寨生产大队;1984改为西高寨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营南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成立营南大队;1984年,改名为营南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洪寨村 | ~214 | 村庄 | 1958年成立洪寨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洪寨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谭寨村 | ~215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谭姓人居住在早谭家寨。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谭寨村为公社谭寨大队,1984年改为五个行政村,2005年8月又合并为谭寨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史家村 | ~216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成立史家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史家村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南仁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南仁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凹里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为凹里大队,1984年改制为凹里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上寨村 | ~219 | 村庄 | 1958年成立上寨大队,1984年改制为上寨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北坡村 | ~220 | 镇乡结合区 | 明崇祯(约1644年),北坡村村址建在片村南仁天之北的缓坡处。…[详细] |
肖马村 | ~221 | 镇乡结合区 | 相传,古时候有一官员丢失大马和小马,大马在本县赎马村找见,小马在此寻得,故名小马村,“小”、“肖”同韵谐音叫成肖马村。明初时,重修城门楼匾额名“小马村…[详细] |
曹店村 | ~222 | 镇乡结合区 | 唐武德年间,以曹姓人在马路边开设马店、酒馆。…[详细] |
何家村 | ~223 | 村庄 | 1958年为何家大队,1984年改制为何家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弓家村 | ~224 | 镇中心区 | 1958年成立弓家大队,1984年改为弓家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上显村 | ~225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设上显大队;1984年设上显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西何村 | ~226 | 镇乡结合区 | 1956年合村为三合大队,1981年分村至今为西合村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东何村 | ~227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设生产大队;1984年先设三合村民委员会,后分设东合村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兴城村 | ~228 | 镇乡结合区 | “兴圣寺”年久失修而废,明(约1644年),人们又在“兴圣寺”遗址处建城另居的取兴旺之意,得名兴城。…[详细] |
赵村村 | ~229 | 村庄 | 赵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倪远村 | ~230 | 镇中心区 | 倪家、远西两村合并,各取首字而命名。1958年由南仁大队管辖,1984年成立倪远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下寨村 | ~231 | 村庄 | 下寨村在片村寨里之南(南为下)。1958年成立下寨大队,1984年成立下寨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董辛村 | ~232 | 村庄 | 为辖董村、辛家村的群众自治组织。1958年为董村大队,辛家大队;1984年改为董村村委会、辛家村委会,2005年两村合并,成立董辛村村委会,一直沿用至…[详细] |
地名由来:
隋开皇二年(582年),在武功开凿普济、永丰二渠,并设镇以渠名为普济镇,后成街市得名普集街。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修筑陇海铁路时,用普集街命名设普集镇车站,遂得今名。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普集街道被确定为陕西省2023-2025年非遗特色示范镇。
2021年4月,陕西省爱卫会命名普集街道为2020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普集街道位于武功县正南端,北连县城,南靠渭河,东西分别与本县普集街乡、大-庄镇毗邻,镇政府设立在县城人民路东段。全镇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所辖30个自治村,4个社区居会委,农业人口34868人,城镇人口58802人,耕地24520.2亩。
该镇地处渭河一、二阶地,属关中平原老灌区,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热水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3.2—13.5℃,无霜期213天,是全县水、热、土条件最好,复种指数最大,生产水平最高的农业区。
该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镇境内陇海铁路,西宝中线公路,西宝高速公路并向结通东西,且西宝高速公路武功进出口设在镇境内,周武公路纵穿南北,南通秦岭以南,北连武乾公
历史沿革:
1949年后,是普集区公所所在地。
1956年,为普集乡。
1958年,为普集公社。
1961年,兴平、武功、扶风三县分设时,武功县政府迁于此地,同时为车站公社治所。
1965年,设置普集镇。
2001年,与北营乡合并,称谓仍为普集镇。
2011年,将南仁乡并入普集镇,设普集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武功县普集镇,设立普集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