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彪角镇 | 隶属:凤翔区 |
区划代码:610322102 | 代码前6位:6103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C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3万人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彪角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到此狩猎,“获一角兽”,形似虎仔,民呼其为“彪”而得名。…[详细] |
候丰村 | ~202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陈家村并入候丰村。候丰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冯家村 | ~203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冯家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沈家坡村 | ~204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沈家坡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上庄村 | ~205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郝家村并入上庄村。…[详细] |
杨丹村 | ~207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杨丹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老营村 | ~209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东营村并入老营村。…[详细] |
散龙村 | ~210 | 村庄 | 1983年改设散龙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9年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将“散龙村”更名为“三龙村”,沿用至今。三龙…[详细] |
卧龙村 | ~211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李家塬村并入卧龙村。…[详细] |
李家堡村 | ~212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李家堡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南务村 | ~214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官帽头村并入南务村。…[详细] |
石落务村 | ~218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郭店镇(现属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石落务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豆家凹村 | ~222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豆家凹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北旗务村 | ~224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北旗务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下郭店村 | ~225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郭店镇(现属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南旗务村并入下郭店村。…[详细] |
上郭店村 | ~226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郭店镇(现属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礼包务村并入上郭店村。…[详细] |
小旗务村 | ~228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郭店镇(现属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井家河村并入小旗务村。…[详细] |
三岔村 | ~229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三岔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导子村 | ~231 | 村庄 | 1983年改设村委会,由彪角镇政府命名报凤翔县政府审批得名。导子村隶属于彪角镇,2018年3月撤村并村工作中导子营村并入导子村。…[详细] |
南家凹村 | ~232 | 村庄 | 2018年撤村并村时,东南家凹、西南家凹两村合并新设南家凹村,南家凹村隶属于彪角镇。…[详细] |
地名由来: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到此狩猎,“获一角兽”,形似虎仔,民呼其为“彪”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4月,陕西省爱卫会命名彪角镇为2020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彪角镇位于凤翔县城东南隅,南接陈仓区,全镇17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3.3万人,3.7万亩耕地,是凤翔县四大古镇之一。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4.5元,是全县农业大镇、商贸重镇。
彪角镇是凤翔文化古镇之一,历史上曾是汉朝皇家上林苑。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到此狩猎猎,“获一角兽,若镳(读“彪”)然”,武帝回朝,遂将年号由“天朔”改为 “天狩”,彪角由此而得名,沿用至今。
全镇地处渭北旱塬,东风灌区下游,水利条件得天独厚,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迅猛,居全市前列。目前,全镇已形成辣椒、苹果、蔬菜三大农业生产基地和鸡、猪、牛、羊四大畜
历史沿革:
清代已称彪角沿用到民国。
1949年,设彪角区。
1956年3月,撤区设乡,辖31村。
1958年,成立公社,辖18个生产大队、183个生产队。
1961年,所辖生产大队、生产队未变。
1983年3月(试点),设彪角镇,辖18行政村、183村民小组。
2011年7月,与郭店镇合并,将原郭店镇所辖的石落务、导子营、导子、上郭店、下郭店、南旗务、北旗务、礼包务、小旗务、西南家凹、东南家凹、豆家凹、三岔、井家河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