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共和镇 | 隶属:湟中区 |
区划代码:630122104 | 代码前6位:63012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1 | 邮政编码:810000 |
辖区面积:约59.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万人 |
人口密度:1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共和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取共处和好之意,因而取名共和。2002年批复成立居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北村村 | ~200 | 村庄 | 原名速磨石,后转写为松木石、苏木什。好磨石之意,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苏木什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分建为苏木什北村大队,后称为北村。…[详细] |
南村村 | ~201 | 村庄 | 原名速磨石,后转写为松木石、苏木什。好磨石之意,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苏木什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分建为苏木什南村大队,后称为南村。…[详细] |
山甲村 | ~202 | 村庄 | 村由颜、孙、唐三户建村居住,得名“三家子”,后改称山甲村,即取“山水甲天下”之意。…[详细] |
石城村 | ~203 | 村庄 | 据传,明清时,村民为了自卫,用就地石块砌成城寨防守,故名。…[详细] |
后营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鸾巴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鸾巴大队,1962年分建为后营大队,1984年政设分设时为后营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从盘道乡合…[详细] |
前营村 | ~205 | 镇中心区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鸾巴村,1958年为共和人民公社鸾巴大队,1962年分建为前营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称前营村村名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木场村 | ~206 | 村庄 | 木场原是天然森林地带,后因官方在此建场伐木得名。…[详细] |
上直沟村 | ~207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上直沟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上直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上直沟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花勒城村 | ~208 | 村庄 | 化勒城系藏语勇士城之意,后演变为花勒城,故名。…[详细] |
王家山村 | ~209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称王家山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王家山大队,1984年政设分设时为王家山村村民委员会,原属共和乡,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共和镇…[详细] |
苏尔吉村 | ~210 | 村庄 | 一、基本情况
苏尔吉村属浅山地区,平均海拔2600米,全村291户,1213人,汉藏两个民族,劳力640人,耕地面积2612亩,人均耕地2.15亩,…[详细] |
转嘴村 | ~211 | 村庄 | 村居山嘴转湾处得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转嘴村,1958年成立了湟中县共和转嘴大队,后到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名为共和乡人民政府转…[详细] |
东岔村 | ~212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东岔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岔生产大队,1984年政设分设时为东岔村村民委员会,原属盘道乡,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共和…[详细] |
西岔村 | ~213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西岔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西岔生产大队,1984年政设分设时为西岔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原属盘道乡,2001年撤…[详细] |
盘道村 | ~214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盘道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盘道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盘道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2001年以前为原盘道乡政府驻…[详细] |
西台村 | ~215 | 村庄 | 1949年建政时为西台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西台大队,1984年政设分设时为西台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从盘道乡合并到共和镇管辖,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东台村 | ~216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东台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东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东台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原属盘道乡,2001年撤并乡…[详细] |
新湾村 | ~217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葱湾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葱湾大队,1972年分建为新湾大队,1984年政设分设时为新湾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原属…[详细] |
葱湾村 | ~218 | 村庄 | 本村建在野沙想较多之地,故得名葱湾。野沙葱,即中草药“薤白”。…[详细] |
达草沟村 | ~219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达草沟村,1958年为达草沟大队,1984你啊你政设分设时为达草沟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之前属于维新乡,后来维新乡与共和镇合并…[详细] |
下马申村 | ~220 | 村庄 | 马申系吐谷浑语,泉湾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马申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分建为下马申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下马申村村民委员,名称沿…[详细] |
上马申村 | ~221 | 村庄 | 马申系吐谷浑语,泉湾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马申村,1955年分建为上马申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上马申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上…[详细] |
河湾村 | ~222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新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庄大队,1962年分建为河湾大队,1984年政设分设时为河湾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从盘道乡合…[详细] |
后街村 | ~223 | 村庄 | 因村居新庄村之,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新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庄大队,1962年分为后街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后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新庄村 | ~224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新庄村,1958人民公社化时为新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新庄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新庄村在2001年前是原维新(公…[详细] |
尕庄村 | ~225 | 村庄 | 村从新庄村分建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新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庄大队,1962年分建为尕庄大队,1984年政设分设时为尕庄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庄科脑村 | ~226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庄廓脑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庄廓脑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庄廓脑村民委员会,后演变为庄科脑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尖达村 | ~227 | 村庄 | 尖达系吐谷浑语,镰刀湾之意,故名。1949年建政时为尖达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尖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尖达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从盘道乡合…[详细] |
萱麻湾村 | ~228 | 村庄 |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萱麻湾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萱麻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萱麻湾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原属维新乡,2001年撤乡…[详细] |
押必村 | ~229 | 村庄 | 押必系土谷浑语,建在山根的村庄之意,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因解放时人们响应共产的号召,故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0年11月,共和镇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基本介绍:
共和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族等。面积59.4平方千米。辖鸾巴前营、鸾巴后营、木场、上直沟、化勒城、徐尔吉、石城、山甲、转嘴、王家山、徐木什南村、苏木什北村12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转嘴乡,1958年并入“七一”公社,1960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改设共和乡。
历史沿革:
2001年撤乡建镇时,将原来的盘道乡、共和乡、维新乡合并为共和镇。