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城关街道 | 隶属:礼泉县 |
区划代码:610425001 | 代码前6位:610425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车牌代码:陕D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2000 |
辖区面积:约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7.35万人 |
人口密度:156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社区、4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长庆油田礼泉基地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2005年经礼泉县民政局批准,成立长庆油田礼泉基地社区居委会;2011年礼泉县城市社区管理中心成立,随之划入;2013年5月属城北社区管理服务中心。2…[详细] |
交二局礼泉基地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交二局礼泉基地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长富路社区 | ~005 | 镇中心区 | 因居委会位于长富路,故名长富路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西仪礼泉基地社区 | ~006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西仪礼泉基地,故名为西仪礼泉基地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中山西街社区 | ~007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中山西街,故名为中山西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中山东街社区 | ~008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中山东街,故名为中山东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劳动西路社区 | ~009 | 镇中心区 | 因居委会位于劳动西路,故名为劳动西路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劳动东路社区 | ~010 | 镇中心区 | 因居民委员会位于劳动东路,故名劳动东路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桃园社区 | ~011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桃园路,故名桃园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城市新区社区 | ~013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城市新区小区,故名为城市新区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育才路社区 | ~014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育才路,社区管理育才路片区,故名为育才路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华城社区 | ~015 | 镇中心区 | 华城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新兴社区 | ~016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新兴小区,故名为新兴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新城社区 | ~017 | 镇中心区 | 因位于县城西南角,临近城市西南开发区新城建设,故名新城。居委会位于新城小区,故名为新城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华阳社区 | ~018 | 镇中心区 | 华阳社区初称兴华街社区,因地处312国道北,兴华街南,后改名为华阳社区,居委会驻地华阳小区,故名为华阳社区居民委员会。2015年属城关街道。…[详细] |
康乐社区 | ~019 | 镇中心区 | 社区管理康乐路片区,而得名康乐社区。居委会驻地康乐社区,故名康乐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朝阳社区 | ~020 | 镇中心区 | 居委会位于朝阳小区,故名朝阳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北河沿社区 | ~021 | 镇中心区 | 社区管理泥河沟以北区域,得名北河沿社区,居委会位于北河沿小区,故名为北河沿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东关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明洪武二年(1369),县城自旧县迁此。清乾隆十四年(1749)七月,知县宫耀亮扩建县城,修筑城墙、城隍,设五门:东阳和门、西永安门、南迎恩门、北永定…[详细] |
西关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地处县城西部,故称西关村。村委会位于西关村,故名西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柴市村 | ~202 | 镇中心区 | 古时群众在县城街巷卖柴草,得名柴市巷,后更名柴市村。村委会位于柴市村,故名柴市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北关村 | ~203 | 镇中心区 | 因位于县城北边而取名北关村。村委会位于北关村,故名为北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皇甫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唐时此地有一庙,香火旺盛,主持复姓皇甫,人称皇甫庙。后有王姓、何姓、张姓、薛姓人陆续迁入,分别在皇甫庙北、南、东方向相距半里地定居。形成村落,遂以庙名…[详细] |
火烧寨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明末翁姓人从今城关镇翁官寨迁至古礼常路旁从事运输业,后又郭、杨、王、张、吕、刘姓人陆续迁入,演变成村落。因翁姓人是从翁官寨迁出,故取名西翁官寨村。清中…[详细] |
南关村 | ~214 | 镇中心区 | 因地理位置处县城以南,得名南关村。村委会位于南关村,故名南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裴寨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说法有二,一是此地曾为汉唐时期制陶业作坊遗址,又位于古骆驼道旁(丝绸之路),裴姓人定居于此,后在道旁做生意,立有标志旗帜,故以裴姓人姓氏及自然环境、特…[详细] |
石坡扶村 | ~219 | 村庄 | 古有石婆父庙,民国时称石婆父寺。“长安有石婆神庙,礼泉亦有石婆父神庙。”相传,北宋中叶先民来此定居,一部分居泔河南岸,另一部分居北岸,恰似牛郎、织女隔…[详细] |
杜家咀村 | ~220 | 村庄 | 清末民国初,杜姓人居此,建材坐落在泔河南岸较突出的沟岸上,其形状像咀,村委会位于杜家咀村,故名为杜家咀村民委员会。…[详细] |
杨庄子村 | ~221 | 村庄 | 明初,杨姓在此定居,村委会位于杨庄子村,故名为杨庄子村民委员会。…[详细] |
凹底村 | ~222 | 村庄 | 此地四面略高,中间低凹,故名。村委会位于凹底村,故名为凹底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钞里村 | ~224 | 镇乡结合区 | 元末明初,张姓人流落此地定居,后有王、李、董姓人陆续迁入,称小张寨子。明中期末年,村民耍柳木腿(踩高跷),因木腿太高无法通过城门洞,耍柳木腿的人大“燥…[详细] |
张里村 | ~225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张、李两姓大户移居灵喜寺旁垦田,以张、李姓氏取村名“张李村”。后李姓人迁出,村名未变,清末郭、吕、郑、苟、崔、董姓人陆续迁入,其郭姓人定居…[详细] |
永平村 | ~230 | 镇乡结合区 | 属清代县城五关之一的西北关,开一城门称永平门,故名为永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康村村 | ~231 | 村庄 | 康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徐家村 | ~232 | 镇乡结合区 | 因徐姓人早年定居,且人口居多,村委会位于徐家村,故名为徐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志泉村 | ~233 | 镇乡结合区 | 1956年由王崖底,翁官寨,尖张三个村合并为志泉村高级农业合作社。1961年更名为志泉大队。1961年底撤销志泉大队。2005年由翁官寨,尖张合并为志…[详细] |
王尚村 | ~249 | 镇乡结合区 | 据查,唐朝兵部尚书王鼎在此厩马地,故得王尚书村,后改为王尚村。村委会位于王尚村,故名王尚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张则村 | ~253 | 村庄 | 2014年12月张则村与帝尧村合并,村委会位于张则村,故名张则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张神村 | ~256 | 村庄 | 相传明以前因郭、阎、贾、范四姓定居张飞庙旁,人称张神村。村委会位于张神村,故名张神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胡王村 | ~257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山西移民胡、王两姓迁徙至消河南岸垦田,成村后以姓氏得名。村委会位于胡王村,故名胡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大张寨村 | ~260 | 镇乡结合区 | 相传唐朝薛仁贵征西前安营扎寨,大张旗鼓训练人马驻地,故得名大张寨。称大张寨村民委员会。…[详细] |
雒村村 | ~275 | 镇乡结合区 | 雒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药王洞村 | ~276 | 镇中心区 | 相传著名大夫孙思邈在农历2月初2路过此处,在此停留数日,住在窑洞里,给当地人看病,治愈了很多人,民感其恩,修建药王洞庙表示纪念,此处村落取名药王洞村,…[详细] |
井泉村 | ~277 | 村庄 | 1956年农业合作化建高级社时,村民在农田打井汲水,井水喷涌,形成灌溉井群:同时湫池庙内有一古泉,地井,泉联系在一起,取名井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详细] |
茨林村 | ~278 | 村庄 | 明时陈姓人从山西大槐树迁此,此地荆棘丛生,人称茨林。村委会位于茨林村,故名茨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三联村 | ~282 | 村庄 | 1953年由方家,袁家,门家三个自然村合并成为三联村,村委会位于三联村,故得名三联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仪门村 | ~287 | 镇乡结合区 | 相传,此地曾有唐建“应梦寺”村因寺得名;1625年本村苟好善重修该寺,竣工后建有迎宾举仪之门,遂更村名仪门寺。村委会位于仪门寺村,故名仪门寺村民委员会…[详细] |
张家村 | ~288 | 村庄 | 村民以张姓居多而称张家村。村委会位于张家村,故名张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朱罗村 | ~289 | 村庄 | 原名上寨村,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朱家,罗家各取一字,称朱罗大队,后得名朱罗村。村委会位于朱罗村,故名朱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鸿雁村 | ~290 | 镇乡结合区 | 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设立过红雁大队,取当年的时代印迹,命名为鸿雁村。村委会位于鸿雁村,故名为鸿雁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国光村 | ~291 | 镇乡结合区 | 解放前,大寒村、陈靳村、张孟村、王官村统称国光村,后分村为:张孟村、陈靳村、王官村,大寒村,2014年12月张孟村、陈靳村、王官村重新合并取名国光村。…[详细] |
上寒村 | ~292 | 镇乡结合区 | 坡上村、大寒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上寒村,村委会位于上寒村,故名为上寒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小陈村 | ~293 | 镇中心区 | 明洪武年间,陈姓兄弟三人迁消河北岸得名。村委会位于小陈村,故名小陈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东升村 | ~294 | 村庄 | 因村处新时社区管委会最东端,取“旭日东升”意,得名东升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新鸽村 | ~295 | 镇乡结合区 | 新时坊和白鸽村合并各取一字,称新鸽村,故名新鸽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晏村村 | ~296 | 镇乡结合区 | 晏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王店北村 | ~297 | 镇乡结合区 | 唐时建应喜寺,为礼泉县境修建的佛寺之一,隋末王姓人在寺旁开设旅馆,为往来商人和赶庙会的香客提供食宿,后演变成村落,初名王家店,后简称王店。2014年1…[详细] |
王店南村 | ~298 | 镇乡结合区 | 唐时建应喜寺,为礼泉县境修建的佛寺之一,隋末王姓人在寺旁开设旅馆,为往来商人和赶庙会的香客提供食宿,后演变成村落,初名王家店,后简称王店。寨子与邓家合…[详细] |
庄寨西村 | ~299 | 镇乡结合区 | 花寨村,西庄头村合并,为区别东边的庄寨村,命名庄寨西村。…[详细] |
庄寨东村 | ~300 | 镇乡结合区 | 北庄头村、张旗寨村合并,为区别西边的庄寨村,称庄寨东村。…[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是礼泉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荣誉排行:
2009年1月,城关街道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基本介绍:
城关镇辖3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33公顷,总人口73490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1.6亿元,乡镇企业产值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积极实施优果工程。完成果树大改形333公顷,果品纸套袋率达到70%以上,全镇优果率达到60%以上。二是积极落实“双百双万”工程。全镇新增设施农业大棚50余座,初步形成黄甫村、钞里村、张家村等几个养牛基地,发展奶牛350头,肉牛400头。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和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镇从事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二、三产业的人数达到4600人,以食品和果品包装材料为主
历史沿革:
民国时属醴泉第一区,时称城关乡,辖七保,1949年5月18日醴泉解放后,属第一区,辖三乡;1956年1月,皇甫乡、志泉乡、城关乡合并设立城关镇;1958年11月,属礼泉人民公社,称城关管区;1958年12月,撤销礼泉县制,属乾县礼泉人民公社,称城关管区;1961年8月,恢复礼泉县制,设立城关公社。
984年4月政社分设,称城关乡,同年7月称城关镇,2002年2月,撤销裴寨乡人民政府,并入城关镇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