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塘镇 | 隶属:华州区 |
区划代码:610521103 | 代码前6位:61052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E |
长途区号:0913 | 邮政编码:714000 |
辖区面积:约8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8万人 |
人口密度:2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北村村 | ~200 | 镇中心区 | 位于高塘镇北边故名。驻地北村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
朱张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朱、张二姓人家最早居住故名。1940年属丰镇乡,1949年属第六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朱张大队,1967年文革中为先锋…[详细] |
铁里村 | ~202 | 村庄 | 因李姓人家在此打铁而得名,后因人们书写将”李“写成”里“至今。驻地铁里村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
同家村 | ~203 | 镇中心区 | 同姓人家最早居住故名。1940年属丰镇乡,1949年属第六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为同家大队,1967年文革中为红旗大队…[详细] |
南堡村 | ~205 | 镇中心区 | 位于高塘镇南方故名。1940年属丰镇乡,1949年属第六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为高塘公社南堡大队,1967年文革中为红…[详细] |
柿村村 | ~207 | 村庄 | 柿村,似乎令人想到,这里柿子树一定很多,树荫连片,郁郁葱葱。其实不然。在封建统治者年代,兵荒、匪患、盗贼作乱猖獗,基于过去人们很迷信,忌讳“死”“难活…[详细] |
腰村村 | ~210 | 村庄 | 地形似牛体且位于腰部故名。驻地腰村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
老年村 | ~216 | 村庄 | 据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为了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率军到处追杀刘秀,刘秀仓皇逃窜,后逃到高塘镇老年村一带时,人困马乏,得以老大年施舍饭菜。后刘秀登基,…[详细] |
寺前村 | ~220 | 村庄 | 建村于禅修寺前故名。1940年属集太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60年为圣山公社寺前大队,1984年为圣山乡寺…[详细] |
南麦村 | ~223 | 村庄 | 人们最早居住麦长塬之南故名。1940年属集太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为圣山公社南麦大队,1984年为…[详细] |
涧峪口村 | ~226 | 村庄 | 村庄位于“涧峪”口。驻地涧峪口村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
拆头村 | ~227 | 村庄 | 1940年属清光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为东阳公社拆头大队,1969年为烽火大队,1970年为拆头大…[详细] |
留马村 | ~228 | 村庄 | 王莽赶刘秀时,河水上涨马不便过河,刘秀将马留在此地故名。…[详细] |
小村村 | ~229 | 村庄 | 因村子内住户少而得名。1940年属清光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小村大队,1969年文革时为跃进大队,…[详细] |
胡磊村 | ~233 | 村庄 | 1940年属清光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为东阳公社胡磊大队,1984年为东阳乡胡磊村委会,2011年…[详细] |
东阳村 | ~234 | 村庄 | 1940年属清光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为东阳公社东阳大队,1967年为红阳大队,1972年恢复为东…[详细] |
朝良村 | ~235 | 村庄 | 朝良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堡里村 | ~237 | 镇中心区 | 由原堡底、里寺村合并,各取村名其中一个字。…[详细] |
江村村 | ~238 | 村庄 | 江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侯村 | ~239 | 村庄 | 侯姓人家最早居住北侯之南故名。1940年属清光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为东阳公社南侯大队,1984年…[详细] |
北侯村 | ~240 | 村庄 | 侯姓人家最早居住且方位居北故名。1940年属清光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7年属高塘乡,1958年为北侯大队,1984年为东阳…[详细] |
涧峪村 | ~241 | 镇中心区 | 涧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圣山村 | ~242 | 村庄 | 传说这里是“三江归圣”二郎神的三江口道场,由此,这里得名圣三,后被人误写成圣山。驻地圣山村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
薛底村 | ~243 | 村庄 | 1940年属集太乡,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高塘区,1958年为圣山公社薛底大队,1984年为圣山乡薛底村委会,2001年撤圣山乡并入高塘镇,…[详细] |
地名由来:
因辖区地貌呈山怀抱、塬环供之盆塘状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高塘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基本介绍:
华县辖镇。解放初为高塘区,1956年改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20公里。面积84.2平方公里,人口1.8万。有赤(水)高(塘)公路与310国道相接。辖北村、朱张、铁里、同家、南堡、吉河、吉尧、柿村、二合、枣园、腰村、处仁口、东峪口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建筑、建材、制药为主。农产以小麦、玉米、大葱、杂果为主。林特产有板栗、红杏、药材等。境内有渭华起义纪念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文化旅游:
竹溪里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境内,为陕西旅游特色名镇和重点建设渭华革命老区。景区建筑以江南黑瓦白墙的建筑特色为主基调,结合秦岭塬区特有的自然风貌、水文地理优势,形成依山傍水,独具一格的
高塘会馆时代:清地址:华县高塘镇保护范围:东、西至门楼山墙,南至街道,北至楼檐台;东西宽11米,南北长13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米。2008年,高塘会馆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华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为华县丰镇乡。
1949年5月,改为丰镇区。
1950年5月,改为高塘区(一度称五区)。
1957年4月,改为高塘乡。
1958年9月,成立燎原公社。
1959年1月,属渭南县,更名高塘公社。
1961年9月,高塘公社复归华县。
1984年,改为高塘镇。
2001年12月,原胜山乡并入高塘镇。
2010年12月,原东阳乡并入高塘镇。
华县大葱,又叫赤水大葱、赤水孤葱,因形似鞭杆,故亦有“鞭杆葱”之 .称。它葱身高大,葱白粗长,肉质脆嫩,甜而辣少,味浓而香,品质佳,耐贮藏。赤水孤葱,甜辣芳香,营养丰富。根据化验分析,主要含有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