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坊镇 | 隶属:合阳县 |
区划代码:610524102 | 代码前6位:610524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E |
长途区号:0913 | 邮政编码:714000 |
辖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3万人 |
人口密度:35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社区、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街道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1961年设南街、东街、西街生产大队,1982年设坊南村、坊东村、坊西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坊南村、坊东村、坊西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街道社区居…[详细] |
渤海社区 | ~002 | 村庄 | 南渤海村、北渤海村合并取渤海,居委会在南渤海村。…[详细] |
乾落社区 | ~003 | 村庄 | 1961年设为乾落村、高家坡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乾落村、高家坡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乾落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嘉德社区 | ~004 | 村庄 | 1961年设嘉德村、颜家坡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嘉德村、颜家坡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嘉德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金家庄社区 | ~005 | 村庄 | 1958年设曙光、王家庄生产大队,1982年设金家庄村、王家庄子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金家庄村、王家庄子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金家庄社区居民委员…[详细] |
清善社区 | ~006 | 村庄 | 1961年设东清善村、西清善村、南伏蒙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东清善村、西清善村、南伏蒙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清善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三蒙社区 | ~007 | 村庄 | 西蒙村、中蒙村、东蒙村三村合并,取三蒙村,居委会在西蒙村。…[详细] |
北伏蒙社区 | ~008 | 村庄 | 1961年设北伏蒙村、小伏六村、太里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北伏蒙村、小伏六村、太里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北伏蒙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中东雷社区 | ~009 | 村庄 | 取中雷村、东雷村各一字。1961年设中雷村、东雷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中雷村、东雷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中东雷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贺家庄村 | ~211 | 村庄 |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为新增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更名为贺家坡村民委员会,2001年以前归原独店乡管辖,2002年撤独店乡后归和家庄镇管辖。…[详细] |
赵家村 | ~214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赵家村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东方红”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赵家村民委员会。…[详细] |
福德村 | ~215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福德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红卫‘’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福德村民委员会。…[详细] |
南岳庄村 | ~216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岳庄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七一”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南岳庄大队,1984年体…[详细] |
灵泉村 | ~217 | 村庄 | 灵泉村交通方便,分为老城堡和新村两部分。林木覆盖率25%。
灵泉村科学规划,建成了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组建了歌舞队、健身队等,农…[详细] |
大伏六村 | ~218 | 镇中心区 |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大伏六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红旗‘’大队‘,1970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为大伏六村民委…[详细] |
和阳村 | ~224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和阳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向阳大队,1970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和阳村民委员会。…[详细] |
灵井村 | ~225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灵井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朝阳‘’大队,1970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为灵井村民委员会。…[详细] |
坤龙村 | ~229 | 村庄 |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坤龙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东方红‘’大队,1970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坤龙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朝时,因商贾云集、手工作坊众多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7月,坊镇被命名为第三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2022年7月,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2022年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及乡村旅游示范村。
2019年12月,坊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14年7月,坊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5年10月,坊镇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基本介绍:
坊镇位于合阳县城以东10公里处,明朝时因商贾云集,手工作坊林立而成集市,故称坊镇。古-往来,夏阳渡和朝韩大道必经此地,因此,历史上素有“合阳首镇”之说。辖区海拔600—800米,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73户,总人口43049人。
坊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53.3毫米,无霜期193天,水资源丰富,属抽黄东雷、红旗水库和申都供水灌区。中西部机井星罗棋布,达60多眼。
境内交通便捷,合(阳)洽(川)公路横穿东西,坊(镇)百(良)、坊(镇)新(池)公路贯穿南北,是通往洽川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路。通讯条
文化旅游:
坊镇王氏民居时代:清地址:渭南市合阳县坊镇南街村保护范围:民居本体,其南北宽116米、东西长65米。建设控制地带: A区外延10米。2014年,坊镇王氏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
灵泉村古建筑群时代:清地址:渭南市合阳县坊镇灵泉村保护范围:灵泉城址、灵泉党氏祠堂、党氏南祠堂、寨子等围墙四周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0米。2014年,灵泉村古建筑群被陕西省人民
福山寺·明~清·合阳县坊镇灵泉村东南。保护范围:寺院围墙四面外延50米,上山道路两边各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0米。2003年,福山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
灵井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汉地址:渭南市合阳县坊镇灵井村保护范围:东、南两边至徐水沟支沟,北至徐水沟,西至灵井村。建设控制地带: A区外延100米。2014年,灵井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坊镇公社。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保留原建制。
2002年,撤乡并镇,将原伏六乡并入坊镇。
2011年,坊镇机构改革将知堡乡(政府驻南知堡村)并入坊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