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杜郎口镇 | 隶属:茌平区 |
区划代码:371523105 | 代码前6位:371523 |
行政区域:山东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鲁P |
长途区号:0635 | 邮政编码:252000 |
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1万人 |
人口密度:46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周集新村 | ~251 | 镇中心区 | 周集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丁刘新村 | ~252 | 村庄 | 丁刘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袁庄新村 | ~253 | 村庄 | 袁庄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陈新村 | ~254 | 村庄 | 南陈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丁楼新村 | ~255 | 村庄 | 丁楼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二十里铺新村 | ~256 | 村庄 | 二十里铺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明代之时,因店铺较多,曾名社郎店。因靠近古黄河渡口,又改名社郎口。当地流传赵羽在此斩蛟,后以杜姓为首,为其建二郎庙,得名杜郎口。因镇政府驻地杜郎口村命名杜郎口镇。
荣誉排行:
2023年10月,杜郎口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山东省“平安农机”示范单位。
2018年12月,山东省文明委推选杜郎口镇为2018年度山东省省级文明村镇。
基本介绍:
茌平县辖乡。1949年为茌平县第四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杜郎口乡。1997年建镇。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杜郎口东街、杜郎口西街、杜郎口北街、杜郎口南街、北陈、北董、傅庄、四新、李寨、周集、东周、辛戴张、东二十里铺、刘户张、前孙、后孙、西李庄、南董庄、前红布赵、刘神、后红布赵、袁庄、西大刘、东大刘、鲍庄、崔何、南曹庄、张海子、南李庄、武庄、胡庄、丁刘3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骨胶、农机修配、面粉、建材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杂粮。大刘庄村西玉皇庙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为县级保护单位。
文化旅游:
南陈遗址位于茌平县杜郎口镇南陈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现,表面为灰土,四周散布大量龙山至汉代的陶片。1980年秋天,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聊城地区文化局、茌平
大刘遗址位于茌平县杜郎口镇大刘村,年代为龙山文化,类别为古遗址。2014年10月,大刘遗址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腰庄遗址位于茌平县杜郎口镇腰庄村,年代为龙山,类别为古遗址。2003年1月,腰庄遗址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辛戴张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商、西周东周,位于茌平县杜郎口镇辛戴张村西300米。1991年5月6日,辛戴张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镇域隋开皇初为“兴利镇”。
明洪武年间,改“兴利镇”为“社郎口”。
民国时期属茌平县第七区。
1967年设立杜郎口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改为杜郎口乡。
1997年撤乡设镇改为杜郎口镇。
2019年茌平撤县设区,属聊城市茌平区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